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9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4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02篇 |
内科学 | 8篇 |
皮肤病学 | 2篇 |
神经病学 | 47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7篇 |
综合类 | 66篇 |
预防医学 | 11篇 |
眼科学 | 1篇 |
药学 | 25篇 |
中国医学 | 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4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3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14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通过检测中国内地散发性肌萎缩侧索硬化(sALS)患者9号染色体开放阅读框72(C9ORF72)基因六核苷酸(GGGGCC)重复片段异常扩增的发生率,探讨其在中国内地sALS患者遗传背景中的作用,分析该重复片段异常扩增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联.方法 收集401例确诊和拟诊级别sALS患者的DNA样本和临床资料,经荧光片段长度检测和重复引物PCR方法,检测DNA样本的C9ORF72基因六核苷酸(GGGGCC)重复片段扩增情况.结果 共检出3例患者(0.7%,3/401)携带C9ORF72基因六核苷酸(GGGGCC)重复片段异常扩增,均为男性,发病年龄54 ~ 58岁,均以上肢无力起病,后延髓受累,病程15 ~ 40个月.未携带该重复片段异常扩增的398例患者六核苷酸(GGGGCC)重复片段的平均重复数为3.54 ±2.62 (2~14).结论 中国内地sALS患者中存在C9ORF72基因六核苷酸(GGGGCC)重复片段异常扩增,虽其发生率远低于欧美人群,但仍是我国sALS患者不容忽视的致病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92.
李君 冯艺 韩济生 樊碧发 王家双 魏星 刘慧 银燕 吴大胜 刘娜 宫小文 金毅 刘红军 张达颖 章勇 林建 槐洪波 傅志俭 赵序利 杜冬萍 徐永明 阎龙涛 毛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3,19(1):42-46
目的:制定并验证中文版简版McGill疼痛问卷-2(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2,SF-MPQ-2)。方法:1.制定中文版SF-MPQ-2:经正向翻译和逆向翻译得出初步中文版SF-MPQ-2,再经预实验和专家讨论后得出最终的中文版本。2.验证中文版SF-MPQ-2:共10家研究中心参与研究;每个中心随机采用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7例,伤害感受性疼痛患者7例。入选的患者自行填写SF-MPQ-2。3.分析量表的信度(使用Cronbach’sα系数和Guttman分半系数分析组内一致性)和效度(表面效度、结构效度,包括因子分析、Spearman相关系数)。结果:中文版SF-MPQ-2的表面效度好。中文版SF-MPQ-2的信度(Cronbach’sα系数和Guttman分半系数均大于0.7)和结构效度好(共提取出4个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52.631%;各条目的因子负荷在相应的公共因子中都大于0.40;除1个条目外其他各条目与所属维度之间Spearman秩相关系数均大于0.40)。结论:中文为母语的患者可以使用本研究制定并验证的中文版SF-MPQ-2全面评估包括神经病理性疼痛在内的疼痛情况。 相似文献
93.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
随着我国临床疼痛科的建设和发展,如何构建疼痛医学的科学知识体系已经成为大家面临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另外,如何把疼痛基础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介绍给临床医师也是基础研究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旨在抛砖引玉,系统地介绍慢性痛发生的外周和脊髓中枢敏化机制。此外,虽然我们对慢性痛及其精神共病(如焦虑、失眠、抑郁等)的脑机制了解甚少,但本文对可能涉及的脑网络基础也做了简要介绍。希望本文能够引起临床同行的共鸣,推动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合作与发展。 相似文献
94.
吕岩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1,(2)
本文介绍ICD-11(国际疾病分类-11)中有关慢性原发性疼痛(Chronic primary pain,CPP)的诊断标准。疼痛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3个月,伴有显著的情绪情感异常或功能障碍,且排除其他慢性疼痛性疾病时,可诊断为慢性原发性疼痛。与所有疼痛一样,本文为理解慢性原发性疼痛设定了一个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整合模式,认为慢性原发性疼痛的各亚型都是由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诱导产生。与DSM-5和ICD-10的观点不同,ICD-11对慢性原发性疼痛的诊断不具有确定的生物或心理诱因,但需排除其他诊断。若有明确的原发疾病,并且疼痛是该疾病的继发症状,则诊断为慢性继发性疼痛。本文的目的是创建一个对全科医疗和专业疼痛管理皆适用的诊断分类,以便改进个体化治疗计划,同时对每个诊断分类提供更加准确的描述,为临床医师和研究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5.
目的:比较和评价两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90例。组Ⅰ采用单纯胶原酶溶盘术治疗,组Ⅱ采用经皮椎间盘切吸联合胶原酶溶盘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及治疗前的症状与体征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周组Ⅰ、组Ⅱ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67%,91%,术后随访3个月~1年,于3,6,12个月时的优良率组Ⅰ分别为69%,68%和68%,组Ⅱ为90%,94%和94%,两组疗效于治疗后1周和3个月时的优良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盘切吸联合胶原酶盘外溶解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纯胶原酶溶盘术,且可降低单纯胶原酶盘内注射溶盘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96.
参与疼痛感觉辨别的丘脑皮层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疼痛协会(IASP)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这清晰地表明疼痛是一种既包括感觉辨别又包含情绪动机的多维度的复杂体验(Melzack and Casey,1968)。相应地,脑内存在两条并行的痛觉传导通路,其一为外侧痛觉系统,包括丘脑外侧核群、初级躯体感觉皮层(SI)、次级躯体感觉皮层(SII),主要传递疼痛的感觉信息; 相似文献
97.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9)
目的:研究脊神经结扎(SNL)后大鼠脊髓背角SFKs-Y416p和GluN2B的表达变化,并探讨二者在维持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按照双盲随机的原则,将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Naive组(n=4),SNL手术组(n=8)和假手术组(n=8),进行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背角突触部位SFKs-Y416p和GluN2B的表达变化。结果:1 Western blotting定量分析显示,脊神经结扎能显著上调SFKs-Y416p。SNL后第7 d,脊髓背角突触部位的SFKs-Y416p由手术前的(0.89±0.07)上调到(1.27±0.08)(P<0.01);然而在假手术组大鼠,背角突触部位的SFKs-Y416p则没有明显的变化。2 SNL后第7 d,脊髓背角突触部位的GluN2B由术前的(0.73±0.05)上调到(1.45±0.12)(P<0.01);然而在假手术组大鼠,背角突触部位的GluN2B则没有明显变化。结论:脊神经结扎可以上调脊髓背角突触部位SFKs-Y416p和GluN2B的蛋白表达,且SFKs-Y416p和GluN2B升高的时间点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第7天,所以,SFKs-Y416p/GluN2B信号通路可能参与维持外周神经损伤所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中枢机制。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TRPV1受体是否通过影响焦虑水平,参与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内脏高敏感性的产生.方法:通过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单次灌肠的方法,分别使用野生型(wild type,WT)与Trpv1-/-小鼠构建... 相似文献
99.
目的:比较不同的针刺方法对人脑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16名健康成年被试(男8例),每名被试均参加4次实验,分别接受手针、电针、经皮穴位电刺激及触觉对照刺激,在刺激过程中同时进行功能性磁共振(血氧依赖水平,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BOLD)数据采集。结果:4种刺激均表现为对躯体运动感觉系统、岛叶和小脑的BOLD信号激活。此外,电针还表现为对边缘系统的BOLD信号的抑制,而经皮穴位电刺激则特异性地激活了基底核(P<0.001,uncorrected,k>22)。结论:电针和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模拟手针对脑BOLD信号的调节作用,表明3者有其共性,又各具特色。其生理意义有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100.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2,(1):20
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治疗疾病的核心机制在于通过刺激身体特定的部位(穴位)来远程调节机体功能.2020年哈佛大学医学院马秋富教授团队发表在《Neuron》的研究成果,揭示低强度电针(electro acupuncture, 0.5 mA, 10 Hz) 小鼠后肢穴位(如足三里ST 36)可以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