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01篇
综合类   87篇
药学   4篇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逐步推动医疗变革,机器学习算法融入麻醉领域对于进一步提升麻醉发展意义重大。为了解机器学习算法在麻醉领域的应用现况及推动相关研究进展,本文总结了机器学习在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和预测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应用、基本概念和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机器学习算法在医疗领域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气管插管型喉罩通气道(ILMA)为气管插管提供了一种新型途径,而且有望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但是,现有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本研究目的在于:(1)进一步观察气管插管型喉罩通气道(ILMA)经口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2)证实经口气管插管时,气管插管型喉罩通气道(ILMA)是否能够比直接喉镜(DLS)产生较轻微的血流动力学反应。方法 择期整形外科手术患者53例,随机分为ILMA组和DLS组,经常规静脉诱导后气管插管。监测麻醉诱导前(基础值)、后,气管插管时和气管插管后5min内的血压(B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的变化。结果 ILMA组的平均气管插管操作时间较DLS组明显延长。气管插管后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均比麻醉诱导后明显升高,但血压的最大值未超过麻醉诱导前水平,而心率的最大值较麻醉诱导前明显升高。两组在各对应时问点的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差异,血压和心率的最大值亦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临床常用的全身麻醉深度下,ILMA和DLS经口气管插管操作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反应相似。与DES相比较,ILMA引导经口气管插管并不具有减轻心血管反应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气管插管是麻醉中重要的一门技术,对于某些困难气道而言,普通喉镜可能无法完成气管插管,而视频喉镜的出现为此提供了解决方案。目前临床上已经有多种视频喉镜,大多数视频喉镜是在喉镜片嵌入微型芯片,插管时无需口、咽、喉三轴一线,同时使用高清晰度且微型摄像机进而提供了更好的声门视野,提高了首次插管的成功率,但是存在置管困难、口咽软组织损伤两大主要缺点。如何优化目前现有的视频喉镜的使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同时也期待更为高效、便捷、实用的新型视频喉镜的问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静脉麻醉在隆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接诊的96例行隆乳术的成年女性,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术中使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于诱导开始时静脉注射小剂量氯胺酮;比较两组就医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切皮时(T2)、术毕时(T3)、苏醒时(T4)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_2)的变化,并记录围手术期情况。结果:两组就医者各时点Sp 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2、T3时点MAP、HR均明显低于T0,对照组T1、T2、T3、T4时点MAP、HR均明显低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T1、T2、T3、T4时点MAP、H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就医者诱导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就医者头晕头痛、嗜睡、皮肤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隆乳术中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麻醉效果显著,有助于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术后呼吸抑制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在重睑成形手术中的静脉镇痛、镇静效果及清醒时间、手术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重睑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100例。A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B组:氯胺酮复合异丙酚。分别以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或氯胺酮复合异丙酚缓慢静脉推注,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入室麻醉前(t0)、静脉麻醉后即刻(t1)、局部浸润麻醉后即刻(t2)、局部浸润麻醉后5min(t3)、局部浸润麻醉后10min(t4)、局部浸润麻醉后20min(t5)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情况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静脉麻醉镇痛与镇静效果、清醒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与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静脉麻醉后(t1)与麻醉前(t0)相比HR、SBP、DBP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静脉麻醉后(t1)HR、SBP、DBP较麻醉前(t0)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节点B组HR、SBP、DBP均明显高于A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静脉麻醉镇痛、镇静效果均很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清醒时间分别为(6.5±2.2)min、(25.1±4.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0.1±9.7)min、(83.4±1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并发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与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用于重睑成形术对患者的心血管刺激小,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并发症少;患者清醒时间、手术时间均较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时间短。总之,瑞芬太尼与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用于重睑成形术效果优于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  相似文献   
16.
17.
背景 不能气管插管不能氧合状态(“cannot intubate,cannot oxygenate”situation,CICO)是指气管插管失败的同时采用无创方法不能维持患者满意的氧合,是麻醉和急诊治疗中的紧急情况之一.在CICO状态时,为了避免缺氧性脑损害甚至死亡的发生,应立即实施紧急经皮气道. 目的 介绍与CICO状态有关的一些知识. 内容 重点阐述CICO的发生率和原因、具有CICO状态危险患者的麻醉管理、常用的紧急经皮气道技术、紧急经皮气道技术的并发症、再氧合后患者的处理和紧急经皮气道技术的培训. 趋向 明确高危因素和制定合理的麻醉处理方案是降低CICO发生率和严重性的合理路径.为了挽救CICO患者的生命,除了所需的合适设备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经过良好培训的专业人员,其能够在患者发生不可逆性脑损伤或死亡前作出实施紧急经皮气道技术的决定,并且能够迅速成功地实施紧急经皮气道技术.  相似文献   
18.
背景 在远离靶器官的组织(如肢体)实施后处理产生保护性信号(即远隔后处理)是提供内源性组织保护的一种措施.目的 综述远隔后处理的心肌保护效应、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转化现状.内容 在包括鼠、兔和猪在内的多个种属动物实验研究中,远隔后处理能够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组织坏死和细胞凋亡.与远隔预处理一样,远隔后处理需要通过体液或神经信号转导通路传递或交流保护性因子或信号.靶器官保护机制的触发子包括G蛋白耦联受体配体、缺血代谢物和小分子热敏物质.有关远隔后处理改善临床结果或生物标记的临床研究结果令人鼓舞.趋向 与经典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不同,有关远隔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生理或分子机制的研究目前仍显不足.如果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实远隔后处理可改善患者的转归,其实践价值将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9.
Upsher喉镜(Upsherscope)是近年来用于成人气管插管的硬质光导纤维喉镜。该喉镜以其操作简单、显露清晰、损伤小等特点为临床气管插管处理提供了一种新型操作模式。本观察报道我院56例患者使用的临床体会。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患者56例,男27例,女29例,年龄11~51岁,体重3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丙泊酚、雷米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与丙泊酚、芬太尼和氧化亚氮(N2O)复合麻醉用于小儿外耳再造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5~12岁的患儿随机分为丙泊酚、雷米芬太尼组(P-R组)与丙泊酚、芬太尼和N2O组(P-F-N2O组)。麻醉诱导后,P-R组持续输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P-F-N2O组持续输注丙泊酚、芬太尼和维库溴铵,辅助吸入60%N2O维持麻醉。术中根据循环反应和体动情况调整丙泊酚和芬太尼的输注速度。记录术中循环变化,术后麻醉恢复情况和疼痛情况。结果与P-F-N2O组相比,P-R组术中MAP下降明显,丙泊酚平均用量降低(P<0.01),睁眼时间、对语言命令反应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缩短(P<0.01),术后4 h内视觉模拟评分(VAS)增加(P<0.01)。结论与P-F-N2O组相比,P-R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术后清醒迅速、平稳,但术后早期疼痛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