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24篇
  免费   767篇
  国内免费   807篇
耳鼻咽喉   180篇
儿科学   74篇
妇产科学   70篇
基础医学   1064篇
口腔科学   147篇
临床医学   3842篇
内科学   2604篇
皮肤病学   156篇
神经病学   498篇
特种医学   1077篇
外科学   2256篇
综合类   5015篇
预防医学   2459篇
眼科学   159篇
药学   3023篇
  1篇
中国医学   741篇
肿瘤学   123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08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277篇
  2016年   452篇
  2015年   440篇
  2014年   962篇
  2013年   1055篇
  2012年   1581篇
  2011年   1821篇
  2010年   1594篇
  2009年   1737篇
  2008年   1708篇
  2007年   1677篇
  2006年   1577篇
  2005年   1308篇
  2004年   1252篇
  2003年   1224篇
  2002年   1079篇
  2001年   359篇
  2000年   843篇
  1999年   651篇
  1998年   369篇
  1997年   538篇
  1996年   212篇
  1995年   214篇
  1994年   113篇
  1993年   261篇
  1992年   155篇
  1991年   101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肺部感染病原学分布特点。方法 对我院75例肝移植术后患者早期发生肺部感染40例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3.3%(40/75),共分离出病原菌54株(痰或下呼吸道吸引物培养53株,血培养1株)。其中细菌41株占759%(革兰阴性杆菌28株,占68.3%,革兰阳性球菌13株,占31.7%),真菌13株占24.1%。革兰阴性杆菌中有11株产ESBLs,占39.3%,葡萄球菌中有7株耐甲氧西林,占葡萄球菌58.3%。结论 肝移植术后患者早期肺部感染发生率高,细菌耐药性强,及时进行痰或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和床边X线检查是主要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52.
病例25岁,因“发现右侧阴囊肿块1年余,渐渐增大”就诊我院。使用Acuson Sequoia 512,探头频率7.5~13.0MHz。超声检查见:双侧睾丸及附睾形态规则,大小正常,内部回声分布均匀,于双侧睾丸后下方见约73mm×42mm×56mm的椭圆形的略低回声团块,周围有完整的强回声包膜,向会阴深处延伸,肿块内呈星点状,可见多处管道样结构,远场轻度衰减,挤压时可变形(图1,2),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肿块内部及周围未见彩色血流信号(图3)。手术所见:囊肿向会阴深处延伸,囊肿后壁达直肠右前侧,与直肠不相通,在阴囊后侧根部形成峡部,内外囊肿相通,内容物为淡黄色豆…  相似文献   
953.
鹿角方逆转压力负荷增加大鼠左心室重构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鹿角方由鹿角、补骨脂、淫羊藿、山萸肉、女贞子、沉香等纯中药组成。此方具有正性肌力、扩张血管和利尿等作用。 目的:探讨鹿角方逆转压力负荷增加对大鼠左心室重构的作用。 设计:随机对照实验。 单位: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河北医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材料:实验于1998—01/1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室完成。选取Wistar雄性大鼠153只。共做5次试验,只有第4次试验选择9只大鼠。其余均选取36只大鼠。方法:将每次试验所选取的3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鹿角方组。将所有大鼠建成压力负荷增加的左室重构模型。模型组造模4周后,双蒸水灌胃15mL/kg,1次/d,共4周;假手术组只分离腹主动脉。不用银夹狭窄。4周后同模型组;鹿角方组造模4同后,以鹿角方灌胃15mL/kg,1次/d,共4周。观察左心室质量指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心肌Ⅰ、Ⅲ型胶原的改变,采用RT-PCR方法观察心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和血清醛固酮水平。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左心室质量指数,心肌Ⅰ、Ⅲ型胶原的改变、心肌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检测血浆和心肌血管紧张索Ⅱ和血清醛固酮水平。 结果:153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在检测Ⅰ型胶原的积分吸光度试验中假手术组和鹿角方组各死亡3只,模型组死亡1只.最终纳入29只大鼠。在检测Ⅲ型胶原的积分吸光度的实验中,假手术组和鹿角方组均死亡3只,模型组又死亡6只,最终纳入26只大鼠。①左心室质量指数比较:假手术组和鹿角方组明显低于模型组[(2.24&;#177;0.12)/1000,(2.60&;#177;0.44)/1000.(3.15&;#177;0.47)/1000,t=2.959-6.499,P〈0.05]。②Ⅰ型胶原积分吸光度的改变:鹿角方组和假手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0.56&;#177;0.23,0.57&;#177;0.19,2.79&;#177;2.00),t=0.661-3.964,P〈0.01]。③Ⅲ型胶原积分吸光度的改变:假手术组和鹿角方组明显低于模型组[(0.48&;#177;0.10,0.55&;#177;0.09,0.84&;#177;0.27),t=2.898-3.560,P〈0.01]。④Ⅰ型胶原mRNA表达:鹿角方组和假手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58.0&;#177;36.0)%,(79.1&;#177;18.6)%,(139.0&;#177;29.2)%,t=3.027,P〈0.05]。⑤心肌血管紧张素Ⅱ改变:鹿角方组和假手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2.49&;#177;0.57,2.64&;#177;0.57,3.96&;#177;0.77)pg/ml。t=4.773-5.315,P〈0。001]。⑥血清醛固酮改变:鹿角方组和假手术组明显低于模型组[(501.6&;#177;94.6,476.6&;#177;85.7,647.8&;#177;72.2)ng/mL,t=4.256-5.292。P〈0.001]。 结论:Ⅰ型和Ⅲ型胶原的积分吸光度、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及血清醛固酮这些指标,均与左心室质量指数的改变一致。补肾为主的中药复方鹿角方具有逆转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的作用及逆转左心室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4.
谷氨酰胺缺乏对危重病患者免疫及脏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 ln)缺乏对危重病患者免疫和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2005年1—6月急诊进入外科重症监护室(S ICU)的危重病患者40例,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8分;同期健康志愿者10名作为对照。留取患者入S ICU后48 h内凌晨6时空腹静脉血,观察患者血G ln水平、免疫功能及各脏器指标的变化。结果危重病患者血G ln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并与APACHEⅡ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0.572,P<0.05)。免疫指标中CD 4/CD 8比例(T辅助淋巴细胞与T抑制淋巴细胞)与血G ln浓度呈明显正相关(r=0.704,P<0.05),而其他免疫指标未见明显相关性。患者单核细胞中人白细胞DR抗原(HLA DR)表达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血G ln浓度正常组(≥420μm o l/L)单核细胞HLA DR表达也较G ln缺乏组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G ln正常组血浆总胆红素>19μm o l/L、氧合指数<300 mm Hg(1 mm Hg=0.133 kPa)及血肌酐>110μm o l/L的发生率均低于G ln缺乏组。死亡组血G ln浓度平均为(333.2±95.1)μm o l/L,与存活组(466.1±125.2)μm o l/L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危重病患者存在G ln缺乏,血G ln水平的下降对机体免疫功能、脏器功能及预后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55.
乳腺腺肌上皮瘤细胞学诊断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 ,75岁。左乳房肿胀伴乳头溢液 3 0余年。查体 :左乳房可及一实性肿块 ,约 7cm× 8cm大小 ,肿块表面光滑 ,边界不清 ,与皮肤粘连 ,无压痛 ,局部无破溃 ,活动度尚好。乳头有溢液 ,皮肤无橘皮样改变。双侧腋窝未扪及肿大淋巴结。B超示左乳腺实性肿块 (考虑为癌 )。MRI示左侧乳腺肿瘤恶性可能性大。FNAC检查 :吸出物为丰富的血性颗粒 ,HE染色后光镜下涂片见大量成团腺上皮细胞 ,核大、异型性明显、核染色质深 ,细胞排列紊乱 ,失去极向。见大量成团肌上皮细胞 ,呈梭形、多边形和不规则形 ,胞质界限不清 ,淡伊红色 ,核有异型 (图 1)…  相似文献   
956.
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是一种新的发生在蝶鞍区或第三脑室周围的肿瘤 ,通过对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的阐述 ,提高对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的认识。方法 对 1例脊索样胶质瘤进行组织形态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超微结构研究 ,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细胞产生大量黏液 ,构成脊索样结构 ,肿瘤边界清楚 ,很少向周围脑组织浸润。所有肿瘤细胞表达GFAP和vimentin ,部分细胞表达S 10 0和EMA ,但不表达CK ,Ki 6 7指数 <5 %。组织化学染色PAS阳性 ,肿瘤内网织纤维呈巢状分布。结论 第三脑室脊索样胶质瘤是一种罕见的有特殊形态结构及免疫表型的肿瘤 ,组织学发生尚不明确 ,光镜及电镜检查无特异性 ,病理诊断须依靠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957.
例1:男,39岁.因颅骨缺损修补术而入院治疗,无输血史.血型为AB,CCDee,血清含IgG抗-E抗体,效价1∶8.  相似文献   
958.
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针穿刺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腹膜后间隙是后腹膜与腹后壁以及盆腔后壁肌肉群之间的广阔潜在间隙,这一间隙内组织松软,有利于肿瘤生长、扩散。腹膜后间隙组织来源复杂,所发生的肿瘤称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s,PRT),绝大多数为恶性,称原发性恶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malignant retroperitoneal tumors,PMRT),其中以恶性淋巴瘤、脂肪肉瘤和纤维肉瘤较多见;此外还有一部分为转移瘤。对这一部位的肿瘤,在影像学明确后往往采取手术切除。但其中的恶性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ML)、转移癌(metastatic carcinoima,MC)并不适宜手术治疗,因此如能在手术前通过其它方法对腹膜后肿瘤作出组织学诊断,可使其中的不适合手术治疗者避免大的手术创伤,及时得到正确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59.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候选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就近几年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有关致病基因研究进行总结。 资料来源:检索Medline 1998-01/2004-05关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候选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osteoporosis,candidate gene,polymorphism,Vitamin D receptor gene,estrogen receptor gene,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gene,IL-6 gene,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gene,calcitonin receptor gene,COLIA gen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关于原发性骨质疏松与基因多态性关系的文献,筛除明显缺少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并对剩余文献开始查找全文,同时排除综述类文章和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条件的文献197篇,按候选基因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相关性研究的新观点选择符合要求的文献27篇,排除的170篇文章,105篇为未随机研究或重复性研究,65篇为综述类文章。 资料综合:对所选取的文献内容进行总结,对候选基因在骨质疏松的病因学及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概括和评价。众多的候选基因参与了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调控,目前虽无法明确影响骨质疏松的主要基因,但基因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病因中的作用是肯定的,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对骨密度、骨量峰值等的影响。 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雌激素受体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白细胞介素6基因等候选基因的多态性与骨密度、骨量峰值、骨硬度指数、发生骨折的风险等相关,证明基因的多态性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中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960.
目的:观察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在损伤后和不同时期视神经管减压后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了解创伤性视神经损伤的手术时机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5-03/05在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实验分组: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术后2d减压组、术后7d减压组、术后14d减压组、术后不减压组,每组6只。②造模: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在视神经孔中塞入一细端为2mm直径的圆锥软硅胶,阻塞视神经孔,造成视神经的挤压伤。③指标检测:采用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检测损伤前、损伤后1h、减压前1h、减压后2周视功能变化,记录NPN曲线主波(P波)的绝对潜伏期、绝对波幅。正常对照组仅采集一组数据作为对照。结果:30只实验动物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对照组家兔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均引出典型NPN波型曲线,视神经挤压伤后1hNPN波形低阔扁平,P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②P波潜伏期:术后2d减压组减压后短于减压前[(71.25±8.51),(86.47±14.28)ms,P<0.05];术后7d减压组减压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4d减压组减压后明显长于减压前[(158.73±15.16),(116.35±17.13)ms,P<0.05]。术后2d减压组和术后7d减压组短于术后不减压组(P<0.01)。术后7,14d减压组和术后不减压组明显长于正常对照组(P<0.01)。③P波波幅:术后2d减压组减压后高于减压前[(5.25±0.78),(4.42±0.42)μV,P<0.05]。术后2d减压组减压后低于术后7d减压组、术后14d减压组(P<0.01),术后14d减压组低于术后7d减压组(P<0.05);术后7d减压组、术后14d减压组、术后不减压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神经元继发性损伤是视功能进行性下降的重要原因,视神经减压术有利于减轻视神经间接损伤,较早期(损伤后48h以内)减压可阻止轴突继发性损伤,避免视功能进一步下降,并在一定程度上逆转视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