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7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49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48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2篇
  2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为探讨血液中叶酸、维生素B12(VB12)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及其机理,测定了94例冠心病(CHD)患者的全血叶酸、血浆叶酸和VB12水平,与39名对照者进行对比,并对叶酸、VB12水平与发生病变的冠脉支数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随机抽取57例受试者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血脂测定,探讨叶酸、VB12水平与血浆Hcy和血脂的相关性。结果显示,CHD患者的全血叶酸、血浆叶酸和VB1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的患者叶酸和VB1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全血叶酸、血浆叶酸和VB12水平与Hcy呈负相关,与血脂水平无关,提示血液中较低的叶酸、VB12水平与CHD有关,叶酸与VB12水平降低导致的Hcy增高可能是CHD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观察富马酸伊布利特(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心律失常所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及特点.方法 118例房扑、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富马酸伊布利特组(A组)和普罗帕酮组(B组),每组59例.A、B组分别给予富马酸伊布利特1 mg、普罗帕酮70 mg,于10 min内静脉泵入.观察2组转复率、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转复率及转复时间,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B 2组分别有7例(11.86%)、19例(32.20%)发生不良反应(P<0.05),A组有6例发生于用药后1 h以内,1例发生于用药后1~24 h.结论 富马酸伊布利特转复房扑、房颤的疗效优于普罗帕酮,且安全.  相似文献   
133.
临床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可见于多种心脏病和非心脏病用药,不同药物间致心律失常作用发生率差异大,有些药物因为致心律失常发生率低,只有在大规模应用于临床后才发现其致心律失常危险性,极易被忽视,因此,对低危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的认识具有极大的意义。当心脏存在延迟钠电流增大时,低危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显著增加,而延迟钠电流增大可发生在多种生理、病理和药理情况下,因此在这些患者尤应注意药物致心律失常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4.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维生素E(α、γ、mixed-tocopherols)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LDL)及重组人C反应蛋白 (rhCRP)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不同类型维生素E的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及不同效果. 方法: 体外培养HUVECs,分别加oxLDL、oxLDL α-tocopherol、oxLDL γ-tocopherol、oxLDL mixed-tocopherols、rhCRP、rhCRP α-tocopherol、rhCRP γ-tocopherol、rhCRP mixed-tocopherols孵育 24 h,采用细胞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流式细胞、RT-PCR技术分别测定ICAM-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 结果: oxLDL和rhCRP均可诱导HUVECs的ICAM-1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不同类型维生素E均可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的ICAM-1蛋白和mRNA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50~200 μmol/L).与相同浓度的α、γ-tocopherol相比, mixed-tocopherols抑制作用最强.不同类型维生素E均不能抑制 rhCRP诱导的HUVECs的ICAM-1蛋白和mRNA表达.结论: 不同类型维生素E均可抑制oxLDL诱导的HUVECs的ICAM-1蛋白和mRNA表达,与α、γ-tocopherol相比,mixed-tocopherols对oxLDL诱导HUVECs表达ICAM-1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35.
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指包括核苷类与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三大类药物中3种及以上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案,俗称“鸡尾酒疗法”,  相似文献   
136.
目的 研究冠脉临界病变患者血浆胱抑素C水平(plasma cystatin C concentration,PcyC)的变化,探讨阿托伐他汀和普罗布考的联合治疗对其PcyC水平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06年5月至2010年1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经定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冠脉临界病变130例(borderline coronary lesion,BCL),136例无冠脉病变的受试者纳入对照组( controls,CTR).BCL组患者被随机(随机密封信封法)分为常规治疗组(routine treatment,RTT,n =60)和联合治疗组(combined treatment,CBT,n=70),连续治疗6个月.联合治疗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每日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和普罗布考1.0g.各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检测其血PcyC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以及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及甘油三酯( triglycerides,TG)浓度.其中BCL组104例受试者复查冠脉造影.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BCL组PcyC水平明显高于CTR组(P<0.05).与RTT组相比,CBT组PcyC水平、TC、LDL-C、TG、和hs-CRP明显降低(P<0.05,P<0.01).此外,治疗6个月后RTT组冠脉临界病变的平均狭窄程度(meanpercent stenosis,MPS)有所下降(P>0.05),而CBT组却见明显减低(P<0.05).结论 PcyC参与冠状动脉疾病的病理过程,且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阿托伐他汀和普罗布考的联合应用可降低PcyC水平,其可能是冠脉临界病变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7.
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尽管我国心血管疾病的诊疗设施和条件取得极大改进,救治能力也有较大提升,但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依然上升,原因在于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建设尚未健全,例如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多数医院具有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能力,但由于患者救治知识不足,就诊延迟、转运延迟、治疗流程延迟等,致使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未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也远远不足,发病率持续增加,相应的死亡率也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138.
背景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多用超声评价,但超声检查对设备、人员、经费要求较高。皮肤自发荧光(SAF)能够独立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及死亡等,操作简便、迅速、无创,因此探讨SA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对于颈动脉病变的预测有一定意义。目的 探讨在我国社区人群中SA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9-12月对北京某社区年龄>40岁的6 055例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对所有受访者进行SAF检测、临床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血液学检测及颈动脉B超检查。根据B超结果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为因变量,以标准化性别、年龄、BMI、吸烟、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传统心脑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及SAF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SAF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结果 6 055例调查对象B超提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2 953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3 10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SAF测量值为77.2(70.8,85.1) AU,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SAF测量值73.4(68.0,80.1)AU (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AF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因素〔OR=1.006,95%CI(1.000,1.012),P=0.043〕。以SAF值的第25、50、75百分位值69.2、75.1、82.4 AU为界,分为SAF低、中、高、明显升高4组,SAF明显升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是SAF低值组的1.200倍〔OR=1.200,95%CI(1.012,1.423),P=0.036〕。亚组分析显示,校正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后,年龄<60岁人群中SAF明显升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是SAF低值组的1.751倍〔OR=1.751,95%CI(1.270,2.415),P=0.001〕;吸烟人群中SAF明显升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是SAF低值组的1.903倍〔OR=1.903,95%CI(1.297,2.792),P=0.001〕。结论 SAF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独立相关,在<60岁人群及吸烟人群中SAF明显升高者相比SAF低值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性更明显。  相似文献   
139.
例 1 男性 ,6 5岁 ,因持续胸痛 6h不缓解 ,以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收入CCU。查体 :血压 145 10 0mmHg(1mmHg =0 133kPa) ,双肺呼吸音清。HR 72次 min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杂音。溶栓治疗临床判断失败。发病第三日 ,血压逐渐下降至 70~ 90 5 0~ 6 0mmHg ,双肺出现少量湿音 ,胸骨左缘第 3、4肋间可闻Ⅲ 6级收缩期杂音。床旁超声心动检查示心尖部室壁瘤形成 ,室间隔近心尖部可见回声减弱区 ,最大范围 1 2~ 1 5cm ,Doppler可见收缩期跨隔血流 ,前后心包均见 0 6~ 1 1cm积液。当日即在IABP支持下行…  相似文献   
140.
<正>2011年5月15日,中国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在北京联合举行"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发布会",正式发布了2010年更新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简称指南)。2010版指南是在卫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