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9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29篇
内科学   54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146篇
综合类   1486篇
预防医学   11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176篇
  4篇
中国医学   231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206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20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两种分娩镇痛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东琴  梁燕红 《广西医学》2006,28(10):1575-1577
目的 比较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外阻滞及普消痛气体吸入对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第一胎足月单胎头位、无头盆不称等高危因素,ASA为Ⅰ~Ⅱ级、主动要求镇痛分娩而无分娩镇痛禁忌证的孕妇200例,随机分成2组,其中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外阻滞进行分娩镇痛(PCEA组)100例,用普消痛气体吸入进行分娩镇痛(普消痛组)100例.另选择同期条件相同、未行任何镇痛措施的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三组产妇分娩过程生命征、疼痛程度、运动功能、产程、产后出血量、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情况及母儿预后.结果 PCEA组镇痛满意88%,有效12%;普消痛组满意34%,有效36%,PCEA组比普消痛组镇痛效果明显(P<0.05).两镇痛组产妇第一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但两组产妇剖宫产率、出血量、新生儿Apgar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只是镇痛两组催产素使用率及尿潴留率较高.结论 PCEA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比较满意,是目前较理想的分娩镇痛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02.
谭惠莲 《华夏医学》2006,19(5):862-864
目的:探讨大肠俞穴位注射用于不同产程镇痛效果。方法:将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子宫收缩活跃期开始在大肠俞穴皮内注射灭菌注射用水,对照组在产程中未用任何镇痛药物,观察穴位注射前后产妇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及镇痛起效时间、不同产程即宫缩活跃期加速阶段和最大倾斜阶段的镇痛效果、产程进展情况。结果:穴位注射分娩镇痛效果确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宫缩活跃期加速阶段和最大倾斜阶段镇痛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2%。结论:穴位注射分娩镇痛效果可靠,且镇痛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03.
韦映花 《华夏医学》2006,19(5):932-933
近年来,老年骨折患者住院率日趋上升,而大部分骨折患者需手术治疗,但是,手术对老年患者来说是一种强烈的应激源,常导致患者在手术前产生复杂的、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从而干扰患者对手术的接受及适应力,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康复.笔者将2004年9月至2005年12月住院的88例老年骨折患者术前心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应用于预防膝关节手术时止血带充气期所致的血压升高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关节镜行膝关节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手术,Ⅰ组在止血带充气前10~15m in静脉注射氯胺酮0.3m g/kg,Ⅱ组未用,观察I组有无呼吸抑制及氯胺酮副作用的现象,监测止血带、充气即刻、充气后5m in、10m in、20m in、30m in各时间段的BP、HR、SPO2情况。结果:两组充气后BP均有所升高,但Ⅰ组升幅不大,BP波动不大,心率较平稳。Ⅰ组也无呼吸抑制现象,术后未发现精神方面症状。Ⅱ组BP升幅较大,有6例需用血管扩张剂,心率也随之升高,出现波动。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可预防膝关节镜手术时止血带充气所致的血压升高,安全有效,无不良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5.
黄敏玲 《华夏医学》2006,19(5):908-909
为有效矫正形态畸形,恢复正常语言功能,尽可能减少心理创伤,获得最佳治疗效果,早期手术修复已成为唇腭裂序列治疗的重要环节。但术后松弛切口瘢痕产生的张力对颌骨发育的限制,会逐渐表现出重复反颌[1]。口腔组织补片是用异体膜状或片状组织以脱细胞处理而成的细胞外基质,补片经  相似文献   
106.
刘璞 《华夏医学》2006,19(5):898-900
近期国外有学者采用内镜下食管静脉套扎术(EVL)和内镜下食管静脉硬化剂注射术(E IS),非同步联合治疗食管静脉曲张(EV)破裂出血,发现除具有EVL的优点外,还使EV消失率显著提高,并有助于降低曲张静脉复发及再出血。为观察EVL-E IS序贯治疗的疗效,我院2002年12月至2004年12月对慢性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观察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近期、远期临床疗效及对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 将80例CS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40例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后及治疗后1、3个月观察疗效,比较2组症状体征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双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双侧大脑后动脉(PCA)平均血流速度(Vm)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3个月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 0. 05)。治疗组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P 0. 05)。治疗组治疗后愈显率87. 5%(35/40)、总有效率97. 5%(39/40),对照组治疗后愈显率42. 5%(17/40)、总有效率70. 0%(28/40);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愈显率92. 5%(37/40)、总有效率97. 5%(39/40),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愈显率40. 0%(16/40)、总有效率65. 0%(26/40);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愈显率77. 5%(31/40)、总有效率90. 0%(36/40),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愈显率22. 5%(9/40)、总有效率52. 5%(21/40)。治疗组治疗后、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愈显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双侧VA、BA、双侧PCA Vm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 0. 05)。结论 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治疗CSA,能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提高脑血流速度,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非脱垂大子宫阴式子宫全切除术(TVH)的临床应用。方法:50例非脱垂子宫增大如12~16孕周行TVH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指征相同的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AH)5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子宫质量、术后盆腔感染率、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结论:非脱垂大子宫阴式全宫切除术保留阴式手术的优点,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通过对103例腹式绝育术后行输卵管吻合术妇女的妊娠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临床分析。寻找提高复通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在硬外麻成功下开腹行输卵管端端吻合术。注入生理盐水分离管心后,剪除疤痕部位,输卵管肌层缝合4针后打结,间断加固2-4针,间断缝合浆膜层。术后不保留支架,第2、4、6天分别行输卵管通液术。结果:对103例术后患者进行术后随访2年,近期复通率达100%,复孕100例,复孕率达97.09%。结论:术后不保留支架、早期行输卵管通液术、术后不避孕等,可能是提高复孕率的因素之一,盆腔粘连、输卵管扭曲可影响复孕率。  相似文献   
110.
粟连秀 《山东医药》2013,(47):84-85
目的观察CD10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间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同期手术留取的80份结直肠癌组织及50份癌旁正常结肠黏膜组织,采用快捷免疫组化Max、Vision“法检测两者间质细胞中CD10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阳性表达率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D10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问质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0%(5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直肠癌组织间质细胞中CD10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临床分期无关(P均〉0.05),而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脉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CD10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间质细胞中呈高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