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青光眼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青光眼视神经病变患者38例,采用益气活血法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视野平均敏感度与平均缺损。结果:在治疗前,患者视野的平均敏感度为(13.5±0.8)MS/dB,平均缺损为(13.8±1.1)MD/dB;在治疗后,患者视野的平均敏感度为(14.6±0.9)MS/dB,平均缺损为(12.8±0.9)MD/dB。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视野平均敏感度与平均缺损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眼压控制理想的青光眼视神经病变患者,采用益气活血法进行治疗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具有临床上推广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42.
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100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0%,对照组为40.0%,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中和术后给予患者整体护理,能够减少脊柱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临床护理中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43.
藿香正气是临床常用的中成药,出自宋《和剂局方》,由藿香、苏叶、茯苓、白芷等药物组成,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多用来治疗发热恶寒、头痛、胃痛、胸满恶心、呕吐腹泻等症,为夏秋季节常用。目前市售的藿香正气类中成药有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片、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颗粒等,虽然同属藿香正气类中成药,但由于剂型不同而使功效略有差异。藿香正气水是液体剂型,由水煮及酒浸制而成,在几种剂型中疗效最为明显,但由于口感较差而使应用受到限制。服用时可先将药水倒在杯中,再冲入约30毫升的热水趁热饮服,十分…  相似文献   
44.
代福兰  胡小莉 《中外医疗》2012,31(33):148+150-148,150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发生的原因以及护理干预对于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恶性肿瘤患者,并将癌因性疲乏患者随机分为给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和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患者的活动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疲乏组化疗例数、放疗例数以及VAS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均大于无疲乏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BFI评分和疲乏例数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化疗、疼痛以及焦虑、抑郁情绪是肿瘤患者出现癌因性疲乏的重要原因,针对性地给予护理干预有助于治疗癌因性疲乏。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营养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取本院内分泌科于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2型糖尿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营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血糖和体重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营养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6.
腰椎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肝肾亏虚,筋骨失养,气滞血瘀所致,当以补益肝肾,活血通络,化瘀止痛为治。可选用下列中成药治疗。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血液透析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可导致血压变化,严重时导致血透过程终止,影响血透质量.本文主要探讨透析相关性血压变化的原因、机制和处理措施.方法 对常规血液透析的30例病人3870次透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透析中超滤量大及高龄患者易发生低血压,透后2h及非高龄患者易发生高血压.结论 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及降低幅度与脱水量、透析时间、年龄明显相关;透析过程中高血压与年龄、透析时间相关,而与脱水量相关性不大.透析中发生血压变化须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