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8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73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96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67篇
内科学   6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26篇
综合类   303篇
预防医学   120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205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本文在分析在个人绩效管理中引入平衡记分卡的意义的基础上,分别从财务维度、客户维度、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中设计指标体系,以建立个人绩效管理平衡记分卡。最后对个人绩效管理的实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2.
陈子爱 《护理研究》2007,21(7):1917-1917
1 病例介绍 病人,男,70岁,于2006年12月5日,17:00急诊车送入我院。入院诊断:肝性脑病。病人入院时呈昏迷状态,尿失禁,给予留置导尿;入院第2天,意识恢复,但仍有性格行为异常、睡眠规律改变,病人多次要求拔除尿管,考虑到病情还没稳定,予解释说明尿管仍应留置;第3天,晨会交接班时,夜护士交代此病人已自行拔除尿管,能自行排尿,无尿失禁及尿储留现象。白班护士发现拔除的尿管经原来要短5cm~8cm,无气囊端部分。  相似文献   
123.
上臂高位断肢再植一例初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一例上臂高位断肢再植的治疗结果。方法对1例左上臂高位断肢患者的病史,术后功能的恢复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术后再植肢体肿胀不明显,创面一期愈合。139d后,手指出现轻微的屈指运动,6个月后,左手出现触觉痛,8个月后,骨折线模糊,主动运动肩关节外展30°,前屈20°,肘关节屈75°,伸0,腕关节背伸0,掌屈15°,大小鱼际肌及手内在肌轻度萎缩,呈爪形手,被动屈曲时指尖能接近掌指关节,伸指受限,被动活动度达正常范围,腕关节近端痛觉,触压觉及温冷觉明显恢复,左手感觉尚未恢复。结论上臂高位离断再植的适应症是肢体完整,缺血时间短,神经非根性撕脱伤,且患者年轻,全身情况良好,应尽量给予再植。  相似文献   
124.
柘树茎乙醇提取液的抗炎镇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柘树茎乙醇提取液抗炎、镇痛的药效学作用特点。方法 :用小鼠急、慢性炎症模型及醋酸、热板致痛模型进行实验。结果 :柘树茎乙醇提取液 4 .0、2 .0、1.0g/kg灌胃给药对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廓急性炎性肿胀和纸片埋藏引起的慢性肉芽肿均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 (P <0 .0 1) ,抑制率分别为 6 1.8%~ 5 2 .9%和 74 .8%~ 6 9.2 % ;镇痛试验证明 :6 .0g/kg和 3.0g/kg 1次灌胃给药对小鼠醋酸致痛扭体反应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 (P <0 .0 1) ,抑制率分别为 4 7.0 %和 4 1.2 % ,且 6 .0g/kg组有明显提高小鼠热板法的痛阈值 (P <0 .0 5 ) ,痛阈提高的百分率为 6 5 .5 %。结论 :柘树茎乙醇提取液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 ,并以抗炎的作用效果为优势  相似文献   
125.
目的:观察维生素D对高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氧化损伤的作用,对脯氨酰异构酶1(Pin1)蛋白表达和活性、p66Shc线粒体转位及活性氧簇(ROS)生成的影响,以及维生素D受体(VDR)在这一过程的作用。方法:以33 mmol/L葡萄糖干预建立高糖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分别接受维生素D(10~(-8)~10~(-6)mol/L)和Pin1抑制剂胡桃醌(10~(-7)mol/L)共孵育;流式细胞术和TUNEL染色法检测HUVECs的凋亡率;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术检测细胞内的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HUVECs中Pin1、p66Shc、p-p66Shc、p66Shc胞浆/线粒体比值及caspase-3的蛋白水平;多肽酶解法测定HUVECs裂解液中Pin1的活性;通过转染siRNA沉默VDR的表达,观察VDR是否介导Pin1蛋白及活性改变。结果:维生素D(10~(-8)~10~(-6)mol/L)抑制高糖诱导的HUVECs凋亡,并抑制高糖诱导的HUVECs中Pin1蛋白表达和活性增加。维生素D抑制高糖诱导的HUVECs中p66Shc磷酸化、p66Shc线粒体转位、ROS生成及caspase-3蛋白表达(P0.05)。通过转染siRNA沉默VDR表达,可削弱维生素D对高糖诱导的HUVECs中Pin1蛋白表达和活性增加的抑制作用。结论:维生素D通过激动VDR,抑制高糖环境下Pin1蛋白表达和活性增加,抑制p66Shc的线粒体转位,减少ROS生成,从而减轻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6.
Backgrou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ving condition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during childhood and subsequen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remains controversial.

Aim: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exposures early in life and the subsequent risk of IBD.

Methods: Literature searches were conducted in the following databases: PubMed, EMBASE, and Conference Proceedings Citation Index. Studies were analyzed separately using rate ratios (RRs) or odds ratios (ORs) with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Results: The search strategy identified 15 studies. Of these, 9 studies explor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urban exposure during childhood and ulcerative colitis (UC), and 12 and 4 studies explored this relationship with Crohn’s disease (CD) and IBD, respectively. A meta-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ooled ORs estimated for the case–control studies of UC, CD, and IBD were 1.16 (0.83, 1.61), 1.45 (1.45, 1.85), and 1.34 (1.11, 1.62), respectively. The pooled RR estimated for the cohort studies of CD and IBD was 1.48 (1.17, 1.87). The stratified analysis and meta-regression showe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CD and living conditions in case–control studies published during 2010–2017 and in non-European countries (< 0.05).

Conclusions: Living conditions during childhood a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IBD. Urban living environment is more common among those with CD than UC.  相似文献   

127.
目的:探讨采用黄芪穴位注射对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150例行子宫全切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77)与对照组(n=73),对照组均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盆底功能训练(Kegel运动)进行治疗,治疗组在采用与对照组相同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疗程结束即时、术后6、12个月SUI的发生率、1 h尿垫试验漏尿量、盆底肌力改善程度差异。结果:疗程结束即时及术后6个月、12个月时,治疗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盆底肌肉肌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穴位注射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及盆底功能训练能明显减少SUI发生率,减少漏尿,改善盆底肌力;表明加用黄芪穴位注射对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起到了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8.
【摘要】 目的 比较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开放式入路行腰椎后路融合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8~2009年,22例患者行腰椎后路融合术,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方式12例,传统手术入路方式10例。患者均随访1年。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分及腰椎MRI所示的多裂肌横截面面积。 结果 2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患者手术前后L4/L5/S1各平面的多裂肌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入路手术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可明显减少对多裂肌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深入了解非现役文职人员参加卫勤保障任务的真实心理体验。方法运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法,深入访谈3家医院12名至少参加过1次卫勤保障任务的文职人员。结果文职人员参加卫勤保障任务的心理反应有紧张、害怕与新鲜感、自豪与满足感、苦与累感、茫然感、约束感等主题。结论体能应作为选拔文职人员的重要条件之一,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将文职人员的训练长期化、制度化,做好政治思想教育以增进文职人员对军队认同感,针对不良情绪体验,管理者应采取合适方式减轻文职人员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患者血清 HBV-DNA 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汁酸(TBA)与 HBV 感染模式的关系以评价 HBV 感染性。方法对308例患者采用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血清 HBV-DNA,用 ELISA 方法检测血清乙肝标记物,用连续监测法检测血清 ALT,用循环酶法检测血清 TBA。结果大三阳(HBsAg、HBeAg、HBcAb 阳性者)、小三阳(HBsAg、HBeAb、HBcAb 阳性者)和1,5(HBsAg、HBcAb)阳性3种感染模式间 HBV-DNA 水平和血清 ALT 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部分 HBeAg 阴性患者体内仍存在活跃的病毒复制;在 HBeAg 阴性患者中 HBV-DNA 拷贝数与血清 ALT 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3种感染模式间血清 TBA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 HBV-DNA 水平和 ALT 活性与不同 HBV 感染模式存在相关性,它们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HBV 复制及传染性强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