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全凭静脉麻醉下小儿腹腔镜手术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麻醉下小儿腹腔镜手术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60例患儿按年龄分为3组:Ⅰ组,新生儿组;Ⅱ组,婴儿组;Ⅲ组,大于1周岁的患儿组,每组20例。患儿均采用气管插管丙泊酚、瑞芬太尼和阿曲库铵全凭静脉麻醉。麻醉期间行机械通气,分别于气腹前、气腹后10、30 min、腹腔放气后5 min及腹腔放气后10 min各时间点记录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肺顺应性。结果:与气腹前比较,60例患儿的HR、SBP、DBP、Ppeak、PETCO2在气腹后都有所增高(P〈0.05),SpO2和肺顺应性下降(P〈0.05)。其中新生儿组和婴儿组改变明显。结论:腹腔镜手术对新生儿和婴儿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年长儿明显,故需加强围术期监测,确保安全。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评价无肌松药下气管插管全麻在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中患儿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无肌松药组和给肌松药组,每组30例.记录患儿气腹前、CO2气腹5 min和放气腹后5 min时腹围、SpO2、呼气末p(CO2)、潮气量(VT)、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留观时间及围麻醉期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儿气管插管条件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儿气腹中腹围、MAP、呼气末p(CO2)均增高,放气腹后腹围、MAP可恢复至气腹前水平,呼气末p(CO2)仍高于气腹前水平(P<0.05);VT气腹中均降低,放气腹后逐渐升高至气腹前水平(P<0.05).SpO2、HR无明显改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肌松药组患儿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PACU留观时间明显长于无肌松药组(P<0.05).结论:无肌松药气管插管全麻用于腹腔镜幽门环肌切开术可满足手术需要,苏醒拔管更快,清醒彻底,更适合婴幼儿短时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比较两点超声定位法在幼儿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月于我院行择期手术且需颈内静脉穿刺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行两点超声定位,对照组行体表标志,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总成功率,误穿动脉,血肿、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总成功率(87.50% vs 100.00%)均高于对照组(62.50% vs 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两点定位法可有效提高幼儿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降低误穿动脉或局部血肿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观察采用气道开放式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围麻醉期并发症.方法 随机选择ASAI~II级患儿208例,患儿入手术室后静注氯胺酮2mg/kg,入睡后静脉缓慢推注异丙酚3mg/kg,2~3分钟后上开口器,并向咽喉部以2%利多卡因喷射作表面麻醉,术中以异丙酚静脉间断推注或以0.2%异丙酚静滴维持麻醉.监测BP、HR、RR、SpO2等各项指标,观察麻醉诱导期、术中、苏醒期的异常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麻醉诱导期出现呼吸抑制63例(30.2%)、呛咳3例(1.4%)、舌后坠41例(19.7%);术中出现呼吸抑制8例(3.8%)、呛咳29例(13.9%)、误吸2例(0.9%)、喉痉挛1例(0.5%);术后出现呛咳80例(38.5%)、舌后坠105例(50.5%)、误吸5例(2.4%)、苏醒期躁动3例(1.4%)、苏醒延迟1例(0.5%).本组病例无死亡.结论 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具有作用时间短,苏醒快,镇痛完善,抗呕吐,无需气管插管等特点,但应密切监测围麻醉期患儿的各种变化,谨慎用药,及时采取措施.对于有上呼吸道感染、肥胖、颈短、小颌畸形者不宜应用,仍需采用气管插管,以确保患儿安全.  相似文献   
26.
27.
新生儿手术对麻醉医生极具挑战性。围术期由于新生儿既有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生理功能变化快、代偿能力低下,同时手术又要求满意肌松,提供优良视野以方便操作,对于机械通气的要求较高,必须保证呼吸生理和血液动力学稳定,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笔者总结15例新生儿全麻加骶管阻滞麻醉的呼吸管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8.
儿小围术期疼痛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小儿疼痛临床的治疗工作远不如成人普遍 ,从 1992年在德国波恩召开的国际小儿围术期疼痛治疗专题研讨会了解到 ,近十年国外已很重视小儿疼痛治疗的研究 ,但临床应用仍有很大差距[1] 。Simons(1992 )曾调查了德国 30所医院开展小儿围术期疼痛治疗的情况 ,其中只有半数医院在包皮环切术应用全麻时 ,常辅以阴茎背神经阻滞或骶管阻滞等以解决术后疼痛 ;30个麻醉科中只有43 3%的人员参与小儿术后镇痛 ;大部分医院认为在小儿病房或ICU常规应用阿片类制剂危险性太大 ,30名麻醉科医师中仅有 9名赞成围术期小儿镇痛 ,而 1/ 3的麻醉科医师持…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预先注射小剂量氯胺酮预防小儿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120例拟行静脉麻醉诱导的患儿(3~10岁),随机分为小剂量氯胺酮预先注射组(A组)和不同剂量的利多卡因混合注射组(B组,0.2 mg/kg;C组,0.6 mg/kg),各40例。丙泊酚诱导剂量2.5 mg/kg。记录丙泊酚注射痛评分、患儿应答、血流动力学指标、意识消失时间及丙泊酚用量、围麻醉期不良反应。结果 A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32.5%)显著低于B(62.5%)、C(50.0%)两组(P<0.005)。B组注射痛评分2~3分者(16例)多于C(7例)、A(5例)两组。三组用药后血压均下降(P<0.05),B、C两组差异显著(P<0.01)。意识消失时间及丙泊酚用量无差异。结论小儿丙泊酚注射痛的预防,提前30秒预注0.4 mg/kg的氯胺酮优于利多卡因与丙泊酚混合注射。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评价地佐辛对患儿七氟醚复合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的阻塞性呼吸睡眠综合征患儿9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3~6岁,体重14~31 kg,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3组(n=30):芬太尼组(F组)、地佐辛组(D组)和对照组(C组).吸入8%七氟醚,静脉注射阿曲库铵0.5 mg/kg和瑞芬太尼1 μg/kg行麻醉诱导;术中吸入2%~3%七氟醚,并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1~ 1.0μg· kg-1·min-1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10 min,F组、D组和C组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地佐辛0.05 mg/kg和等容量生理盐水,术毕立即停止吸入七氟醚.记录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PACU期间记录躁动发生情况、持续时间,采用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AED)评分评价躁动程度.患儿入PACU即刻(T0)及15 min(T1) 、30 min(T2)时行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评分量表(CHEOPS)评分和Ramsay评分分别评价疼痛程度和镇静程度.记录术后24 h内患儿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F组和D组躁动发生率和PEAD评分降低,躁动持续时间缩短,F组术后各时点CHEOPS评分降低,T1时Ramsay评分升高,D组术后各时点CHEOPS评分降低,Ramsay评分升高(P<0.05);与F组比较,D组躁动发生率及PEAD评分降低,术后各时点CHEOPS评分降低,T2时Ramsay评分升高(P<0.05),躁动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拔管时间及PA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5 mg/kg地佐辛可安全有效地预防患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且效果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