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8篇
  免费   502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00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233篇
内科学   159篇
皮肤病学   154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49篇
外科学   95篇
综合类   620篇
预防医学   21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62篇
  7篇
中国医学   2237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277篇
  2020年   188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针刺手法是决定疗效的关键环节,本文从针刺手法的效应差异、手法量化研究以及相关手法测定仪器研发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多数研究表明,不同针刺手法存在着不同的临床效应,其量化研究和相关仪器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对针刺手法的研究存在诸多问题,严密的定性定量实验分析工作较少。因此,应用科学的评价手段,研究不同针刺操作手法的客观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对于统一针刺手法、提高针刺技术的可重复性,进而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涂膜治疗Ⅰ~Ⅲ期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压疮患者分为试验组、药物对照组和常规护理组,均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活血化瘀涂膜治疗,药物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惠尔溃疡贴治疗。第3、5、7、14天统计各组治愈例数,21天后评价各组总体疗效并对治愈时间进行统计。结果与药物对照组和常规护理组比较,试验组在各观察时点治愈例数及治愈率均显著升高,3周后总体疗效较优,治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瘀涂膜治疗Ⅰ~Ⅲ期压疮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调肝理脾法相关方剂干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9年1月—2017年3月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调肝理脾法治疗IBS-D的RCTs,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6项RCT,共1409例患者。Meta结果显示,调肝理脾法相关方剂干预IBS-D在改善腹痛、腹泻等主要症状、中医证候以及生活质量方面优于西药常规治疗。结论综合考虑纳入RCTs研究方法学质量、较少报道复发率等情况,对上述结果不能过于乐观,中医药防治IBS仍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临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量表评分情况及7个因子分与中医证候要素间的关系.[方法]病证结合的指道思想下,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在全国6个中心开展为期3个月的临床调查,由通过培训的专业医生对患者进行24项HAMD量表评定,并开放式采集临床调查医生对患者的经验辨证,提取证候要素,并应用Epi data3.0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3.O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及相关分析.[结果]共调查抑郁症患者604人,HAMD总分值的平均分为27.1457分;最低分8分(4例,O.7%);最高分53分(3例,0.5%);出现频次最多的总分值为23分(4l例,6.8%);其中焦虑因子与证候要素脾、热关系密切;体质量因子与证候要素脾、气虚关系密切;认知因子与证候要素肝、脑关系密切;日夜变化因子与证候要素胆、胃、痰关系密切;阻滞因子与证候要素心、肺、痰、神关系密切;睡眠因子与证候要素胃关系密切;绝望因子与证候要素血瘀、痰、热关系密切.[结论]7个因子相关的病位类证候要素主要有:脾、胃、肝;病性类证候要素有:痰、热.  相似文献   
995.
滋水涵木法治疗更年期抑郁症5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英  许昕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11):1037-1038
抑郁症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持久低落,兴趣丧失,思维迟钝,意志行为减少等,严重者伴有自杀观念和行为,部分患者会出现幻觉和妄想,属中医"郁证"范畴.更年期患者与传统郁证有所不同,更年期郁证属本虚标实之证,肝肾阴虚为本,水不涵木,而致肝火上炎为标的一系列精神症状.笔者采用滋水涵木法治疗更年期郁证患者5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临床发病特点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记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2010—2012年MRSA感染患者104例的耐药情况,并对患者中医四诊资料进行统计,判断其中医证候要素,分析其分布情况。结果 MRSA感染患者均具有危险因素,1/3以上的患者伴有其他细菌、真菌感染,死亡率较高。中医证候出现的频率由高到低为虚实夹杂证、单纯实证、单纯虚证;虚证中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为气虚证、阴虚证、阳虚证、血虚证;实证中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为痰证、血瘀证、湿证、热毒证、气滞证、水饮证、燥邪证。结论 MRSA感染主要表现为虚实夹杂,邪实正虚贯穿于感染的整个病程。  相似文献   
997.
孔令彪  江琪  李颖  陈阳 《北京中医药》2014,(12):928-929
心胃学说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理角度看,心胃同源,心与胃位置相邻,经络相连,气血相通,五行相关;从病理角度看,心胃同病,相互影响,因此在治疗上有心胃同治之说。阳明客气上逆,致心胃同病之心胃不和、心神不安2种主要病理趋势,从心主血脉、心主神志、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角度理解,运用心胃学说理论予以心胃同治。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评价调肝理脾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9例肝郁脾虚证NAFL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6例和对照组33例,分别给予调肝理脾方及安慰剂治疗,每日1剂,疗程均为12周。两组在药物治疗同时均予以生活方式干预(包括中度有氧运动、中等程度的热量限制、改变饮食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CT指标、肝功能及血脂情况。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症状总积分降低(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肝脾CT比值升高(P0.01),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均降低(P0.05,P0.01),对照组ALT降低(P0.05),且治疗组ALT、AST、GGT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疗效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79.69%(51/64),腹部CT总有效率为54.69%(35/64),肝功能总有效率为67.65%(23/34),血脂总有效率为67.39%(31/46);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56.25%(18/32),腹部CT总有效率为25.00%(8/32),肝功能总有效率为33.33%(6/18),血脂总有效率为55.56%(10/18);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调肝理脾方配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NAFLD肝郁脾虚证,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肝脾CT比值,并起到保肝抗炎和降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观察益肾健脾养血通利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mRNA表达的影响,从而在分子水平初步探讨该方治疗PCOS的可能机制。方法SD雌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克罗米芬组及中药小、中、大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皮下埋植左旋炔诺孕酮硅胶棒,建立PCOS大鼠模型,应用原位杂交法观察IGF-1 mRNA在大鼠多囊卵巢中的表达。结果模型组IGF-1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图像半定量分析显示中药治疗组均能减少IGF-1 mRNA的表达。结论益肾健脾养血通利方具有降低大鼠多裳卵巢中IGF-1 mRNA的表达,改善胰岛素抵抗状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0—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关于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相关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中医证候及用药信息,进行统一规范化处理后,建立乳腺癌中医治疗数据库,对其临床证候类型及用药情况进行相关频次分析。结果:纳入的45篇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文献中,中医证型主要为肝郁型、痰瘀毒热型、气血两虚型、冲任失调型、气阴两虚型,所占比例依次为48.4%、18.8%、15.6%、14.1%、3.1%;中药治疗乳腺癌的高频药物中归肝经的药物频率达33.3%。结论:在中医药辅助治疗乳腺癌的过程中从肝论治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