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程照宇  刘金柱 《天津医药》1998,26(12):754-755
儿童纵隔肿瘤手术麻醉处理复杂,病情变化大,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本文分析40例儿童纵隔肿瘤手术的麻醉特点,就术前病情估计、术中麻醉处理及麻醉中易出现的危险情况进行探讨。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我院儿童纵隔肿瘤全麻病人40例,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95岁(1个月~9岁)。平均手术时间114.07分,麻醉时间146.57分。 2.麻醉方法 术前皮下注射阿托品0.01mg/kg,非那根1mg/kg。诱导与插管依据呼吸道受压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和儿童由于其解剖、生理与成人显著不同 ,所以 ,围术期的水电失调处理也必须根据患儿的年龄、术前发生水电失调的原因以及代谢紊乱的具体情况处理。小儿肾脏生理概述小儿肾脏随年龄不同大小不一。肾功能类似一个滤过器 ,肾小球滤过是肾脏的主要功能 ,肾小球滤过率直接受肾脏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面积的影响 ,两者之一减少时均可使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 ;肾脏血流量 (RBF)占体重的 0 5 % ,肾血流量虽小 ,但它占心输出量的 2 5 %~ 30 % ,即 4ml·min 1·g 1肾组织 ,RBF按体表面积平均 (6 2 3± 15 8)ml·1 73m2 。 6…  相似文献   
13.
小儿围术期疼痛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疼痛临床的治疗工作远不如成人普遍,从1992年在德国波恩召开的国际小儿围术期疼痛治疗专题研讨会了解到,近十年国外已很重视小儿疼痛治疗的研究,但临床应用仍有很大差距[1].Simons(1992)曾调查7德国30所医院开展小儿围术期疼痛治疗的情况,其中只有半数医院在包皮环切术应用全麻时,常辅以阴茎背神经阻滞或骶管阻滞等以解决术后疼痛;30个麻醉科中只有43.3%的人员参与小儿术后镇痛;大部分医院认为在小儿病房或ICU常规应用阿片类制剂危险性太大,30名麻醉科医师中仅有9名赞成围术期小儿镇痛,而1/3的麻醉科医师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不同年龄患儿罗库溴铵药效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新生儿、婴儿、幼儿和儿童罗库溴铵的药效学.方法 择期全麻手术患儿160例,ASAⅠ或Ⅱ级,根据年龄分为4组(n=40):新生儿组、婴儿组、幼儿组及儿童组.各组随机选取患儿20例,采用4次累积给药法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初始剂量:新生儿组40 μg/kg,婴儿组80 μg/kg,幼儿组及儿童组均为120 μg/kg,后3次均追加罗库溴铵40μg/kg.每次给药后.观察TOF反应.当T1连续3次稳定不变时,给予下一次剂量.采用概率单位法计算T1抑制50%、90%、95%的用药量(ED50、ED90、ED95).各组随机选取20例患儿,静脉注射2倍ED95剂量的罗库溴铵,记录肌松起效时间、高峰时间、临床肌松时间、体内作用时间和恢复指数.结果 与新生儿组比较,幼儿组和儿童组罗库溴铵ED50、ED90和ED95均升高(P<0.01),婴儿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组、幼儿组和儿童组罗库溴铵起效时间、临床肌松时间和体内作用时间缩短,恢复指数降低(P<0.01);与幼儿组比较.儿童组罗库溴铵ED50、ED90和ED95升高(P<0.01).结论 不同年龄患儿对罗库溴铵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存在明显的差别,新生儿对罗库溴铵的敏感性最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供体年龄对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s)体外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外科腹部术后留取的皮下脂肪组织和外周血,按年龄分为儿童组、成年组和>50岁组,每组10例,分离培养ADSCs;流式细胞术分析ADSCs免疫表型,实时细胞分析系统检测ADSCs增殖细胞指数(CI)及迁移CI,使用不同的诱导分化培养液检测ADSCs向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分化能力,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骨桥蛋白(OPN)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水平。将ADSCs与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共培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上清液干扰素(IFN)-γ含量。结果 传3代后3组ADSCs形态均为典型的纺锤形,均表达典型间充质干细胞(MSCs)表面标志物CD90、CD105和CD73。与成年组、>50岁组比较,儿童组细胞体外增殖CI、迁移CI及OPN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增加(P<0.05)。儿童组ADSCs抑制PBMCs的IFN-γ分泌水平优于成年组及>50岁组ADSCs(P<0.05)。结论 儿童来源ADSCs具有更强体外增...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单剂量静脉注射地佐辛用于小儿短小手术氯胺酮麻醉以预防/减少苏醒期不良反应及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ASA Ⅰ级年龄1~8岁择期短小手术患儿90例,随机分为切皮前静注地佐辛0.1 mg/kg组(A组)、地佐辛0.05 mg/kg组(B组)和生理盐水1ml组(C组)各30例.记录三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观察术后不良反应如术后躁动、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头昏嗜睡等;分别于术后1h、3h、5h、7h测定FLACC疼痛评分及UMSS镇静评分.结果 A组苏醒时间较B组、C组明显延长(P<0.05),A、B两组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少于C组(P<0.05),A组头昏嗜睡例数明显多于B、C组(P<0.05),三组呼吸抑制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FLACC疼痛评分基本相同,且均明显低于C组;三组UMSS镇静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高到低为A组、B组、C组.结论 地佐辛0.05 mg/kg静脉注射用于小儿短小手术,操作简单,能有效缓解术后切口疼痛、减轻氯胺酮麻醉苏醒期不良反应,且术后苏醒迅速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本着产科麻醉方法应力求简便、适应手术要求和重点考虑保证母子安全的原则,本组采用 N_2O-O_2配合少量局部浸润复合麻醉行剖腹产术试图扬长避短。10例中,急症7例,择期手术3例。其中过期妊娠4例,胎儿宫内窒息5例,骨盆异常1例。手术时间40~110min。麻醉方法:麻醉前静滴氟哌啶5mg、阿托品0.5mg,随即面罩吸氧10min 再吸入30%N_2O-O_2。当手术野消毒铺单并局麻时(1%普鲁卡因20~60ml 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100例小儿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麻醉方法和麻醉管理。方法:采用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结果:患儿术中麻醉平稳,效果满意,各项监测指标基本稳定,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良好。结论: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既可保证镇痛完全,又可维持良好的呼吸循环代偿功能,可控性强,适用于小儿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喷他佐辛对吗啡镇痛效果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10组(n=6),其中5组喷他佐辛注射前2小时预先注射生理盐水,另外5组预先注射kappa受体拮抗剂nor-BNI(10 mg/kg),随后各组同时皮下注射不同剂量喷他佐辛(0、10、30、56、100 mg/kg)和吗啡(10 mg/kg),分别于药物注射前和注射后30、60、90、120 min对小鼠进行机械痛阈(压尾试验)和热痛阈(热板试验,甩尾试验)测定,并分别计算药物时效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作为药物镇痛效应的量化指标。结果:1不同剂量喷他佐辛(0、10、30、56、100 mg/kg)在与吗啡合用后的压尾AUC分别为(244.1±19.5)、(166.5±9.6)、(146.6±8.3)、(130.7±7.8)、(124.5±10.1)(g·h);热板AUC分别为(27.9±4.0)、(24.4±1.6)、(22.8±1.6)、(23.3±2.1)、(22.7±1.2)(s·h);甩尾AUC分别为(13.1±1.9)、(12.0±1.7)、(10.4±0.8)、9.5±0.9)、(9.7±1.3)(s·h)。这提示喷他佐辛可剂量依赖地抑制吗啡的镇痛作用。2使用κ受体拮抗剂nor-BNI后,不同剂量喷他佐辛(0、10、30、56、100 mg/kg)与吗啡合用后的压尾AUC分别为(252.2±16.7)、(167.7±11.0)、(145.1±9.8)、(132.6±5.1)、(127.3±8.0)(g·h);热板AUC分别为(28.0±1.7、(25.0±1.6)、(23.0±1.2)、(22.0±1.4)、(21.2±1.3)(s·h);甩尾AUC分别为(14.4±1.8)、(11.2±1.4)、(10.2±0.8)、(9.7±0.7)、(10.1±0.8)(s·h),与上述未使用nor-BNI的各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kappa受体拮抗剂存在的情况下,大剂量喷他佐辛对吗啡镇痛依然存在抑制作用。结论:喷他佐辛可剂量依赖地抑制啡产生的镇痛作用,该抑制作用与kappa受体激动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