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探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双肌蒂髂骨瓣空心钉内固定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双肌蒂髂骨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31例。结果 31例随访时间3~8年,骨折全部愈合,无股骨头坏死及骨折不愈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75~100分,平均90.2分。结论双肌蒂髂骨瓣空心钉内固定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背景:诸多针对脊椎椎体间固定融合后相邻节段应力变化的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并不尽相同,载荷控制与位移控制试验模式下所反映出的相邻节段应力状况其结果也相差甚远。 目的:分析椎间盘完整、椎间盘切除、Bryan颈人工椎间盘置换和前路颈椎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后,成人尸体颈椎标本分别在前屈后伸载荷下C5/6椎间孔孔径和面积的变化情况。 方法:分别测量C5/6椎间盘完整、椎间盘髓核摘除、Bryan颈人工椎间盘置换和前路钢板植骨内固定4种状态下以0.25,0.50,0.75,1.00,1.25,1.50 N•m的分级载荷加载于标本的前屈后伸状态时C5/6椎间孔孔径和面积的变化情况。 结果与结论:前屈后伸各级加载时,C5/6椎间孔上下径、上前后径、下前后径和面积椎间盘完整组、Bryan颈人工置换组和钢板植骨内固定组高于椎间盘髓核摘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Bryan颈人工置换组高于钢板植骨内固定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可见颈椎间盘髓核摘除后C5/6椎间孔有效空间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髁上、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3月~2005年10月,应用动力髁螺钉治疗股骨髁上、髁间骨折33例,根据AO分型,A1型3例,A2型2例,A3型3例,B1型3例,B2型3例,C1型11例,C2型5例,C3型3例。疗效评价根据Kolmert的评定标准,分优、良、可、差4级。结果平均手术时间70(50~100)min、平均手术出血量550(400~700)ml。随访时间6.2月(4~20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2.8月。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功能恢复:优18例(54.55%),良10例(30.30%),可3例(9.09%),差2例(6.06%)。优良率为84.85%。结论动力髁螺钉是治疗股骨髁上、髁间骨折的一种较理想内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少儿寰枢椎不稳后路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63例15岁以下少儿寰枢椎不稳施行钛缆内固定装置或钢丝内固定系统并颗粒状自体松质骨植骨的寰枢椎后路融合术,其中钢丝固定31例,钛缆固定32例.结果 2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3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1个月.31例钢丝固定中钢丝断裂4例,钢丝松脱2例,25例获骨性融合;32例钛缆固定中钛缆松脱1例,31例获骨性融合,未发生钛缆断裂、脊髓损伤等其他并发症.在术后平均骨性融合时间,2组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骨性融合病例数,2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少儿寰枢椎不稳的后路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固定效果.钛缆内固定系统与钢丝内固定相比较具有手术操作安全、简单、植入方便、内固定坚强牢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问骨折内固定失败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方法 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患者27例,18例采用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治疗,9例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术后按照Harris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80±15.6)min,手术出血量(660±55.8)ml,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时间3.4~17.9个月,平均6.7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假体松动、断裂方面的并发症.术后Harris评分:优15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5.19%.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一种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证明,Baumann角与提携角存在显著负相关,肱骨骨折复位时通过测量Baumann角可以预测提携角,能有效地防止肘内翻.观察C臂X射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过程中测量并纠正Baumann角及三维移位后,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整复效果.方法: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8例,其中尺偏型49例,桡偏型16例;屈曲型3例.在C臂x射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骨折的三维移位,强调完全纠正尺偏移位及内倾,测量并纠正患侧Baumana角,术中、术后应用x射线片测量与健侧Baumann角的差值,结果评估参照Flynn标准.结果:68例患儿均获随访,平均随访36.1个月.最后1次随访,患侧Baumann角平均73.4°,健侧平均72.4°提携角患侧平均7.7°,健侧平均9.6°,12例提携角减少5°-10°,其中5例发生轻度肘内翻.患侧肘关节伸屈功能平均为-6.5°(伸)=136.5(屈).68例患儿骨折全部愈合,无一例发生Volkmann挛缩.根据Flynn评估标准,术后3 d内测量68例患儿中0°<与健侧Baumann角度差<2°者46例,优良率为95.24%:2°≤与健侧Baumann角度差<4°者17例,优良率为85.71%:与健侧Baumann角度差≥4°者5例,优良率为20.00%.与健侧Baumann角度差<4°者的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与健侧Baumann角度差≥4者(x2=22.7121,7.3634,P<0.05).结论:在C臂X射线机透下整复纠正三维移位.强调完全纠正尺偏移位及内倾,Baumann角恢复满意后,采用经皮克氏钊固定,固定可靠,能有效避免肘内翻,防止前臂Volkmann挛缩的发生,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9.
探讨四肢皮肤脱套性损伤的伤情的判断及治疗。结果表明,治疗四肢皮肤脱套性损伤时,认真做好清创、可靠地固定骨折和脱位、积极治疗并发症,有选择地行一期闭合伤口及术后处理是脱套性损伤治疗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全髋置换后康复干预时间与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观察全髋置换后康复干预开始时间对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7/2008-03湘南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后康复治疗的患者165例,根据置换后行康复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3组,早期康复组(n=56):男27例,女29例;年龄44~79岁.置换前患患髋Harris评分为(47.4±1.3)分,全髋置换后3 d行康复治疗.中期康复组(n=63):男37例,女26例;年龄48~80岁,置换前Harris评分(45.6±2.1)分,全髋置换4-21 d后行康复治疗.延迟康复组(n=46):男24例,女22例;年龄47~81岁,置换前Harris评分(46.3±1.5)分,伞髋置换21 d后行康复治疗.3组按统一制定的康复训练计划实施功能锻练.于置换前,置换后1,2,3个月行Harris评分比较.结果:行康复治疗的患者16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置换前3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置换后1个月Harris评分早期康复组平均(89.1±6.3)分,中期康复组平均(60.1±3.7)分,延迟康复组平均(54.6±3.5)分,早期康复组得分高于中期康复组及延迟康复组(P<0.05).置换后2个月Harris评分早期康复组平均(90.1±4.3)分,中期康复组平均(85.7±5.3)分,延迟康复组平均(69.8±3.8)分,早期康复组、中期康复组与延迟康复组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后3个月Harris评分早期康复组平均(94.8±2.3)分,中期康复组平均(92.2±3.2)分,延迟康复组平均(90.5±3.1)分,3组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件意义(P>0.05).结论:早期系统康复治疗有利于全髋置换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