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3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232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37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273篇
内科学   277篇
皮肤病学   23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91篇
外科学   308篇
综合类   436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89篇
眼科学   18篇
药学   121篇
  5篇
中国医学   66篇
肿瘤学   8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探讨疤痕处妊娠子宫动脉明胶海绵栓塞后血管再通的影响因素,以期完善手术操作方式,提高血管再通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于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两次行介入治疗的患者41例。收集病例基础资料和手术资料,评估血管管径、栓塞部位及血管再通情况。据子宫动脉的再通情况,将所有血管(82条)分为血管再通组(48条)和血管闭塞组(34条)。对子宫动脉血管内径行t检验,两次手术间隔时间行U检验,栓塞部位及左右侧别行卡方检验,并对各因素行Logistics回归分析,以P <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次介入治疗病例资料比较显示年龄、孕次、手术时间及术后清宫大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使用明胶海绵子宫动脉栓塞术后血管再通率为58.5%(48/82)。栓塞至子宫动脉不同部位,再通率分别为下降段36.4%、横段44.0%、上行支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78,P = 0.023)。经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子宫动脉栓塞部位从子宫动脉由近端至远端可增加血管再通率(OR = 2.359,95%CI:1.226~4.54,P = 0.013),其霍斯默-莱梅肖检验为(χ2 = 0.693,P = 0.424),预测百分比为65.9%。 结论子宫动脉栓塞部位是用明胶海绵介入治疗疤痕处妊娠后血管再通的关键因素,且栓塞至子宫动脉上行支区段时血管再通率最高,可为同类手术的栓塞满意程度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2.
下腰椎椎间孔形态与椎间盘高度丢失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描述下腰椎椎间孔的形态及椎间盘高度丢失时椎间孔形态的变化。方法取正常的成年新鲜尸体下腰椎标本8具(L3~S1),观察标本在不同状态(椎间盘完整和椎间盘破坏)及不同加载条件(0、300、500N)下L4,5 和L5S1椎间孔的形态及其和神经根的解剖关系,测量椎间孔的高度、最大宽度、最小宽度,于X线侧位片上测量椎间盘前、后高度。结果在未加载的自然状态下,椎间孔上大下小,呈倒置的泪滴形,神经根位于椎间孔上部。在椎间盘完整的状态下,加载500N时,椎间孔形态及其与神经根关系的变化不明显。摘除髓核,随着加载量逐渐增大,椎间孔逐渐缩小、变形,神经根被推挤向同位椎弓根的下缘;椎间孔高度、最大宽度和椎间盘前高、后高逐渐减小,与未加载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椎间孔高度与椎间盘后高、前高呈线性相关。结论椎间盘高度丢失与椎间孔形态改变关系密切,椎间孔形态改变增加了神经根卡压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83.
目的:总结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行完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结果:4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或腹腔镜辅助手术.手术时间平均(300.0±79.1)min;术中出血平均(208.3±137.1)ml;平均清扫淋巴结(29.9±8.2)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3.8±...  相似文献   
84.
微创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黄疸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黄疸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在微创观念指导下,对LC术后出现黄疸的患者运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括约肌切开(EST)等微创技术进行诊断与治疗。结果:我院1998年8月至2001年5月间共行3160例LC手术,术后出现黄疸者5例,均先接受B超、ERCP检查,提示胆总管结石与胆总管末端狭窄,3例EST取石一次成功,1例首次EST取石失败后予保守治疗5天后再行ERCP与碎石治疗成功,1例因结石较多较大行开腹胆总管探查术。结论:对LC术后黄疸,在B超等检查排除明显胆道损伤和胆漏后,胆总管结石应首先考虑。ERCP可进一步明确诊断,EST取石或碎石这一微创技术治疗胆道细小结石伴有胆总管末端炎性狭窄引起的梗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多通道引导管 (multipleinstrumentguide ,MIG)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laparoscopiccholedochotomy ,LCD)中应用的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MIG使用前后LCD的探查时间、探查结果、并发症发生及胆道镜损坏情况。结果 2 5例应用MIG的胆总管切开探查手术均顺利恢复 ,无中转开腹 ,术后无胆漏、出血 ,无结石残留 ,无胰腺炎发生。取出胆总管结石平均每例 6枚 ,探查过程用时 30min ,无胆道镜损坏。 38例采用常规方法探查胆总管后无出血、胆漏 ,并发无症状淀粉酶升高 2例 ,结石残留 1例。取出胆总管结石平均每例 5枚 ,探查过程用时 6 0min ,胆道镜损坏 6次。结论MIG能简化LCD的过程 ,缩短手术时间 ,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并能有效地保护胆道镜。  相似文献   
86.
环孢素A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环孢素A(CsA)对大鼠心肌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的线粒体机制。方法使用结扎/松解冠状动脉左前分支缺血30rain,再灌注3h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CsA预处理组(CsA-IR组),每组6只。CsA预处理为缺血前经静脉注射CsA 10mg/kg,S组与IR组则分别在缺血前经静脉注射同等容积的生理盐水。TUNEI.法原位标记凋亡心肌细胞,荧光分析法检测Caspas-3活性。另取12只大鼠,按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结果与S组相比,IR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和Caspase-3活性均明显增高(P〈0.01)。与IR组相比,CsA-IR组的AI、Caspas-3活性及心肌梗死范围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但其AI和Caspas-3活性均明显高于S组(P〈0.05或P〈0.01)。结论CsA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阻断心肌细胞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PTP)、降低Caspase-3活性而抑制凋亡的发生有关。PTP开放可能是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细胞凋亡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7.
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良性肿瘤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Cai XJ  Huang H  Yu H  Liang X  Huang DY  Zheng XY  Shen B  Li LB  Peng SY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0):1698-1700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对肝脏良性肿瘤的治疗价值。方法不阻断肝脏血流的情况下,应用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进行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14例,其中肝海绵状血管瘤11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例,肝脏肉芽肿性炎症1例,肝囊肿纤维化1例。结果14例腹腔镜肝切除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无术后死亡,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153.6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4d。随访35.6个月(3~44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对于有症状或诊断不明的肝脏肿块,同时伴胆囊结石(需手术切除)的肝脏血管瘤患者,采用PMOD进行腹腔镜肝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8.
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电凝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电凝术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电凝术的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150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23.4 m in,出血极少,术后平均住院2.5 d;随访6~12月,6例复发,复发率为4%。结论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电凝术具有效果好、容易操作、创伤小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9.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早、中期左室功能随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主动脉瓣置换术后早、中期左心室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施行单独主动脉瓣置换术后随访资料齐全的51例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术后早期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收缩末内径(LVESD)明显减小,分别由术前(62.1±12.6mm及41.9±11.7mm)回缩到(46.9±7.6mm及29.0±7.0mm),接近正常水平,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前为(59.2±13.7)%,术后早期及中期分别为70.3±8.5%及68.8±10.8%,与术前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按患者术前LVEF分为正常(LVEF≥50%)组和减低(LVEF<50%)组,术后两组间表现出明显差异:LVEF正常组恢复明显好于减低组.按患者术前LVEDD分为巨大左室组(LVEDD≥70mm)和非巨大左室组(LVEDD<70mm),术后两组间也表现出明显差异:术前非巨大左室组术后左室内径及LVEF恢复明显好于巨大组.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能明显改善术前受损的左心功能,术前LVEF及LVEDD是影响术后左心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并可据此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伴有后凸畸形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的24例伴有后凸畸形Kümmell病患者,其中男6例,女18例,年龄63~85(73.1±6.5)岁。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受累节段矢状面Cobb角等指标以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24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15.5±3.2)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5.21±1.06下降至术后3 d的2.38±0.58以及末次随访时的1.71±0.75;ODI由术前的(50.4±13.5)%下降至术后3 d的(20.9±8.0)%以及末次随访时的(16.7±9.6)%;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8.0±4.2) mm恢复至术后3 d的(18.1±5.0) mm以及末次随访时的(16.8±5.1) mm;Cobb角由术前的(19.5±6.3)°下降至术后3 d的(7.6±2.1)°以及末次随访时的(8.4±1.7)°。术后3 d和末次随访VAS、ODI、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出现1例无症状骨水泥渗漏,1例浅表切口感染。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伴有后凸畸形Kümmell病具有手术创伤相对小、临床效果优良、椎体高度恢复良好、后凸角度纠正满意、并发症少等优势,是治疗伴有明显后凸畸形Kümmell病的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