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20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45篇
内科学   123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30篇
综合类   98篇
预防医学   4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9篇
  15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叶俊生 《器官移植》2022,13(4):440-447
寄生虫感染兼具地方病与传染病的特点,其发病呈现一定地域性,并有传播属性。器官移植术后寄生虫感染的发生率较低,大多数分布于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多见于一些个案或病例报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器官移植病例数量的逐渐增加,移植受者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旅行增加,其暴露于寄生虫的机会亦增加,而免疫抑制状态又是寄生虫感染的危险因素,因此,器官移植受者寄生虫感染的风险不容忽视。本文就文献报道的器官移植术后寄生虫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与预防进行分类综述,旨在为器官移植受者寄生虫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重症胰腺炎(SAP)患者继发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的92例老年SAP患者,根据其是否出现腹腔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24例)和未感染组(68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入院时相关血清指标水平等,并对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进行观察。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重症胰腺炎患者继发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模型拟合度,ROC检测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24例老年重症胰腺炎继发腹腔感染者共分离出42株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9.05%),分布前三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21.43%),金黄色葡萄球菌(16.67%),阴沟肠杆菌(14.29%);感染组在肠麻痹时间>4h、发作至就诊时间>6h、有糖尿病、入院APACHE Ⅱ>11分、AMS>600U/L、有低蛋白血症、机械通气时间>7h、抗生素使用时间>14d中的比例高于未感染组;肠麻痹时间>4h、...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黄芩苷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慢性肺部感染大鼠的影响。方法 将32只SPF级雄性SD大鼠(6~8周龄,体重18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黄芩苷组,每组8只。其中模型组、西药组和黄芩苷组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法注入MDRPA藻酸盐包被体建立MDRPA慢性肺部感染大鼠模型。黄芩苷组给予0.8 g/(kg·d)黄芩苷灌胃,西药组给予0.8 g/(kg·d)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肌肉注射;空白组、模型组均给予与黄芩苷组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干预14 d后留取四组血清和肺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肺组织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p65亚基)(NF-κB p65)mRNA的表达。结果 空白组肺组织形态结构正常;模型组肺组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泡壁显著增厚;黄芩苷组肺组织浸润的炎症细胞较少,肺泡壁较薄。模型组血清TNF-α水平及肺组织TLR4、NF-κB p65 mRNA水平均高于空白组,血清IL-10水平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重介导脑靶向脂质体(RVGPR9-SSL)作为递送载体对阿霉素(doxorubicin, DOX)血-脑脊液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 BBB)渗透率的影响,为脑部药物递送提供新的策略。方法 利用前期构建的双重介导脑靶向脂质体(RVGPR9-SSL)作为载体包载DOX(DOX@RVGPR9-SSL)。培养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BMVEC),在体外构建BBB模型,通过4h渗漏实验、跨膜电阻值(transmembrane resistance value, TEER)测量、扫描透射电镜(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SEM)观察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等,鉴定体外BBB模型构建是否成功。在BBB模型构建成功后,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a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RET),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考察RVGPR9-SSL体跨越BBB后的完整性。通过对比分析脂质体给药前后,BBB的形态以及TEER值,考察RVGPR9-SSL跨越BBB后对BBB完整性的影响。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考察DOX@RVGPR9-SSL的BBB渗透率。结果 RVGPR9-SSL的包封率为97.25%。构建的BBB模型的TEER值均>200Ω·cm2,并通过SEM观察到BMVEC细胞排列紧密,存在着明显的紧密连接,说明体外BBB模型成功建立,可用于考察BBB渗透率。DOX@RVGPR9-SSL4h累积BBB渗透率>10%,显著高于游离DOX的4h累积BBB渗透率。给药后BBB与DOX@RVGPR9-SSL均能保持较好的完整性。结论 RVGPR9-SSL可以显著提高所包载的DOX的BBB渗透率,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是非常有前景的脑部药物递送载体。  相似文献   
15.
回顾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壶比赛场馆(国家游泳中心)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护理管理实践,总结经验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参加国际大型冬季赛事项目尤其是冰壶比赛医疗保障的护理同仁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ecurrent vulvovaginal candidiasis, RVVC)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20年3月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妇科门诊确诊为RVVC的患者478例,留取阴道分泌物行真菌体外培养,通过菌种分离及药敏试验对其病原菌进行鉴定与耐药性分析。结果 按分离的5种真菌菌株所占菌株总数比例计算,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和其他假丝酵母菌分别占74.48%(356/478)、14.64%(70/478)、2.30%(11/478)、1.46%(7/478)和7.11%(34/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5种假丝酵母菌对克霉唑、氟康唑、咪康唑、伊曲康唑、制霉菌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4.85%、35.56%、40.59%、53.14%和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白色假丝酵母菌对5种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9.27%、21.07%、45.51%、45.51%和0.28%;光滑假丝酵母菌5种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40.00%、...  相似文献   
17.
疫情之下的一切都变得特殊,医院里更是如此,不仅要做好疫情的防控,正常的医疗需求也要全力保障。但这种医疗保障也遇到了各种特殊,最大的矛盾莫过于疫情防控和救命之间的抉择。医务人员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这意味着太多的努力和奉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阴道微生态异常与宫颈上皮内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就诊同时行阴道微生态与宫颈活检患者888例,收集年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阴道微生态、孕产史、避孕方式、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分析阴道微生态异常与子宫颈上皮内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888例患者中,232例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国际麻醉护理领域研究现状及热点,为我国麻醉护理研究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Pub 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统计来源,检索1946年-2017年国际麻醉护理文献,了解麻醉护理研究文献的外部特征;利用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引文分析等方法提取2012年-2017年出现的高频主题词和高被引论文,分析研究国际麻醉护理领域热点。结果1946年-2017年共检索到国际麻醉护理文献5 041篇,前30年相关文献量较少,上世纪70年代起文献量逐渐增多,上世纪90年代后文献量迅速增长,2012年-2017年每年的文献量均在150篇以上;5 041篇文献分布在1 260种期刊上,麻醉护理文献量排名前10种期刊占总文献量的24.36%(1 228/5 041),多集中于欧美发达国家。患者麻醉护理与疼痛管理、麻醉护士工作能力及医护团队协作、围手术期患者心理状况及并发症干预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领域。结论麻醉护理的相关研究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外学者的重视,并形成多个研究热点。未来可借鉴国外研究热点,探索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机器人在临床医学领域的应用正逐步改变传统的诊疗模式,在消化内镜领域,机器人操作的出现有望在普及内镜检查、完善质控、减轻医师负担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不同设计类型的消化内镜机器人的研发现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