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7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48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46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2篇
  2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中国人遗传性长QT综合征KCNQ1和KCNH2基因新突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遗传性长QT综合征(LQTS)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心脏病.特征性表现为心电图上QTc延长及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导致的晕厥和猝死.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已明确遗传性LQTS是由于编码离子通道的基因突变造成的,包括编码钠离子通道的基因SCN5A和编码钾离子通道亚单位的基因KCNQ1, KCNH2, KCNE1, KCNE2,和 KCNJ2.目前,中国人LQTS基因突变的报道较少,本研究目的是找到中国LQTS基因突变.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测序分析,对来自中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31个遗传性LQTS家系筛查了最常见的2个LQTS致病基因KCNQ1 和 KCNH2.结果:发现了2个KCNQ1 新突变:S5跨膜片段的S277L 和孔区的G306V ;3个KCNH2 新突变:跨膜片段S1的L413P、跨膜片段S5的L559H和发生于跨膜片段S3的L520V.KCNH2 L413P 和L559H突变患者的ECG T波为双峰;KCNQ1 S277L和G306V 突变患者的ECG T 波高尖.结论:本研究发现的突变点丰富了LQTS离子通道突变的基因库资料.本研究的中国LQTS患者的突变率KCNQ1 (6.5%) 和KCNH2 (10%)低于北美和欧洲患者.  相似文献   
142.
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CM)是一种以心律失常为突出表现, 同时存在心脏结构异常的遗传性心肌疾病, 常见类型为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 表现为右心室起源的心律失常合并右心室扩张及右心衰竭, 也可累及左心室而表现多种亚类型, 通称为ACM。常见病因为编码心肌细胞的桥粒蛋白基因的突变。近年来对ACM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认识进展较快, 但漏诊率和误诊率仍然较高, 国内发病率不清楚。从基因型-表型、病因等方面进行诊断及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3.
心脏肌钙蛋白T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危险分层的价值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心脏肌钙蛋白T(cTnT)对不稳定心绞痛(UA)危险分层的临床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112例UA患入院即刻、第2、3日血浆cTnT≥0.1ng/ml或〈0.1ng/ml将患分为cTnT升高组和cTnT正常组;观察住院期间两组急性心肌梗死(MAI)、心脏性死亡和难治性心绞痛的发生率。结果:在112例UA患中,cTnT升高44例(39%),cTnT正常68例(61%)。住院期间发生AMI12例(10.7%,死亡5例(4.5%),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心脏性死亡15例(13.4%)。其中cTnT升高组的死亡率较cTnT正常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性;而cTnT升高组AMI、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显高于cTnT正常组(P〈0.01)。校正年龄、性别、心绞痛分级、心电图改变等因素后,c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通过测定慢型、潜在型克山病患者血清中肝炎及柯萨奇病毒抗体的水平,探讨克山病病毒感染学说。方法 选择黑龙江省富裕县克山病病区慢型、潜在型克山病患者34例,健康人32例。病毒抗体的测定采用ELISA方法,统计学使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结果 C型肝炎抗体(HCV—IgM)阳性的OR是9.54(95%信赖区间1.07~∞),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从C型肝炎病毒抗体(HCV—IgM)的阳性率在克山病患者中明显增高的这一结果推测,C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可能在克山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5.
目的 将携带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16 5 (hVEGF 16 5 )cDNA的重组腺病毒相关病毒 (rAAV)载体注入家兔缺血心肌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血管生成效应。方法 制作家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将rAAV hVEGF 16 5注入缺血心肌。 4周后取注射部位心肌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方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 ,并计数注射部位心肌毛细血管数目 ,评价外源VEGF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注射rAAV VEGF部位心肌VEGF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可持续 8周 ,而且比对照组增加。远隔脏器未见外源VEGF的播散和表达。注射rAAV VEGF部位毛细血管密度比对照组增加。结论 rAAV hVEGF 16 5可以有效地转染成年家兔心肌组织 ,外源基因稳定长期表达 ,同时能够刺激新血管生成 ,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观察磷脂酶A2 抑制剂氯丙嗪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所致人红细胞左旋精氨酸 (L arg)转运变化的影响。方法 取 6例健康成人红细胞 ,制备红细胞悬液。将其分别与OX LDL和氯丙嗪分组孵育。实验分 3组 :对照组、OX LDL组和OX LDL加氯丙嗪组 ,分别测定红细胞3H L arg的转运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OX LDL组红细胞L Arg总摄入的最大转运速率 (Vmax值 )较对照组降低 33% (P <0 0 5 ) ,亲和力明显减小 (米氏常数Km值增大 ,P <0 0 5 )。OX LDL加氯丙嗪组与OX LDL组相比 ,红细胞L arg的总转运及经y +载体介导的转运均增加 ,Vmax值分别增加了2 5 %和 37% (P <0 0 1) ,亲和力明显增大 (Km值减小 ,P <0 0 5 ) ;两组间经y +L载体介导的转运Vmax和Km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OX LDL可抑制红细胞L arg的跨膜转运 ,而氯丙嗪可逆转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47.
目的应用重组腺相关病毒2型载体(recombinant adenovirus-associated virus2,rAAV2)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165)基因转染,观察其促进小型猪慢性缺血心肌血管生成并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和心功能的有效性。方法小型猪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放置血管缩窄环,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5周后行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认LCX闭塞或相应心肌的缺血。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分别在心肌内直接注射rAAV2-VEGF165(1×1012virus genome)或磷酸盐缓冲液。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心肌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6个月后,观察心肌毛细血管和小动脉密度,行冠状动脉造影进行LCX血流分级,应用心脏核磁共振成像观察心肌灌注及左心室功能。结果放置血管缩窄环后5周,所有动物均出现LCX完全/次全闭塞或LCX支配区域的心肌缺血。基因治疗后3个月,实验组心肌VEGF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6个月时,实验组VEGF表达水平较3个月时下降。基因治疗后6个月,VEGF组心肌毛细血管密度和小动脉密度[分别为(1404.06±250.48)/mm2和(167.81±36.29)/mm2]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76.88±344.79)/mm2和(116.56±34.48)/mm2](P<0.05);潘生丁负荷后心肌灌注成像显示VEGF组心肌灌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两组左心室功能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在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中,心肌内注射rAAV2-VEGF165后外源VEGF基因的表达至少可持续3个月;rAAV2-VEGF165能够促进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和小动脉生成并改善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148.
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testing,CPET)是通过分析运动时患者的呼吸气体(包括氧气、二氧化碳)通气参数以及监测运动中的代谢指标、心排量及心电图等来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的一种无创方法。CPET更精确、全面地评价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肺功能,更可靠的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运动康复的指导,更有助于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随着技术的进步,包括自动化运动系统的发展(它具有更强的数据采集和处理),以及更强的客观监测能力,结合运动生理科学研究的发展以及临床上对评估患者综合运动反应重要性认识的增加,CPET…  相似文献   
149.
目的:观察单纯高脂血症患者红细胞左旋精氨酸(L-Arg)转运及一氧化氮的变化。 方法:高脂血症患者12例(高脂组)和健康者12例(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上匹配。空腹取血测定血脂水平、血浆亚硝酸盐(NO2-)含量;以3H-L-Arg测定红细胞L-Arg转运。 结果:高脂组血浆中NO2-水平为对照组的4.7倍(P<0.01),高脂组红细胞L-Arg最大转运速率(Vmax)较对照组增加33%(P<0.01),其中y+载体介导Vmax增加47%(P<0.01),而总转运、y+载体介导转运亲和力(Km)无明显变化(P>0.05);y+L载体介导转运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脂血症时红细胞L-Arg/一氧化氮系统发生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150.
目的:评价可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丙交酯-乙交酯(PLGA)作为支架药物载体的可行性及携带雷帕霉素的PLGA涂层支架的抗内膜增生作用。方法:在14头微型猪的3支冠状动脉分别植入钴铬合金裸支架(CoCr-BMS)、不载药的PLGA涂层支架(PCOS)和PLGA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PLGA-SES)。分别在支架植入后1个月和3个月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然后分离支架段血管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共有12头动物存活,其余2头动物可能因麻醉剂相关的呼吸抑制而死亡。支架植入后1个月和3个月,不载药的PLGA涂层支架新生内膜面积和晚期管腔丢失与CoCr-BMS组相近,而PLGA-SES组则明显低于CoCr-BMS组。组织形态学示3组支架段血管损伤积分、炎症积分及再内皮化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猪冠状动脉支架模型中,PLGA涂层的支架设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携带雷帕霉素的这种支架可抑制新生内膜形成,预防支架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