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4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3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篇 |
基础医学 | 26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66篇 |
内科学 | 19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12篇 |
特种医学 | 28篇 |
外科学 | 127篇 |
综合类 | 73篇 |
预防医学 | 25篇 |
眼科学 | 8篇 |
药学 | 83篇 |
中国医学 | 47篇 |
肿瘤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74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50篇 |
2010年 | 36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48篇 |
2007年 | 38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与视黄醇结合蛋白(RBP)两者联合起来对肿瘤化疗患者早期肾损伤监测中的测定效果与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参与该研究的60例健康体和肿瘤化疗患者,将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为肿瘤化疗患者,对照组为健康体质,并经过检查,没有出现。肾脏病史。另外,还对所有患者进行Cysc、RBP、BUN以及Crea等方面的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检测指标。结果研究组的Cysc、RBP、BUN以及Crea浓度,每一项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sc与RBP两者联合,对肿瘤化疗患者早期肾损伤进行监测,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92.
目的探讨后入路矫形减压融合责任节段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5月~2010年7月收治的退变性腰椎侧凸59例,均对责任节段进行矫形减压融合治疗,并记录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腰椎侧凸角度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评分情况。结果术后侧凸Cobb角矫正至8.5~18.4°,平均矫正率为59.2%,临床疗效评价采用ODI:优39例,良10例,可8例,差2例。结论针对责任节段进行矫形减压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安全有效,治疗的关键是准确判定与处理责任节段,并针对术后病情发展变化做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493.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油外涂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将99例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34例)、B组(33例)、C组(32例)。照射前,A组用自制中药油外涂于照射野皮肤上,照射后继续用药3 d,3次/d,直至放疗结束;B组采用医用射线防护喷剂;C组采用湿润烧伤膏。B组和C组的用药方法均同A组。结果 A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为14.7%,B组为21.2%,C组为46.9%,A、B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22,P〉0.05);A、C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72,P<0.01);B、C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86,P<0.05)。结论自制中药油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预防效果同医用射线防护喷剂,明显优于湿润烧伤膏,具有疗效好、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且价格明显低于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94.
背景:目前,羊已逐渐成为骨质疏松研究中很有前途的动物模型。目的: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羊股部骨折断端及全部骨密度,探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过程中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方法:对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自带的Lunar腰椎模型扫描10次/d,确定机器准确度,再连续扫描25d,根据所测数据建立Shewhart控制图。选取3只羊中5根股骨进行7次重复扫描,采用骨密度仪自带的小动物分析软件分析羊股部骨折断端的骨密度、全部的骨密度,计算其精密度。另外选取4只羊8根股骨,用2种钢板对骨折断端固定,分析骨密度及骨矿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结论:双能X线骨密度仪的准确度为-1.0%,离体羊股部骨折断端及全部的骨密度测量精密度为0.005~0.537g/cm2。股骨全部骨和骨折断端密度的短期精密度分别为0.8%和1.5%,股骨全部和骨折断端骨矿物含量的短期精密度为0.9%和7.5%。不同钢板固定后的羊股骨骨密度、骨矿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证实,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能准确测量离体羊股骨的骨密度,但在骨折断端骨矿含量精密度分析有一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495.
目的探讨贲门癌手术入路的最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贲门癌经腹切口,经左胸切口,经胸腹联合切口手术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手术入路分为经腹组和经胸组,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清扫淋巴结数,上切缘癌阳性卒,吻合口瘘发生率,心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上切缘癌残留率,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心肺并发症少。结论贲门癌术前需认真分析病情,合理选择手术入路,病情允许者经腹为首选。 相似文献
496.
本研究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对K562/A02细胞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从白血病患儿骨髓中分离、培养并鉴定MSC;建立K562/A02细胞株与MSC共培养的体系,应用AnnexinV-FITC检测一定浓度的阿霉素(ADM)对不同培养条件下K562/A02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检测K562/A02细胞中的凋亡基因家族中bcl-2和bax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多药耐药基因mdr1浓度。结果表明,单独培养组白血病细胞早期凋亡率为(8.38±0.29)%,而黏附培养组为(1.97±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单独悬浮培养的K562/A02细胞,黏附共培养的K562/A02细胞bcl-2基因表达明显增强,bcl-2/bax比值显著增高;K562/A02单独悬浮培养组、黏附共培养组细胞中mdr1的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血病患儿MSC能够使白血病细胞逃避药物的促凋亡作用,K562/A02对阿霉素产生耐药性可能与黏附共培养后bcl-2基因表达增强有关,而与其本身含有的mdr1基因无关。 相似文献
497.
背景:中上胸椎矫形固定以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三维稳定性最佳,效果最好,但由于胸椎椎弓根解剖上较腰椎窄细,且胸椎管内是脊髓,内固定的难度和风险较高。目的:分析中上胸椎后路半椎弓根入路置钉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后路半椎弓根入路置钉固定治疗中上胸椎疾病患者58例,在T1~T2可应用直径4.5mm、长度30mm的螺钉,T3~T8应用直径5.0~6.0mm、长度35~40mm的螺钉,螺钉直径均在4.5mm以上。结果与结论:置钉固定后胸椎X射线片及CT显示,无螺钉进入椎管内,脊柱序列恢复良好,无内固定松动及断钉等并发症发生;置钉后无脊髓损伤加重及感染等并发症。患者生活完全恢复,疼痛消失16例;不全性和完全性截瘫46例日常生活能够自理,胸背部疼痛消失,无后凸畸形。表明中上胸椎半椎弓根入路置钉技术选用较粗、较长螺钉置入内固定效果可靠,安全,且进钉技术相对简单,易于掌握,可作为中上胸椎后路内固定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498.
早期透析和晚期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早期透析和晚期透析对其累计生存率的影响.方法从1994年4月~2002年4月在我院行血液透析并要求Kt/V>1.2的患者115例,回顾性分析晚期透析和早期透析与累计生存率的关系.并就其与透析前血压、血清白蛋白(Alb)等因素做一比较.结果1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平均年龄(52.7±14.3)岁,男女之比为68/47.晚期透析与早期透析的累计生存率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应用Independent-sample T检验对其与年龄、血压及血Alb的关系行分层分析.晚期透析组与早期透析组在SBP、DBP、MAP及Alb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本资料显示,晚期透析与早期透析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预后的重要原因,晚期透析预后差可能与其并发症有关,包括低血压、低白蛋白血症等. 相似文献
499.
目的:探讨CEA、CA199、CA724、CA242对胃癌诊断的敏感程度及四者联合应用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40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35例胃良性病变作为良性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中CEA、CA199、CA724及CA242四项肿瘤标志物,并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胃癌组四项标志物数值及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CEA,CA199,CA724,CA242联合检测诊断胃癌阳性率、灵敏度及准确性高,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00.
目的对比观察微创单腔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与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文登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共60例。患者在接受3HRZE/9HR正规口服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其中30例应用微创单腔静脉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另30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液,对比观察两组发热消退时间、胸闷症状改善、胸水消失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应用微创单腔导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组,发热消失时间、胸闷症状改善时间、胸水消失时间分别为(4.7±1.4)、(1.4±0.3)和(4.10±1.31)d,而穿刺抽液组对应分别为(9.5±2.3)、(4.5±1.2)和(13.56±2.11)d,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并发症方面,导管引流组3例(10%)出现胸膜增厚,1例(3.3%)出现包裹性胸腔积液,未发生血胸、气胸及胸膜反应;穿刺抽液组18例(60%)出现胸膜增厚,12例(40%)出现包裹性胸腔积液,血胸、气胸和胸膜反应各3例。两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微创单腔导管进行胸腔引流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症状改善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