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96篇
  免费   1000篇
  国内免费   162篇
耳鼻咽喉   113篇
儿科学   216篇
妇产科学   215篇
基础医学   611篇
口腔科学   302篇
临床医学   1429篇
内科学   377篇
皮肤病学   278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125篇
外科学   532篇
综合类   3784篇
预防医学   1078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903篇
  1篇
中国医学   3234篇
肿瘤学   301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392篇
  2020年   238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233篇
  2016年   265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695篇
  2013年   624篇
  2012年   869篇
  2011年   919篇
  2010年   1020篇
  2009年   1081篇
  2008年   1170篇
  2007年   1259篇
  2006年   1145篇
  2005年   849篇
  2004年   702篇
  2003年   529篇
  2002年   416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再发缺血性卒中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上微血管病变及预后的异同。【方法】连续收集急性复发性卒中的住院病例(初发事件为脑梗死,复发事件包括脑梗死或脑出血),详细记录临床资料。观察脑内微出血及自质病变的严重程度,随访有无严重血管事件及死亡的发生。【结果】175例再发脑梗死患者。19例复发事件为脑出血的患者进入本研究。155例(88.6%)再发脑梗死患者,以及18例(94.7%)脑出血患者存在自质病变。77例(44%)再发脑梗死患者和16例(84.2%)脑出血患者存在脑内微出血。脑出血组自质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微出血的数目均明显高于再发脑梗死组(P=0.033,0.016),脑出血组的死亡率及再发脑出血的危险性明显增高(P=0.034,0.036)。【结论】严重的脑自质病变及微出血的出现与脑梗死后再发脑出血有关。多发微出血提示出血风险增高。如复发事件为脑出血,则其死亡率及再次复发脑出血的风险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2.
神经内科新护士培训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蒋革新 《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15(4):262-263,265
目的:通过对神经内科新护士培训模式的深入探讨,寻求高效的培训模式,为培养高素质的专科护理人才奠定基础。方法:分别采用师带徒模式、专业理论巩固与培训模式、专科理论和专科技能培训模式、护理技术小组模式、模拟演练模式和个案分析培训模式进行培训。结果:通过应用系统规范的培训模式,新护士尽快熟悉了医院环境,完成了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在较短的时间内比较全面的掌握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促进了新护士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工作有机结合,而且在综合素质方面达到了神经内科护士岗位要求。结论:上述综合的培训模式有很强的针对性,对神经内科新护士培训行之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3.
论中医辨病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中医辨病治疗是中医学精华,是现代中医发展之所需及必然趋势,认为病是第一层次,证是第二层次,先立病后分证乃诊疗之次第,病为纲,证为目,病规定证,证从属于病,病是整体,证是局部,病贯始终,证是阶段。主张辨西医的病,辨中医的证,融中西医之论,取中西医用药之长去运用中医方药,提高疗效,更好地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4.
双语教学Powerpoint课件制作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Powerpoint软件在课件制作上常存在的屏幕背景与文字色彩对比不当、文字数量太多及字体太小、文字动画太多且乱、声音混杂等问题,结合实践就如何制作课件,尤其是双语教学课件,从总体布局、屏幕文字安排、背景与版式的设计、声音与动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多种特殊效果的应用技巧.  相似文献   
55.
目的:评价张力带固定法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锁骨远端骨折行切开复位后张力带固定法治疗。术后随诊分析。结果:所有骨折均在半年内愈合。患侧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一例出现伤口感染。结论:张力带固定治疗锁骨远端骨折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6.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身健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其病因、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报道的SLE病例数有所上升 ,这与诊断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关系 ,同时也说明SLE发病率比人们以前所认为的要高。由于其病变常累及多个器官、组织 ,临床表现错综复杂 ,治疗至今仍是世界难题。近年来 ,虽然出现各种干扰免疫应答的生物制剂及细胞因子调节剂 ,基因疗法与干细胞移植等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 ,但目前西医仍主要用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配合血浆置换、非甾体类抗炎药等治疗 ,毒副作用明显 ,停药后易产生反跳。据报…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复发性自然流产患者(RSA)绒毛滋养细胞FasL的表达与正常者有无差异。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检测RSA患者和正常早孕妇女的绒毛滋养细胞FasL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的表达,并进行图象分析和比较。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绒毛合体滋养细胞和细胞滋养细胞的胞浆和胞膜上均有FasL表达,FasL在2组的定位无差异,但正常组绒毛滋养细胞FasL表达(PU=18.03±4.69)强于RSA组(PU=13.59±3.73),P<0.050。RT-PCR结果表明RSA组绒毛组织FasL在mRNA水平的表达为0.18±0.05,低于正常组0.27±0.0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不明原因RSA患者的绒毛滋养细胞FasL表达弱于正常者,滋养细胞FasL的表达减少可能在复发性自然流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8.
三维超声技术及其在肝癌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的原理,讨论三维超声在肝癌的诊断性应用及在肝脏手术和介入中的治疗性应用。  相似文献   
59.
MR征象在腮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R征象在腮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腮腺肿块132例140个病灶,其中良性89例共97个病灶,恶性43例.1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7例活检证实,3例临床证实.MR平扫采用T1WI、T2WI,其中108例共115个病灶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扫描.58例获得完整病灶者行病理逐层切片检查并与MR进行了对照分析.回顾性分析各形态学征象,探讨各征象在腮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作用.[结果]①良性腮腺肿块形状规则(86%),边界清楚(96%);在97个良性病灶中,44个腺淋巴瘤T2WI表现为低、等、高信号的分别为17819,另外53例良性肿块中的50例T2WI呈高信号,3例为等信号;腺淋巴瘤表现为轻度增强(40个),非腺淋巴瘤的良性肿块(29例)为中等或显著强化;良性腮腺肿块不侵犯邻近结构和面神经;深叶分布46例,浅叶分布51例;②恶性腮腺肿瘤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楚(88%);43例恶性肿瘤中,32例于T2WI呈低、等信号;26例侵犯邻近结构,9例侵犯面神经;局限于浅叶的仅有8例,另35例位于深叶或同时侵犯深、浅叶;增强扫描为中等或显著强化(40例);③腮腺肿瘤的大小、均匀性在良、恶性间并无显著差异.[结论]MR在腮腺良、恶性肿块鉴别中较CT优越,各种征象结合可较准确地鉴别腮腺肿块的良、恶性,其中①形状与边界是鉴别良、恶性腮腺肿块的最重要征象,其准确率可达86%~96%;②T2WI信号强度、强化程度、对周围结构及面神经的侵犯在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③肿块的位置可作为参考;④肿块的大小、均匀性在良、恶性间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ATP敏感型钾离子通道的活性状态对鞘内注射腺苷类似物R-phenylisopropyladenosine(R-PIA)抗伤害性作用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在苯巴比妥钠麻醉下,蛛网膜下腔留置PE-10导管,测定注药后鼠尾对光热刺激的反应(抗伤害作用).结果蛛网膜下腔注射R-PIA产生剂量依赖性的甩尾时间曲线上移(P<0.05).蛛网膜下腔注药后10min起效,镇痛时间长达60min.ATP敏感型通道开放剂nicorandil和阻滞剂glibenclamide单独蛛网膜下腔应用无镇痛作用(P>0.05),但nicorandil明显增强R-PIA的抗伤害性作用,相反glibenclamide明显减弱R-PIA的抗伤害性作用(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注射R-PIA可产生明显的剂量依赖性抗伤害作用,此作用受ATP敏感型钾离子通道活性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