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寻找一种有效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新方法。方法 2010年6月至9月,采用小切口卵圆钳插入夹持跟腱断端,硬膜外穿刺导针经皮穿过卵圆钳顶端圆孔引线,拔出卵圆钳由切口引出缝线技术修复6例急性跟腱断裂患者(年龄25~53岁,全部为男性),其中5例为闭合性运动损伤,1例为开放性利器刺伤。受伤距手术时间为2~8h,平均5h。结果 6例患者均获随访6~8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并发症,无再断裂发生。根据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6例均为优,恢复日常活动。结论小切口卵圆钳辅助穿针修复急性跟腱断裂方法简单,操作简易、无需特殊器械,费用低廉,术后恢复快,适合在各级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随访并研究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后第1、2跖骨间角(IMA)角的变化。方法:行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患者12例,患足16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9.0±7.52)岁,平均随访23.1个月。对比患者术前、术后8周负重后以及12个月之后最后1次随访的足正侧位IMA角度变化。最后对患者进行美国足踝矫形协会的足踝评分(AOFAS评分)和手术满意度调查。结果:术前平均IMA角为(13.38±4.21)°,术后8周时平均IMA角为(12.13±3.6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之后随访时的IMA角缩小至(9.88±1.93)°,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最后平均AOFAS得分为(74.13±10.95)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后第1、2跖骨间角明显减小,对于术前第1、2跖骨间角较大的患者也不需行手术进一步处理内翻的跖骨。术后IMA缩小,但是并不一定达到正常的角度以下。第1跖趾关节融合可以减少第1、2跖骨间夹角,但是并不一定能使IMA角达到正常的范围以内。  相似文献   
44.
下肢负重运动是在多自由度空间下完整的协调分工,其中存在一个旋转锁定机制,足踝各关节在这个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以确保肢体的稳定与平衡[1]。足踝在下肢的解剖与运动模式中最为复杂,其承担的职责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下肢任何运动模式与步态的改变都需要足踝部的调整应对。下肢其他部位及关节的病理状态都会影响到足踝,同时足踝的疾病也会波及其他关节,甚至需要骨盆、脊柱的功能代偿。因此,对足踝畸形的认识,决不能仅局限于足踝部,更不能只拆分为单个关节,多数情况下需要将其纳入下肢整体进行分析[2]。由于下肢复杂的负重运动模式及足踝部的解剖特点,马蹄足呈现的足踝部畸形多见且复杂,其畸形的形成既有足踝本身因素,又有其他部位因素。这就决定了矫正足踝畸形需要更多的考虑:纠正畸形、恢复骨关节序列、保留足的大小及外观、保证关节功能、矫正其他部位畸形及重建关节功能等[3]。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籽骨在足负重正位、籽骨轴位X线片上位置的关系及与第1、2跖骨间夹角(IMA)、拇外翻角(HVA)的相关性.方法 对35只正常足及104只拇外翻足的籽骨在足负重正位X线片及籽骨轴位X线片上的位置、IMA、HVA做多元相关分析.结果 正常足正、轴位X线片上籽骨位置相关系数0.291.P>0.05,两者之间无相关性;正常足正位X线片上籽骨位置与IMA相关系数0.502,P<0.01,两者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拇外翻足正、轴位X线片上籽骨位置相关系数0.446.P<0.01.两者间存在线性相关;拇外翻足正位X线片上籽骨位置、轴位X线片上籽骨位置、IMA、HVA两两之间相关性检验均P<0.01.结论 籽骨在正常足负重正位及籽骨轴位X线片上的位置无线性相关:但籽骨在拇外翻足负重正位及籽骨轴位X线片上的位置之间存在线性相关,且与IMA、HVA两两之间分别有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改良SCARF截骨术单螺钉固定治疗外翻以及纠正第1跖骨旋转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改良SCARF截骨术单螺钉固定治疗外翻以及纠正第1跖骨旋转的患者20例(27足),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年及最后随访时进行X线摄片,包括站立负重正、侧位和籽骨轴位,并进行影像学测量并记录,包括第1~2跖骨间角(IMA)、外翻角(HVA)、第1跖骨远端关节面固有角(DMAA)、圆角征以及第1跖骨底边旋转角度,Handy-Clapham正位籽骨分度,Yildirim轴位籽骨分度。同时记录患者AOFAS前足趾评分,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IMA从术前13.30°±2.60°下降到4.60°±2.70°(t=14.257,P<0.001);HVA从术前36.03°±6.71°下降至术后10.19°±5.43°(t=18.016,P<0.001);DMAA从术前16.74°±9.51°下降到术后8.33°±5.86°(t=5.126,P<0.001);第1跖骨底边旋转角从术前10.67°±6.13°下降到术后2.81°±3.81°(t=5.166,P<0.001)。术前圆角征阳性14足(51.9%),术后为4足(14.8%),差异有显著性(χ~2=8.33,P=0.004)。手术前AOFAS评分为(48.85±8.65)分,术后(93.70±3.61)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3.417,P<0.001)。按照Handy-Clapham胫侧籽骨评分,术前27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脱位,术后27足均矫正至≤4度;按照Yildirim籽骨分度法评定,术前27足亦存在不同程度的脱位,术后22足矫正至正常,5足矫正至1度。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患者满意度调查:非常满意15例,满意4例,基本满意1例。结论改良SCARF截骨术单螺钉固定是一种有效纠正外翻畸形的术式,同时还可以纠正第1跖骨的旋转,术后籽骨复位效果好,术后DMAA角可以随之有一定减小。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1年7月—2016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足踝外科手术治疗的42例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完全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14例,年龄18~72岁;骨折AO/OTA分型 44-B2型4例,44-B3型7例,44-C1型10例,44-C2型10例,44-C3型11例。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和术中探查确定三角韧带深层和浅层均断裂,均行骨折复位内固定加三角韧带修复手术治疗;术后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42例中,30患者获得18~72(36.4±10.3)个月的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9~16(12.4±2.4)周。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评分79~100(85.3±6.2)分,疼痛VAS为0~3(1.3±0.4)分,患者均未出现踝关节不稳定和关节炎。末次随访时的踝关节内侧间隙为2.5~3.6(3.0±0.3)mm。结论 对踝关节骨折尤其是复杂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的患者,同期修复三角韧带,可以降低术后疼痛、踝关节不稳定等中远期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总结医源性𧿹内翻的发病原因、预防,以及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医学、PubMed、EmBase等中英文数据库中,分别以“医源性𧿹内翻”“𧿹内翻”“𧿹外翻术后并发症”“病因”“治疗”,以及“iatrogenic hallux varus”“hallux varus”“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hallux valgus”“etiology”“treatment”为关键词,检索1989年1月—2022年4月发表的有关医源性𧿹内翻病因和治疗的文献共423篇,剔除内容不符、无法获取全文、证据等级较低及重复性研究的文献,最终纳入35篇中英文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医源性𧿹内翻发病原因大致可分为治疗方案不当、手术操作不当和术后处理不当等三个方面,且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了解病因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预防。临床上治疗𧿹内翻以手术矫正为主,术式较多,主要有软组织手术、截骨术、骨移植术,以及关节成形或融合术。其中,软组织松解联合肌腱转位治疗骨力线正常的柔性𧿹内翻疗效较确切,关节融合治疗僵硬性𧿹内翻的疗效可靠且逐渐向微创发展。结论 医源性𧿹内翻是临床多见且严重影响患者足部功能的术后并发症之一。由于临床医生对其发病机制和预防手段认识不足,治疗较为棘手。国外关于医源性𧿹内翻治疗的报道多为小样本量单一手术的回顾性研究,国内相关文献报道较少,而且缺乏对不同术式之间的对比研究,因此各种术式的临床疗效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跗骨窦有限切口跟骨结合型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Sanders Ⅱ型、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阳市骨科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采用跗骨窦有限切口跟骨结合型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的39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40足),男21例,女18例,年龄为(38.3±5.2)岁,其中Sanders Ⅱ型22足,Sanders Ⅲ型18足,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9±2.6) d。比较病人术前、术后首次及末次随访时Gissane角与Böhler角的变化,采用美国足踝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对患足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病人随访时间为5~7个月,2例患足因切口渗出延期愈合,其余患足切口愈合良好,无内固定物并发症。术后首次及末次随访患足Gissane角、Böhler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患足AOFAS评分优良率为92.5%。结论 跗骨窦有限切口跟骨结合型解剖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Sanders Ⅱ型、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0.
关节镜清理术治疗急性痛风性踝关节炎疗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关节镜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关节镜辅助下治疗急性痛风性踝关节炎41例,全部为男性,平均年龄43岁(28~69岁);左踝18例,右踝23例;首次发作12例,反复发作29例;病程2周~30个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至少12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术前58.44±9.45,术后6、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86.15±7.36,83.41±9.22,84.10±8.22,术后评分升高。术后踝关节肿胀、疼痛显著改善。结论:关节镜检查有助于痛风性踝关节炎的诊断、改善临床症状和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