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3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自 1 993年 2月— 2 0 0 1年 1 0月 ,我院对 1 2 6例不同病因引起的肩周炎患者采用三点封闭辅以功能锻炼及个别严重患者辅以中药草外敷、理疗治疗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2 6例中 ,男 5 7例 ,女 6 9例 ;右肩 4 0例 ,左肩 5 8例 ,双肩 2 8例 ;年龄 1 8~ 72岁 ,平均4 8岁 ;发病至就诊时间 0 .5个月~ 2年。临床表现 :1 2 6例患者就诊时大多数述患肩疼痛或有疼痛史 ,尤以肩峰下、喙突处及肩胛冈上肌中点为著 ,有的向患侧肢体放射 ,肩关节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 ,尤以背伸、外展、上举受限为著 ,且被动活动时…  相似文献   
12.
《陕西医学杂志》2014,(10):1325-1327
目的:探讨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获得随访的49例(70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5.53(310)年。所有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髋关节屈曲畸形均得到矫正。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0.79±19.25)分,增至术后的(84.54±7.29)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26例,良28例,可13例,差3例,优良率77.1%;患者自评满意度调查,满意15例,较满意31例,一般22例,不满意2例,自评满意率为65.7%。髋关节总活动度由术前平均59.40°±28.93°,增至术后平均153.40°±44.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髋关节屈曲活动度由术前平均40.96°±29.35°,增至术后平均80.37°±1.0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线见假体位置良好,未见松动、脱位,异位骨化3例,BrookerⅠ级2髋,Ⅱ级1髋。结论: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 ,4 4岁。以刀刺伤致臀部出血、昏迷 6h转入院。查体 :血压未测出 ,心率 180次 /min ,意识不清 ,面色苍白。左臀部有长度 4cm的已缝合伤口。入院诊断 :重度失血性休克 ,臀部大血管损伤。经抗休克治疗 ,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同时反复查臀部伤口及腹盆腔无出血 ,下肢感觉、循环正常 ,故未急诊手术。伤后 15d患者行走时突感伤口胀痛 ,穿刺抽出新鲜血液 ,急诊行臀部伤口探查、血管结扎术。术中见伤口快速出血 ,考虑左臀部大血管损伤 ,先经腹腔行左髂内动脉结扎术 ,然后再扩大左臀部伤口 ,仔细探查见臀下动脉断裂 ,可靠结扎。术后诊断 :左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测量DDH病人股骨偏心距,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5例单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病人术前均进行骨盆正位片扫描,确定股骨头旋转中心,测量股骨头旋转中心到股骨干长轴的垂直距离即为偏心距,对其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患侧的股骨偏心距明显减小。结论:DDH患肢股骨偏心距明显减小,术中恢复其正常值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nation,LDH)是指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存在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常见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延安市人民医院和榆林市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1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关节镜组和切开复位组,每组109例。关节镜组接受关节镜下内固定治疗,切开复位组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KSS)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通过X线检查测量伸膝最大角度及屈膝最大角度来反映关节活动度。结果关节镜组的手术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切开复位组[(52±11)min比(82±22)min,(5.4±1.2)d比(9.3±3.2)d,P<0.01],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显著少于切开复位组[(22±7)m L比(63±11)m L,(14±3)m L比(24±5)m L,P<0.01]。与切开复位组比较,关节镜组术后8、16、24周时,膝关节伸膝最大角度[(-0.3±0.1)°比(-0.2±0.1)°,(-0.6±0.2)°比(-0.3±0.1)°,(-0.6±0.2)°比(-0.4±0.1)°,P<0.05]、屈膝最大角度[(116±5)°比(102±4)°,(130±8)°比(112±6)°,(132±5)°比(119±6)°,P<0.05]均显著大于切开复位组。术后6、9、12个月时,AK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切开复位组[(158±20)分比(127±24)分,(168±17)分比(137±17)分,(187±11)分比(152±17)分,P<0.05]。结论关节镜下内固定治疗可以有效减少胫骨平台患者的手术创伤、优化手术指标,且加速患者的术后康复、提高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对侧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予以TESSYS侧隐窝减压与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选择2013年7月至2016年4月延安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对侧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仅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疗法,观察组进行TESSYS侧隐窝减压与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疗法,治疗后1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为8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2.9±1.2)分、(1.3±0.7)分、(1.0±0.2)分,相比于对照组的(4.2±1.7)分、(3.8±1.4)分、(2.8±1.2)分,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TESSYS与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联合疗法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缓解患者的腰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植骨置钉与传统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洛川县医院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植骨置钉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带支具离床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24h肌酸激酶水平,观察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2组患者伤椎椎体高度比、脊柱Cobb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变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根据ODI计算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带支具离床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24h肌酸激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比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脊柱Cobb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但观察组O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2%,与对照组的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植骨置钉治疗胸腰段骨折能更好地恢复伤椎高度、脊柱生理曲度以及脊柱稳定性,且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引起重度烧伤患者早期应激高血糖的危险因素,并总结危险因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7年3月延安市人民医院骨科78例重度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72 h血糖计算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并分为低值组(MAGE<3.3 mmol/L, n=18)、中值组(3.3 mmol/L≤MAGE<5.5 mmol/L, n=37)、高值组(MAGE≥5.5 mmol/L, n=23),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体重、烧伤病因、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呼吸道烧伤情况、烧伤总面积、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Ⅱ评分等,并比较生化指标,如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统计病死例数、并发症发生情况。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LSD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应激性高血糖的诱发因素,对生存曲线行Log-rank检验,判断MAGE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高值组PCT、CRP、烧伤总面积依次为(9.2±1.8) ng/mL、(58.3±10.6) mg/L、(76.7±15.3)%总体表面积(TBSA),均显著高于中值组[(6.7±1.3) ng/mL、(42.5±8.7) ng/mL、(65.4±13.5) %TBSA]、低值组[(5.3±1.2) ng/mL、(37.4±7.9) ng/mL、(62.7±12.4) %TBS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中值组=6.238、6.286、2.995,t低值组=7.909、6.978、3.153;P值均小于0.05);且高值组APACHE Ⅱ评分、GCS依次为(22.1±4.3)、(13.5±2.7)分,均显著高于低值组(17.5±3.4)、(9.4±2.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16、5.304,P值均小于0.05);CRP、PCT、烧伤总面积均是影响患者早期应激性高血糖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小于0.05);低值组、中值组、高值组90 d内存活率分别为94.4%(17/18)、86.5%(32/37)、69.6%(16/23),MAGE预测患者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面积为0.825,最佳阈值为4.8 mmol/L,对病死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8%、87.9%;组间比较,高值组感染、急性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依次为82.6%、78.3%,均显著高于低值组(22.2%、33.3%)、中值组(51.4%、4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感染2=14.951、5.967, χ急性应激性溃疡2=8.398、6.064; P值均小于0.017)。 结论重度烧伤患者早期应激性高血糖水平与炎性因子及烧伤面积有关,且早期应激血糖越高,其预后越差,早期应激性高血糖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术后的时效性及对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纳入标准的 100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50 例,治疗组在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定位治疗后给予系统腰腹肌功能锻炼,对照组给予直腿抬高练习和背伸肌适度锻炼,随访 1 年;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3 月、6 月及 1 年采用VAS、ODI 评分和术后 1 年的腰背部不适例数、腰椎稳定性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腰痛、腿痛 VAS 评分、ODI 评分术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术前、术后 1 d 腰痛、腿痛 VAS 评分、ODI 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腰痛 VAS 评分术后 3 月 [(1.31±0.42) 分 vs (2.01±1.03) 分 ]、术后 6 月 [(0.67±0.32) 分 vs (1.58±0.74) 分 ]、术后 1 年 [(0.41±0.17) 分 vs (1.37±0.64) 分 ] 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腿痛 VAS 评分术后 3 月 [(1.31±0.42) 分 vs (2.01±1.03) 分 ]、术后 6 月 [(0.67±0.32) 分 vs (1.58±0.74) 分 ]、术后 1 年 [(0.41±0.17) 分 vs (1.37±0.64) 分 ] 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 ODI 评分术后 3 月 [(10.14±1.07) 分 vs (12.33±1.28) 分]、6 月 [(8.21±0.14) 分 vs (10.34±0.75)分 ]、1 年 [(7.92±0.05) 分 vs (9.28±0.42) 分 ] 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 1 年,两组腰椎曲度、前凸指数、骶骨倾斜角方面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 1 年前凸指数 [(2.52±0.27) cm vs (2.32±0.58) cm]、骶骨倾斜角 [(31.08±4.81)° vs (28.19±3.05)° ] 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 1 年腰腿部不适阳性率比较,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靶向穿刺定位治疗 LDH 术后给予系统腰腹肌功能锻炼,可明显缓解疼痛不适,维持腰椎的稳定性,降低复发率,且症状随系统功能锻炼次数的增加改善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