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1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61.
探讨肿瘤化疗药物表阿霉素(E-ADM)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经不同浓度、不同时间E-ADM作用的K562细胞株的自发荧光(SF)、细胞死亡率(PI)及多药耐药基因蛋白(P170)的细胞表达百分率及其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MFI)进行检测和分析。在E-ADM浓度为0.01μg/mL时,SF 、PI 及P170 细胞即开始上升,后迅速升高,杀伤效果呈现出典型的“S”形曲线分布,24h组的各项指标结果均显著高于72h组。K562细胞在不同浓度E-ADM作用后,SF 、PI 及P170 细胞百分率及其表达的MFI均随E-ADM浓度的增加而增高;3个指标的细胞阳性百分率与E-ADM浓度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P均>0.05),而其MFI与E-ADM浓度之间却有显著的正相关(P均<0.01)。E-ADM对K562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其杀伤效果与E-ADM浓度呈正相关,E-ADM杀伤K562细胞存在一个杀伤效应的剂量敏感区、一个最佳杀伤浓度和最适作用时间,该结果可为E-ADM的临床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2.
氯吡格雷可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尤其是消化道出血,前期研究已证实氯吡格雷原药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增殖具有抑制作用。然而,氯吡格雷经肝脏代谢后对胃黏膜上皮细胞是否具有损伤作用目前尚无报道。目的:通过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氯吡格雷含药血清体外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的影响,以探讨氯吡格雷对人胃黏膜的损伤作用。方法:分离1例服用氯吡格雷(75mg/d)一年而导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血清,并配置成浓度分别为5%、10%、15%、20%的含药血清,同时取该患者停用氯吡格雷10d后的血清作为对照。与GES-1细胞共同培养24h后,以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可使GES-1细胞变圆、核浓缩,对GES-1细胞均有抑制增殖、促进凋亡的效应,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论:氯吡格雷经肝脏代谢后的产物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具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基因启动子区- 149C→T( rs2424913)和- 579 G→T (rs1569686)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江苏汉族人群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以江苏省南京市某医院于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确诊的544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包括结肠癌患者280例,直肠癌患者264例),以533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提取研究对象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DNMT3B基因启动子区- 149C→T和- 579G→T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DNMT3B基因- 149C→T多态性在病例组[TT:98.90%( 538/544);CT:1.10%( 6/544)]与对照组[TT:97.75% (521/533);CT:2.25%( 12/533)]中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07,P=0.150);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均未检测出CC基因型.DNMT3B基因- 149位点CT基因型与结直肠癌发病无相关性(校正后OR=0.48,95%CI:0.18 ~ 1.30).DNMT3B基因- 579G→T多态性在病例组[TT:90.07% (490/544);GT:9.19% (50/544);GG:0.74% (4/544)]与对照组[TT:81.80% (436/533);GT:17.82% (95/533);GG:0.38% (2/533)]中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49,P<0.05);与TT基因型相比,携带GG和GT基因型可降低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校正OR =0.50,95%CI:0.35 ~0.72).分层分析显示,结肠癌患者DNMT3B基因- 579G→T多态性[TT:92.50% (259/280);GT:7.50% (21/280)]与对照组[TT:81.80% (436/533);GT:17.82%(95/533);GG:0.38%(2/533)]相比,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3,P<0.05),在结肠癌患者中未检测到GG基因型;直肠癌患者基因型分布[TT:87.50% (231/264);GT:10.98%(29/264);GG:1.52% (4/264)]与对照组[TT:81.80%(436/533);GT:17.82% (95/533);GG:0.38%(2/5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64,P=0.018).与TT基因型相比,携带- 579位点GG和GT基因型可降低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发病风险(结肠癌:校正OR=0.38,95% CI:0.23 ~0.63;直肠癌:校正OR=0.65,95% CI:0.42 ~0.99).而结肠癌患者DNMT3B基因- 149C→T多态性基因型分布[TT:98.57%( 276/280);CT: 1.43%( 4/280)]与对照组[TT:97.75%( 521/533);CT:2.25%(12/5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2,P=0.366);直肠癌患者基因型分布[TTT:99.24%(262/264);CT:0.76% (2/264)]与对照组[TT:97.75% (521/533);CT:2.25%(12/533)]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x2=1.89,P=0.169).结论 在中国人群中,DNMT3B基因- 579位点G等位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是一个潜在的保护因素,而- 149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4.
胃癌是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在欧美等国家逐渐下降,但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胃癌仍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2005年胃癌的病死人数男女分别为197 222例和97 843例[1].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霉酚酸(MP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平衡的作用。方法:分离2l例SLE患者及14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加或不加MPA培养48h,用ELISA法测培养上清中IL-10、IL-12和IFN-γ的水平,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中CD4^ IFN-γ^ IL-10-T细胞、CD4^ IFN-γ-IL-10^ T细胞及CD4^ IFN-γ-IL-10^ T细胞百分率。结果:SLE患者PBMCs培养上清中IL-10、IL-12、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MPA可使SLE患者PBMCs自发产生或PHA刺激产生的IL-10、IL-12和IFN-γ的水平显著降低;SLE患者培养的PBMCs中CD4^ IFN-γ^ IL-10^ T细胞亚群和CD4^ IFN-γ^ IL-10^ T细胞亚群百分率显著增高,而MPA可导致用或未用PHA刺激培养的PBMCs中CD4^ IFN-γ^ IL-10-T细胞、CD4’IFN-γ-IL-10^ T细胞及CD4^ IFN-γ^ IL-10^ T细胞阳性率下降,尤其是可使SLE异常升高的CD4^ IFN-γ-IL-10^ T细胞亚群和CD4^ IFN-γ^ IL-10^ T细胞亚群百分率显著降低。结论:MPA治疗SLE的疗效作用可能与抑制IL-10、IL-12和IFN-γ等细胞因子的异常释放及抑制CD4^ IFN-γ^ IL-10-T细胞、CD4^ IFN-γ-IL-10 T细胞及CD4^ IFN-γ^ IL-10^ T细胞亚群的活化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66.
穿孔素是NK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等发挥细胞毒作用的主要效应物质,由于正常细胞中穿孔素的含量较低,因此过去对该物质研究较少。本综述就穿孔素(PFP)的理化性质、表达组织和细胞、作用机制、生物学活性、与临床疾病的关系及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7.
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的淋巴免疫化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淋巴免疫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的治疗作用。方法 实验组:术前经内镜胃粘膜下注射加手术时胃浆膜下注射化疗药及生物制剂与活性炭的混悬液。对照组:术前经股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及生物制剂的水溶液(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淋巴免疫化疗后,两组外周血细胞免疫功能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经淋巴途径的免疫化学治疗能促进淋巴转移癌细胞凋亡的发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68.
中国是HBV感染的高流行地区,在一般群体中,HBV携带率是9.8%;据估计,大约有1亿2千多万的HBV携带者,他们中至少有15%~25%的人将最终死于HBV导致的肝脏疾病,尤其是肝癌.HBV 基因组为环状双股DNA分子,其负股含4个主要开放读码框架,即S基因区、C基因区、X基因区和P基因区,分别编码表面蛋白、核心蛋白、X抗原和DNA多聚酶.这些基因区都可以发生变异,并可导致HBV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69.
内皮抑素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内皮抑素(endostain,ES)是一种内源性肽段,可抑制内皮细胞生长进而抑制新血管的生成,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尽管ES具有较低的毒性、免疫原性和耐受性等优点,但其对于肿瘤治疗的临床试验效果具有争议。文中对ES的来源、结构、作用机制以及现有的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胃癌(gastric cancer,GC)患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启动子区域转录起始位点上游第1082位点?819位点及592位点多态性,探讨其与GC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GC组患者129例和正常对照组98例健康人的IL-10的基因多态性,免疫印迹法检测GC组与对照组的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情况,SPSS11.0软件包统计分析各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IL-10-1082位点的多态性在GC组(AA:57.36%?GA:40.31%?GG:2.32%)与对照组(AA:75.51%?GA:24.49%)的基因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GA基因型在GC组中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G等位基因在GC组中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7)?IL-10-819及IL-10-592的各基因型及其等位基因在GC组及对照组中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在H.pylori感染组中IL-10-1082GA基因型在GC组中的分布显著高于其在对照组中的分布(OR=2.65,95% CI 1.16,6.08;P=0.031)?结论:IL-10-1082 GA基因型携带者GC的发病风险增高,IL-10-1082位点的G等位基因发病风险增高,且IL-10-1082 GA基因型与H.pylori感染对于GC的发生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