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6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26篇
综合类   73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83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31.
孙爱春  郭兆荣 《中国医药》2010,5(2):164-16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体温变化及不同处理时间对切口裂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分为2组:切口裂开组70例,对照组72例,比较其术前,术后3d,术后5d的体温变化情况。切口裂开组又分为早期处理组(36例)和晚期处理组(34例),比较2组在愈合情况与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切口裂开组术后3d的平均体温[(38.2±0.3)℃],术后5d[(37.8±0.3)℃]均大于对照组[分别为(37.5±0.3)℃和(36.5±0.2)℃];早期处理组甲级愈合情况(愈合率72.22%,26/36)明显好于晚期处理组(47.06%,16/34),且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剖宫产术后体温变化对切口裂开有早期预测价值,术后体温升高及早进行处理可明显缩短切口裂开患者的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钳持端提回旋手法复位经皮逆行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随机将201例锁骨骨折分为治疗组101例,应用钳持端提回旋手法复位经皮逆行穿针内固定方法治疗;对照纽100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所有病例进行4~21个月(平均10.6个月)随访观察,并采用SPSS软件对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肩关节功能优良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28-49d,平均(34.5±2.7)(i,肩关节功能优良率100%;对照纽4例骨折未愈合,96例骨折愈合时间36-92d,平均(55.3±4.8)d,肩关节功能优良率83%。分别采用t检验及X2检验,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钳持端提回旋手法复位经皮逆行穿针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适用于各种类型锁骨干部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固定准确可靠、骨折愈合时间短、肩关节功能恢复好、无手术切口瘢痕影响美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33.
“3P”医学新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P”医学是将预警、预防以及针对不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有机地结合为一体,被誉为21世纪医学发展的新方向,代表医学发展的终极目的和最高阶段。后基因组时代系统生物学的目的就是使卫生保健和医疗实践活动发生根本性转变,从而引导医学研究与实践进入“3P”医学的新时代。本文阐述了“3P”医学和系统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对系统医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提高婴幼儿插胃管的一次成功率,确保达到插管检查和治疗的目的,减轻患儿的不适与痛苦。方法将需插胃管的婴幼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利用屏气间歇为婴幼儿插胃管并改进插管长度和固定方法,对照组按基础护理学中鼻饲法的操作方法插管。结果实验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3%;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67%。2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利用屏气间歇为婴幼儿插胃管可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减轻患儿因插管所致的不适与痛苦,改进插管长度和固定方法,使胃管插入长度适宜、固定牢固,确保达到插管检查与治疗的目的,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35.
目的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带状疱疹期间的剧烈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36例恶性肿瘤并发带状疱疹患者应用芬贴剂2.5mg每72h1次外贴,外贴时间维持9~12d,评估疼痛缓解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人组患者在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后和应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前相比,疼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明显提高。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有利于患者平稳度过带状疱疹自然病程,给肿瘤患者的后续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QRS间期与左右心室间、左心室内不同步运动参数的相关关系。方法 81例CHF患者及2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本研究。行常规及彩色组织多普勒显像(TDI)检查。以左、右心室问收缩延迟(IVMD)>33ms定义室间不同步运动,以二尖瓣环6位点中任意2点QRS波起始至心室收缩顶峰的间期(TsP)最长延迟>121ms,或6位点TsP的标准差(TsP-SD)>47ms定义左心室内收缩不同步。比较QRS≥120 ms与QRS<120ms的CHF患者室间、室内不同步发生率,分析QRS间期与室间、室内不同步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 CHF患者IVMD较对照组明显延长[(25.7±16.3)ms比(12.8±8.8)ms,P<0.0001],IVMD与QRS间期呈明显正相关(r=0.44,P<0.0001)。CHF伴QRS≥120ms(n=31)者室间不同步发生率明显高于CHF伴QRS<120ms者(n=50)(66.7%比20.9%,P<0.05)。CHF患者TsP最长延迟及TsP-SD较对照组明显延长,TsP最长延迟及TsP-SD与QRS间期呈弱相关。结论 CHF患者室间不同步运动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ORS间期增宽与室间不同步的关系可能更密切。  相似文献   
37.
复杂髋臼骨折早期结构重建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结构重建的时机,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准确的时间选择。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入院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93例(96髋),对照组98例(101髋),试验组于伤后7d内完成手术,对照组于伤后10d后完成手术。用手术时间、术后复位的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关节功能评定(疼痛行走、关节活动度)、SF-36等作为观察指标。结果:①试验组按各型骨折分类其所用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②按Matta关节功能和X线评定标准,试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③在对术前、术后立即和术后半年的CT评定中,试验组的复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复杂髋臼骨折通过早期结构重建,能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增加手术复位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8.
徐道志  陶君  邢元丽 《中国骨伤》2009,22(8):626-627
低钠血症是急性颅脑损伤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可加重神经细胞水肿,并造成继发性脑损害,使病情加重,危及生命。我们从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36例颅脑损伤后低钠血症患者,现将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距骨骨折伴脱位急症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距骨骨折临床上并不少见,多见于交通事故及高空作业等高能量创伤,常合并有胫距、距下关节脱位和软组织损伤,由于距骨及周围结构特殊的生理、病理及解剖特点,导致距骨严重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我科于1998年1月至2006年2月共收治距骨严重粉碎骨折患者42例,经对症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0.
寰枢椎椎弓根钉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系统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2月至2007年6月收治16例寰枢椎脱位的患者,男10例,女6例;年龄38~45岁,平均40.5岁;其中12例伴有神经损伤,按ASIA分级:B级3例,C级5例,D级4例。术前均行寰枢椎CT扫描及X线检查,入院后立即行颅骨牵引。术中应用经后路通用脊柱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系统固定,同时在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间大量髂骨植骨融合。观察术后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所有患者头枕部疼痛、酸困不适症状均得到改善,采用Odom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优12例,良4例。12例伴有神经损伤患者11例得到明显恢复。按ASIA分级:B级1例,C级2例,D级5例,E级4例。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所有植骨均达骨性融合。结论: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系统复位固定植骨融合能够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术中复位,且固定可靠,融合率高,有利于上颈椎稳定性重建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