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3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1.
目的:研究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eur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s,NCAM)在乳腺肿瘤中的表达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60~72岁)乳腺癌组织25例(神经侵袭的8例,无神经侵袭的17例)、癌旁组织25例,乳腺良性病变26例(乳腺纤维腺瘤16例,乳腺腺病4例,囊性乳腺病6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CAM在这些组织中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NCAM在乳腺癌、乳腺良性病病和正常对照(n=30,61~68岁)血清中含量。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结果:NCAM在部分乳腺癌细胞质和细胞膜呈宗黄色阳性表达,癌旁组织和良性病变表达很少。乳腺癌组、癌旁组及乳腺良性病变NCAM阳性率分别为28.0%(7/25),4.0%(1/25)和3.8%(1/26),腺癌组织明显高于癌旁组和乳腺良性病变(P0.05)。NCAM阳性表达在乳腺癌有神经侵袭病例阳性率50.0%(4/8)明显高于无神经侵袭病例23.5%(4/17,P0.05)。血清NCAM浓度(pg/ml)结果,乳腺癌(69.8±29.4)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16.7±6.3)和正常对照(14.9±3.1),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CAM在老年乳腺癌有明显表达,且伴发神经侵袭和转移时表达更为明显,表明NCAM表达影响乳腺癌发生发展,这为临床防治老年乳腺癌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2.
肘内外侧小切口联合入路治疗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肘内外侧联合入路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从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应用该方法治疗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45例,通过肘内外侧小切口联合入路,直视下观察骨折对位达到解剖对位后交叉克氏针固定骨折。结果43例患者获得随访,骨折4-6周均临床愈合。根据Flynn评分标准,优21例,良18例,一般4例,优良率90.7%。结论该方法骨折对位及固定效果好,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好,无神经损伤、肘内翻畸形、肘外翻畸形及屈伸障碍等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克氏针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2例60岁以上老人桡骨远端骨折,于臂丛麻醉下行手法复位,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4~6周去除外固定,功能训练。结果全部病例随访平均6.7个月,均未发生再移位,骨折愈合良好,按功能评估标准[1]进行综合评定,优19例,良30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4%。结论对于老年人的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架克氏针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手段,能有效地避免早期的复位后移位。  相似文献   
95.
常建琪  杨海贵  吴浩华 《陕西医学杂志》2001,30(12):721-722,F004
目的 :预防髌骨骨折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加强粉碎性骨折的固定效果。方法 :将传统的两根克氏针改为一根 U形克氏针加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结果 :骨折全部愈合 ,膝关节功能恢复 ,无 1例发生针尾触痛 ,损伤皮肤或钢丝滑脱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后 U形克氏针可避免两根克氏针因转动而产生针尾触痛、钢丝滑脱等并发症的不足 ,对粉碎性骨折纵横方向均有固定作用 ,符合髌骨运动的生物力学。  相似文献   
96.
97.
冯吉庆  谢斌 《贵州医药》2023,(6):868-869
目的 探讨与分析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对患者髌股关节退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患者67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髁置换组(n=34)和对照组(n=33)。对照组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单髁置换组予单髁置换术治疗,评定患者髌股关节退变变化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单髁置换组的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髌股关节退变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单髁置换组与对照组的Lysholm评分显著增加,KDC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单髁置换组患者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单髁置换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前内侧骨性关节炎能缓解患者的髌股关节退变,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缓解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8.
目的采用Meta分析对经跗骨窦小切口手术入路(sinus tarsi approach,STA)与传统外侧L型切口手术入路(extensile L shape approach,ELA)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的优劣进行比较。方法检索Cochrane数据库、Pubmed、SCI、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信息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人工搜索国内外相关的骨科领域杂志,由3名独立评价员对有关文献进行数据收集,如有不同意见,通过讨论或再由第3名评价员进行复核决定。采用RevMan 5.2软件对文献的证据等级质量进行评价。计数资料,计算相对危险度或优势比;计量资料,用加权均数差或标准化均数差计算,以95%可信区间表示。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软组织并发症、距下关节炎、跟腓撞击症、术后关节AOFAS评分、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Boher角变化、手术前后Gissane角变化、住院时间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664例,其中STA组323例,ELA组341例,两组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2.52,95%CI:3.06~5.54,P=0.01),STA组手术时间短;STA组较ELA组的皮肤切口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6.10,95%CI:-8.86~-3.34,P0.0001);两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1.29,95%CI:-2.62~0.03,P=0.05);STA组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较EL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0.23,95%CI (0.13,0.51),P=0.0004];STA组距下关节并发症发生例数较ELA组少,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0.29,95%CI (0.14,0.59),P=0.80];两组发生跟腓撞击症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0.39,95%CI (0.15,1.00),P=0.99];STA组术后关节功能AOFAS评分较ELA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3.52,95%CI (1.88,6.60),P=0.36];STA组的术中出血较ELA组少,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11.59,95%CI:-16.60~-6.58,P0.00001);两组手术前后Boher角的变化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20,95%CI:-0.06~0.46,P=0.13);STA组手术前后Gissane角变化与EL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0.37,95%CI:-0.00~0.75,P=0.05);STA组住院时间比ELA组短,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3.40,95%CI (-4.30,-2.50),P=0.51]。结论STA组在手术时间、皮肤切口长度、软组织的并发症发生率、距下关节炎的并发症发生率、跟腓撞击症发生率、术后关节AOFAS评分、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方面有明显优势,但在手术前后Boher角与Gissane角的变化、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无优势。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ERAS理念在胸腰椎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和护理体会。方法 将2016-03-01~2018-03-31手术治疗的6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干预组36例采用ERAS护理模式,对照组33例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相比对照组,干预组平均住院日、术后下床活动时间、VAS疼痛分值、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对腹胀、便秘并发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RAS护理模式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术后的患者,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缓解患者术后生理和心理的创伤应急反应,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褪黑素(MT)对大鼠慢性压迫脊髓损伤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70只大鼠建立慢性压迫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MT治疗组(A 组)和含50 mL/L无水乙醇的生理盐水对照组(B 组),于损伤1,4,11,21,35,60和90 d取材,采用HE染色观察慢性压迫脊髓损伤脊髓组织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染色检测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并用改良的Tarlov评分法和斜板实验观察大鼠脊髓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HE染色光镜下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A组明显轻于B组.A,B两组均发现Caspase-3表达及TUNEL标记阳性凋亡细胞,Caspase-3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均B组>A组(P<0.05),与大鼠脊髓神经功能变化有平行的变化趋势.结论:MT能抑制大鼠慢性压迫脊髓损伤Caspase-3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