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茶多酚抗肿瘤效应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具有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解毒功能,可治疗头痛、目昏、多睡善寐、心烦口渴、食积痰滞、疟、痢等病证。茶叶的主要活性成分为茶多酚。现代研究表明,茶多酚除有抗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外,还具有细胞毒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与分化、抗畸变、抗癌症转移等综合效应。据此可以认为,茶多酚在抗肿瘤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42.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是双膦酸盐类药物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以坏死骨暴露、软组织脓肿至出现瘘管和弥漫性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双膦酸盐类药物作为恶性肿瘤骨转移一线治疗用药,近年其药物相关颌骨坏死发生率的提高值得关注,目前临床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根据本病临床表现,似与中医古籍中"骨槽风"相对应,目前尚缺少中医药论治该病的临床报道.本...  相似文献   
43.
目的基于脑肠轴平衡学说,从血液神经递质角度探讨从脾论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机制。方法采用中央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将272例符合脾不统血证的ITP患者随机分健脾益气摄血组(A组)90例、健脾益气摄血联合强的松组(B组)90例、强的松组(C组)60例。A组给予健脾益气摄血配方颗粒口服,每次1袋,每日2次;C组强的松首次剂量按1~1.5 mg/(kg·d),早8点顿服;B组配方颗粒、强的松用量、用法同A、C组。3组均以21天为一疗程。结果 3组治疗后外周血小板分度评分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与第1天出血分度评分值组内比较,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第21天出血分度评分值分别与第1天比较,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治疗前后β-内啡肽(β-EP)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后血管活性肠肽(VIP)测定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 2组分别和C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摄血方可能通过调控血液神经递质激活机体止血机制。  相似文献   
44.
45.
化疗药物引起的神经毒性是肿瘤治疗中常见不良反应,甚至是部分化疗药物的剂量限制性毒性,这些神经毒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理功能及生活质量.不同药物对感觉损伤程度不同,严重时会影响肢体功能.部分神经损伤不能恢复,能恢复的神经损伤往往也需要较长时间.目前尚无防治神经毒性的有效药物.气虚血瘀寒凝是外周神经毒性的中医学基本病机.以通络温阳、益气活血为基本治疗原则,采用中药泡洗,同时注意选用虫类药物、芳香类药物,以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对化疗引起的外周神经损伤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6.
徐力  孙韬  张燕明  陈信义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168-2171
目的:开展茶多酚对大鼠主动脉微血管样结构影响,为其抗肿瘤血管生成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实验资料。方法:大鼠主动脉无血清培养,加入茶多酚大、中、小剂量及bFGF(碱性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观察对微血管结构影响。结果:茶多酚大、中、小剂量均可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结论:茶多酚能抗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47.
48.
新加良附药物血清体外抑制肿瘤细胞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新加良附药物血清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效应。方法采用MTT法测定新加良附药物血清对人正常肝细胞L-02、人肝癌细胞BEL-7402、人胃癌细胞BGC-823、人食管癌细胞ECA-109、人乳腺癌细胞MCF-7生长抑制率影响。结果新加良附药物血清对正常人肝细胞无抑制生长作用;对肿瘤细胞均有不成程度抑制效应,而对BGC-823、ECA-109细胞抑制效果最佳,并与用药剂量呈正相关性。结论新加良附药物血清体外具有明显的抗消化道肿瘤活性作用,且对正常细胞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靛玉红及丹参酮Ⅱa联用促进雄黄降解突变型PMLA216T-RARα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雄黄作用于野生型及突变型PMLA216T-RARα,观察2组细胞PML-RARα降解作用,验证PMLA216T-RARα存在砷剂耐药.根据CCK8测出的IC50值确定各组分浓度,使用不同浓度、不同组合的雄黄、靛玉红、丹参酮Ⅱa作用于转染PMLA216T-RAR1α 细胞,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单用、两两联合及三者联合对PML-RARα的降解及自噬相关因子(p-mTOR、LC3B)的作用.分别联用蛋白酶体抑制剂卡非佐米及自噬抑制剂巴佛洛霉素A1,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ML-RARα的降解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不用药物干预)比较,雄黄浓度为0.5 μmol/L,作用于PML-RARα野生型及突变型PMLA216T-RARα 时,均使PML-RARα发生了明显降解(均P<0.01),突变型PMLA216T-RARα表达的PML-RARα均比野生型高(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雄黄4μmol/L、靛玉红8umol/L、丹参酮Ⅱa 8 μmol/L作用于PMLA216T-RARα时,均使PML-RARα发生降解(均P<0.01),可降低p-mTOR水平(均P<0.01),升高LC3B水平(P<0.05,P<0.01),雄黄+丹参酮Ⅱa+靛玉红三者联合时上述作用最强(P<0.01).与对照组比较,雄黄+丹参酮Ⅱa+靛玉红、雄黄+丹参酮Ⅱa+靛玉红+卡非佐米联用作用于PMLA216T-RARα时,均使PML-RARα发生明显降解(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单用卡非佐米、单用巴佛洛霉素A1、雄黄+丹参酮Ⅱa+靛玉红+巴佛洛霉素A1,作用于PMLA216T-RARα时,均使PML-RARα发生了明显蓄积,且雄黄+丹参酮 Ⅱa+靛玉红+巴佛洛霉素A1组PML-RARα表达高于单用卡非佐米及单用巴佛洛霉素A1组(均P<0.01).结论 靛玉红及丹参酮Ⅱa联用可通过自噬增强雄黄对突变型PMLA216T-RARα的降解作用,三者联用自噬作用最强,可能为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晚期胃癌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通过SEER*Stat软件提取SEER数据库2010至2016年经病理诊断的、65 ~85岁的晚期胃癌患者,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临床因素.结果:Cox多因素回归显示:75~85岁的HR为1.33 (95%CI=1.20~1.49,P=0.000);中分化、高分化的HR分别为0.82(95%CI=0.71~0.93,P=0.003)、0.61(95%CI=0.43~0.86,P=0.005);肿瘤大小31~60 mm、61~90 mm、≥91 mm的HR分别为1.16(95%CI=1.01~1.33,P=0.035)、1.2(95%CI=1.01~1.42,P=0.035)、1.53(95%CI=1.26~1.85,P=0.000).随着LNR的增加,其HR均增加(P≤0.001);骨转移的HR为1.4(95%CI=1.08~1.81,P=0.01),多个转移部位的HR为1.54(95%CI=1.30~1.83,P=0.000);多原发癌的HR为0.66(95%CI=0.48~0.92,P=0.013).结论:影响老年晚期胃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包括年龄、分化程度、肿瘤大小、LNR、肿瘤数量、转移部位,但是由于LNR信息和获取依赖手术的实施,而晚期胃癌手术比例低,故其在晚期胃癌预后预测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