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95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4篇
肿瘤学   1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减压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7月采用后路椎板减压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的28例胸椎结核患者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患者胸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胸椎后凸Cobb角、脊柱矢状面偏移(SVA)、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观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20.3±4.4)个月,手术时间(194.1±27.3)min,术中出血量(921.4±199.3)m L。术后患者胸腰背部疼痛VAS评分、胸椎后凸Cobb角、SVA、PT、SS、ESR、CRP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大部分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植骨融合率达100%,所有患者均无结核复发、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后路椎板减压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椎结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2.
目的:通过对我院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颈髓损伤的回顾性调查,研究应用MRI早期诊断颈髓损伤对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于2010年4月~2011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颈髓损伤患者共计6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应用MRI确诊颈髓损伤时间分为A组( n =36,≤24 h),B组( n =25,>24 h),确诊后进行常规脊髓损伤治疗,应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评分标准对患者运动功能、感觉进行评分,对患者进行确诊时和常规治疗后3周患者运动神经情况对比,分析应用MRI早期诊断颈髓损伤对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2组应用MRI确诊治疗后运动功能、感觉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患者运动功能、感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应用MRI早期及时且准确诊断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颈髓损伤,有利于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评价经后路采用改良野蛋壳冶技术治疗硬化性胸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 1月至 2009年 6月收治硬化性胸椎间盘突出症 22例.男 13例.女 9例;年龄 33~69岁.平均49.5岁;病程 3~18个月.平均 9.5个月。病变位于 T8-9 4例.T9-10 9例.T10-11 7例.T11-12 2例。 22例患者术前均进行X线、CT及MR检查.中央型突出 16例.旁中央型突出 6例。所有患者采用经后路改良野蛋壳冶技术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11分法)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手术时间 180~300 min.平均 210 min;出血量 600~1200 ml.平均 860 ml。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发生硬膜撕裂2例,均在术中予以修补;1例术后出现硬膜外血肿.下肢神经症状加重.血肿清除后肌力逐渐恢复。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12~54个月.平均 27.5个月。 JOA评分从术前(3.36±1.79)分提高到术后 12个月(7.45±2.99)分.术后 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12.P< 0.01).改善率为 58.3%±30.7%.良好 14例.一般 6例.未改善 2例。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改良野蛋壳冶技术可从后方完成对胸脊髓前、后方的减压.能有效地避免术中对脊髓的干扰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4.
MRI信号强度比值判断脊髓型颈椎病预后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利用量化脊髓MRI信号强度的方法来探讨高信号对判断脊髓型颈椎病预后的意义。方法 2000年 2月至 2008年 2月行后路减压手术治疗且随访 2年以上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5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高分辨率 1.5T MR扫描.如果患者 T2加权像存在信号强度增加的区 II 则测量此区 II 信号强度值.同时于 T1加权像测量与 T2加权像高信号区 II 处于相同节段的脊髓信号强度值.两者测量所取面积相近,操作均于 MR工作台进行。T2加权像信号强度值与 T1加权像信号强度值的比值作为研究的 T2/T1比值。无 T2加权像高信号的患者归为无高信号组,T2加权像高信号的患者以 T2/T1比值的中位数为分界点分为低 T2/T1比值组和高 T2/T1比值组。结果 无高信号组 20例;其他 37例均有T2加权像高信号(T2/T1比值范围为 1.28~2.80.中位数为 1.65),分为低 T2/T1比值组 19例(1.28≤T2/T1≤1.63)和高 T2/T1比值组 18例(1.67≤T2/T1≤2.80)。经方差分析三组在年龄、病程、术前 JOA评分、术后JOA评分及改善率等指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T1比值与年龄、病程呈正相关.与术前、术后 JOA评分及改善率呈负相关。结论 有 T2加权像高信号的患者其术前病情较重.手术治疗效果较差.并且随着信号强度的增加.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T2加权像高信号可作为判断脊髓型颈椎病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的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10年6月应用TLIF技术再手术治疗的RLDH患者27例,年龄为28~64岁,平均52.4岁。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系统、Nakai标准评价治疗效果,Suk方法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36个月(平均23个月)。术后根据JOA评分,优20例,良7例,平均改善率88.5%;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18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88.9%;根据Suk标准患者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 TLIF是治疗RLDH的有效术式,可以获得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6.
腰椎间盘突出症(1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LDH)是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腰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腰腿痛综合征.此症中以L4-5、L5~S1椎间隙发病率最高,占90%~96%,多个椎间隙同时发病者占5%---22%.该病的病因主要有腰椎间盘退行性变、损伤、遗传因素及妊娠等.  相似文献   
107.
【摘要】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下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伴滑脱椎体骨折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1年3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7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合并滑脱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腰痛伴或不伴有下肢神经根刺激症状,MRI证实滑脱椎体T:加权像及STIR序列高信号。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骨水泥的注入量。采用Taillard指数评估椎体滑脱程度及术后复位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估手术前后腰痛的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骨水泥的注入量平均(4.2±0.7)ml,手术时间平均为(167±2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708±45)ml,腰痛VAS评分术后1年随访时改善为(4.6±0.2)分,术前Taillard指数平均为(17.6±1.8)%,术后为(8.2±1.3)%,滑脱复位率为53.4%;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严重骨水泥渗漏及神经血管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植骨均已融合,未发现椎间融合器移位及螺钉松动、断裂、脱出等内固定物相关并发症。结论骨水泥强化下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伴滑脱椎体骨折的有效方法,骨水泥的应用增加了椎弓根螺钉把持力,彻底的减压及植骨融合改善了神经刺激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骨盆入射角(PI)和腰椎前凸角(LL)失匹配时,机体维持矢状面平衡的代偿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以“骨盆入射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平衡”“代偿机制”和“pelvic incidence”“ lumbar lordosis”“sagittal balance”“compensatory mechanism”为中英文关键词,查阅2000年1月—2017年10月有关PI和LL关系的研究文献,对PI与LL失匹配机体维持矢状面平衡代偿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结果 脊柱-骨盆矢状面力线参数主要包括LL、PI、骨盆倾斜角(PT)、胸椎后凸角(TK)等,各参数之间存在一定的量化关系,但因种族、年龄等差异,不同群体间参数的量化关系存在差异。PI值存在性别、种族差异,适合国人的PI-LL差值的范围尚有争议。PI和LL失匹配矢状面失平衡的代偿机制主要包括胸椎段过伸代偿、骨盆后倾代偿、膝关节屈曲代偿。矢状面失平衡时,三种代偿机制相继进入代偿状态,并相互作用,共同维持机体的矢状面平衡。结论 PT和LL失匹配时脊柱、骨盆、下肢三者共同维持机体矢状面平衡。然而脊柱参数、骨盆参数及下肢参数之间的具体量化关系尚未明确。适合国人的PI-LL差值范围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对比分析同期手术或分期手术治疗的颈腰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为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脊柱外科手术治疗并完成随访的颈腰综合征患者共127例,男79例,女48例,年龄46~74岁,平均61.7±8.6岁。依手术顺序不同进行分组研究,86例患者一期行颈椎手术(A组),28例一期行腰椎手术(B组),13例同期行颈腰椎手术(C组),分别记录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并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腰椎Oswe 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评测指标对患者预后行随访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31.1±5.7个月。A组患者一期行颈椎手术后,33例未行二期手术(A1组),53例行二期腰椎手术(A2组),再手术率61.63%,平均间隔5.32±2.10个月;B组患者一期行腰椎手术后,3例未行二期手术(B1组),25例行二期颈椎手术(B2组),再手术率89.29%,平均间隔3.84±1.75个月;二次手术率及间隔时间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末次随访时颈椎JOA、腰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颈椎NDI及腰椎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C组同期手术患者同A2、B2组患者进行比较,三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06,P=0.255),但同期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P0.001),并发症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5)。结论:同期或分期手术治疗颈腰综合征均能获得满意临床疗效;依据主要临床症状选择分期手术时,应优先重视颈椎病情治疗,一期解除颈脊髓压迫可以降低二次腰椎手术率;颈腰椎同期手术不增加手术时间、出血量,可减少住院时间,但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总结颈腰综合征(TSS)诊断和外科治疗的研究进展。方法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 数据库,分别以“颈腰综合征”“椎管狭窄”“颈椎”“腰椎”“同期手术”“分期手术”和“tandem spinal stenosis” “canal stenosis” “cervical” “lumber” “simultaneous” “staged”为关键词,检索2000年1月—2019年2月与TSS的解剖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影像检查、外科治疗有关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共检索文献489篇,纳入45篇,其中中文文献15篇和英文文献30篇。结果 TSS的发病率为0.12%~34%,好发年龄为20~76岁,临床表现复杂,应综合评估患者症状和体征,并结合多种影像学证据才能明确诊断。其手术治疗方式存在争议,目前多数研究认为同期手术和分期手术在手术疗效和并发症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同期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期手术单次手术创伤小,对于耐受差的老年患者更适用;部分患者在主要受压部位减压后,次要受压部位的症状可能同时得以缓解从而避免二期手术治疗。结论 TSS在当代脊柱外科临床中并不少见,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影像学评估,能更有效地发现多部位压迫,依据病变程度选择同期或分期手术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