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6篇
内科学   4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误吸的临床特点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2月我院老年病科住院发生误吸的76例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76例患者,平均年龄82.78岁,基础疾病主要是脑血管意外、慢性阻塞性肺病、老年痴呆、帕金森氏病、恶性肿瘤等,多有长期卧床史.误吸死亡以下午及上半夜为主,血块,痰液,食物梗阻为3大原因.发生误吸时体位以卧位为主.共13例患者因误吸出现窒息导致死亡.结论:误吸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窒息甚至死亡.误吸发生突然,有时症状不典型,易误诊.误吸的预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系统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疾病的影响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1960.01-2012.12)、EMBase(1980.01-2012.12)、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1969.01-2012.1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1.01-2012.12)、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89.01-2012.12)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1998.01-2012.12)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2统计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疾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文献7篇,其中6篇为横断面研究,1篇为病例对照研究,总样本量为3 548例。Meta分析结果:(1)病例对照研究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疾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合并MD值为2.37〔95%CI(0.20,4.54)〕;横断面研究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疾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合并MD值为5.61〔95%CI(1.54,9.68)〕。横断面研究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疾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值为1.02〔95%CI(1.01,1.03)〕。(2)横断面研究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疾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值为1.28〔95%CI(1.03,1.58)〕。横断面研究的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对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疾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值为0.46〔95%CI(0.22,0.95)〕。(3)病例对照研究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及家庭经济收入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疾病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合并OR值分别为0.54〔95%CI(0.24,1.24)〕、1.77〔95%CI(0.92,3.41)〕及0.74〔95%CI(0.44,1.24)〕。(4)病例对照研究的单因素分析显示,自我效能分级(高等水平/低等水平)和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分级(高等水平/低等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疾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值分别为0.24〔95%CI(0.10,0.60)〕和0.29〔95%CI(0.10,0.83)〕;多因素分析显示,自我效能(高等水平/低等水平)和自我效能(中等水平/低等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疾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合并OR值分别为0.30〔95%CI(0.11,0.87)〕和0.18〔95%CI(0.06,0.52)〕。结论 社会人口学因素中的年龄、性别及心理因素中的自我效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疾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3.
目的系统评价药用炭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照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2009年第l期)、MEDLINE(1950,2009年1月)、EMbase(1980~2009年1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7~2009年1月)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9年1月),纳入所有药用炭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4.2.2版评估纳入试验的偏倚风险,应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研究,包括34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经药用炭治疗后,患者血清尿素氮[SMD=-0.69,95%CI(-1.13,-0.24),P=0.002]、血清肌酐[SMD=-0.51,95%CI(-0.94,-0.08),P=0.02]和肾小球滤过率月变化量(P〈0.001)改善优于常规治疗;但24h尿蛋白定量和平均血压的改善未见优于常规治疗;②与安慰剂比较,治疗后终末期肾病发生率、廊清肌酐、24h尿蛋白定量和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改善不优于安慰剂(P〉0.05);③不良反应主要有便秘、恶心和腹胀,且大多症状轻微。结论由于纳入试验较少,目前的证据尚不能对药用炭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做出肯定的评价,还需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早期肾损害指标微量白蛋白尿(MAU)和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征象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之间的关系.方法:99名老年EH患者按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分为异常ACR组和正常ACR组,对两组的C-IMT、斑块发生率、ACR水平及血中尿素氮(Bun)、肌酐(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糖(Glu)、体重指数(BMI)等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异常ACR组的年龄、尿酸、ACR、C-IMT、24小时平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及脉压均高于正常ACR组(P<0.05);且C-IMT与ACR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微量白蛋白尿和颈动脉IMT密切相关,提示微量白蛋白尿不仅和老年高血压肾脏病变有关,也是亚临床期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  相似文献   
65.
糖适平诱导离体大鼠胰岛β细胞脱敏及敏感性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适平诱导离体大鼠胰岛β细胞脱敏及敏感性恢复的规律。方法 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25mg/kg)腹腔一次注射并高热量饮食的方法建立肥胖2型糖尿病模型,观察不同剂量的糖适平(500、1000、1500ng/m1)在不同作用时间对正常和2型糖尿病鼠离体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了解糖适平对胰岛β细胞脱敏及敏感性恢复的条件。结果 500、1000ng/ml的糖适平刺激正常鼠胰岛β细胞能于2h时产生胰岛素分泌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而1500ng/ml糖适平则无此现象;不同剂量糖适平预处理的正常鼠胰岛β细胞对相应剂量糖适平的即刻刺激均无反应,10min短期脱敏不能使胰岛素分泌恢复,20h长期脱敏,胰岛素分泌在500ng/ml糖适平刺激时能完全恢复。结论 鼠胰岛β细胞对糖适平诱导的脱敏作用及敏感性恢复具有时问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对老年人快速性心律失常 (合并或无心脑血管疾病的房性和室性早搏及心动过速 )相关临床症状的治疗效应和安全性。方法 :90例合并或无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 ,按照治疗组与对照组 2∶1的比例随机给予稳心颗粒或心律平治疗。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进行临床症状等级评定并进行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检查 ,并做心电图检测。结果 :稳心颗粒对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相关临床症状的缓解率优于对照组 (稳心颗粒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 89 8% ,心律平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 78 5 % ,P <0 0 1) ,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 ,且两组副作用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稳心颗粒对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相关症状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3组不同月龄SD大鼠糖脂代谢指标变化,了解在基础及葡萄糖刺激下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结构变化与老龄糖耐量减退的关系,探讨老龄糖耐量受损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细胞体视学、透视电镜等方法观察5~6、11~12、20~24月龄SD大鼠胰岛及胰岛β细胞形态及胰岛素分泌水平;将胰岛β细胞分离后与两种不同质量浓度的葡萄糖培养,观察葡萄糖刺激下老龄大鼠β细胞胰岛素分泌水平。结果20~24月龄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有增高;11~12、20~24月龄大鼠血清中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显著增高;对葡萄糖刺激出现峰值降低、达峰时间延迟;胰岛β细胞体积增大和细胞内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老龄胰岛β细胞内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空泡变性。从11~12月龄大鼠开始,胰腺中平均胰岛面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但每个胰岛中平均胰岛β细胞的面积比例却有增加。结论老龄鼠在空腹血糖正常时即已具备胰岛素抵抗的某些特征;老龄大鼠胰岛β细胞虽然有面积比例增大,但β细胞基础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减低。提示一旦糖代谢受损出现糖尿病,应尽早考虑胰岛素治疗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8.
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前的初始血流与临床结果密切相关。本文就几种冠脉初始血流的评价方法、初始血流对AMI患者预后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影响及其病理生理机制,改善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冠脉初始血流的治疗策略等几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9.
肌少症是一种以肌肉量减少、伴有肌肉力量和(或)躯体功能减退为特征的老年综合征。近年来肌少症已成为老年医学研究的热点,对肌少症血清生物标志物的探索也取得了新进展。本文全面综述了肌少症的相关血清生物标志物,除传统的炎症相关生物标志物外,重点探讨了肌肉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氧化应激相关生物标志物、营养相关生物标志物、内分泌相关生物标志物、神经肌肉连接(NMJ)功能障碍相关生物标志物、小分子核糖核酸(MicroRNA)标志物等对诊断肌少症的潜在价值。鉴于肌少症的表型和致病机制复杂,难以通过单一生物标志物反映,整合多种生物标志物和其他临床特征的临床预测模型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0.
正确选择炎症性肠病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华田 《胃肠病学》2007,12(3):132-134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治疗上也缺乏特异有效的药物旧。因此,为研究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治疗药物.建立理想的、类似于人类IBD的动物模型就显得非常重要。理想的IBD实验动物模型应具备如下特点:①肠道炎症的发生、病程、病理和病理生理学改变与人类IBD相同或相似;②实验动物具有明确的遗传背景:③以已知抗原易于诱导免疫反应;④传统IBD治疗药物治疗有效;⑤实验动物在没有遗传或化学药物干预的情况下。常能自发形成肠道炎症。然而,实际上很少有如此理想的动物模型。应当明确的是,目前所建立的所有IBD动物模型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IBD动物模型.而只能称为肠道炎症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