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16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分析抗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中通过针顶距(K-wire apex distance,KAD)控制尖顶距(tip apex distance,TAD)的可靠性。[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月,对4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行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测量术中KAD与术后TAD并行相关分析。[结果]42例患者获得6~18个月随访,平均10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11~23周,平均13周,术中针顶距(KAD)13~31 mm,平均21.75 mm,术后尖顶距(TAD)18~35 mm,平均24.61 mm。1例脑梗塞复发,无感染、螺旋刀片退出断裂及切出股骨头、深静脉血栓、髓内钉断裂、股骨干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中通过C型臂X线机正侧位测量导针尾端至关节面的距离之和(KAD)可获得有效TAD控制,对预防螺旋刀片切出股骨头等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髋臼钛板加颗粒植骨治疗髋臼严重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髋臼钛板加颗粒植骨治疗髋臼严重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该技术治疗27例患者,髋臼骨缺损分型(AAOS分类)Ⅰ型6例,ⅡC型4例,Ⅲ型17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37分,术后根据临床及x线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该方法重建髋臼,术后假体脱位1例,原因是重建钛板前倾过多与大粗隆发生撞击,经凿去部分粗隆骨质消除撞击因素后治愈。其余病例无并发症,平均随访3a,Harris评分平均87分。X线无1例患者的髋臼骨床、移植骨、重建钛板和聚乙烯内衬交界面出现透亮带。[结论]髋臼钛板加颗粒植骨可有效修复髋臼骨缺损,为假体提供坚强的初始固定,具有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成肌细胞种植于聚乳酸聚乙酸共聚物(PLGA)支架上,软骨定向诱导后植入比格犬体内修复半月板缺损的可能性.方法 将来源于比格犬的成肌细胞培养传代至第4代,收集后以5.0×106细胞/cm3材料体积密度将细胞接种于PLGA支架中,含50 ng/ml软骨源性形态发生蛋白-2(CDMP-2)和20 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软骨诱导培养基培养14 d.然后将细胞-支架复合体植入24只比格犬半月板缺损模型中,术后4、8、12周取材,采用大体观察、组织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力学作为评估指标.结果 术后4、8、12周各项检测结果显示PLGA支架材料逐渐降解吸收,而成肌细胞可逐渐合成分泌新生胶原,并最终形成半月板样纤维组织,而对照各组缺损区则仅见少许纤维组织样的修复组织.结论 利用成肌细胞经体外扩增及细胞因子刺激后,以PLGA支架为载体,按一定的细胞密度复合培养后,植入关节腔内修复半月板局部缺损的方法,是一种较为可行的修复半月板损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明确利福平对糖皮质激素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 cell, BMSC)成脂分化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Sprague-Dawley大鼠BMSC并随机分为4组: 5μg/ml利福平+10-6mol/L地塞米松(A),PBS+10-6mol/L地塞米松(B),5μg/ml利福平(C)和PBS(D)。分别应用罗丹明123结合流式细胞仪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μg/ml利福平对BMSC的P糖蛋白活性和胞内地塞米松蓄积浓度影响。各组孵育14d后,分别进行油红O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染色,定量检测三酰甘油含量、碱性磷酸酶活力、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 mRNA和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mRNA表达。结果 利福平减少BMSC胞内罗丹明123强度和胞内地塞米松蓄积量(P<0.01)。B组诱导BMSC成脂分化、PPARγ mRNA表达增加和三酰甘油含量升高。A组、C组和D组BMSC未发生成脂分化,PPARγ mRNA表达增加和三酰甘油含量无统计学差异。A组BMSC碱性磷酸酶活性和Runx2 mRNA表达最强(P<0.01),B组碱性磷酸酶活性和Runx2 mRNA表达下降(P<0.01)。结论 利福平上调BMSC的P糖蛋白活性,抑制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成脂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节段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后颈椎椎间高度及颈椎整体曲度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单节段ACDF治疗的119名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病例及影像学资料。通过使用患者的颈椎X线平片测量融合前后椎间隙的高度。同时测量侧位片上第2颈椎至第7颈椎的Cobb角,以评估颈椎的整体曲度。通过比较术前和术后的影像学资料,以说明置入椎间融合器对颈椎椎间高度和整体曲度的影响。结果 术后神经功能JOA及Nurick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前椎间前高度(anterior intervertebral height, AIH)和椎间后高度(posterior intervertebral height, PIH)均明显低于正常椎间高度(P<0.01),术后AIH明显升高,恢复正常;术后PIH与术前相比同样明显增加。术后颈椎曲度[(22.36±5.07)°]较术前[(16.53±6.85)°]明显增加(P<0.01),但是并未恢复至正常曲度。结论 ACDF手术能够完成有效的神经减压改善神经功能,并且该手术能够恢复颈椎退变节段的椎间高度及改善颈椎整体曲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解剖单束保残重建和ACL解剖双束重建治疗ACL损伤的手术效果。 方法随访2021年1月—2022年4月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200名,其中保残单束组100名,解剖双束组100名,进行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的评估,随访1年。 结果ACL保残单束组和解剖双束组在术后1年的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膝关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解剖双束组在术后恢复对抗性运动的比例较高(P=0.041)。 结论ACL解剖单束保残重建和ACL解剖双束重建在术后恢复日常生活的差异不明显,若进行激烈的对抗性运动,则ACL解剖双束重建可能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可吸收锚钉治疗伸指肌腱止点断裂伴远节指间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带线可吸收锚钉治疗急性伸指肌腱止点断裂伴远节指间关节脱位12例.结果 本组获随访3~9个月,术后手指功能良好,畸形完全得到矫正,疗效按Dargan功能评定法评定:优9例,良2例,可1例.结论 可吸收锚钉治疗急性伸指肌腱止点断裂伴指间关节脱位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为大鼠迷走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大鼠的膈肌功能提供显微解剖学依据。 方法 10只健康雌性SD大鼠在10倍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双侧膈神经、迷走神经及其分支。用数显卡尺测量迷走神经与膈神经在“膈神经主干起始平面”、“锁骨上平面”、“入膈肌平面”的相对距离,用读数显微镜测量各平面迷走神经和膈神经的直径。 结果 在颈部,迷走神经直径为(0.3284±0.0247)mm,膈神经直径为(0.2267±0.0164)mm,二者的相对距离很接近,无论是在“膈神经主干起始平面”还是“锁骨上平面”,平均都不超过2.5 mm;在“入膈肌平面”平面,迷走神经直径为(0.2912±0.0326)mm,膈神经直径为(0.2794±0.0282)mm,二者的相对距离较颈部远,左侧为(8.71±0.804)mm,右侧为(6.203±0.952) mm。 结论 (1)在颈部,迷走神经与膈神经的直径相差不大,相对距离很接近,二者可直接无张力缝合。(2)在入膈肌平面,迷走神经与膈神经的直径大致相同,相对距离稍远,但将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向上游离一段距离后仍可实现二者的直接无张力缝合。  相似文献   
20.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及随访疗效.方法 2006年12月-2008年9月运用MIPPO技术使用锁定钢板治疗36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男23例,女13例.根据AO/OTA分型:A2型4例,A3型10例,B1型5例,B2型11例,C1型3例,C2型3例.经肩前外侧横行或纵行做皮肤切口,纵行分离三角肌,探及骨折,直视下间接和直接复位.经骨表面肌肉下隧道向骨折远端插入锁定钢板,于钢板远端做纵行切口,远近端分别用锁定螺钉固定.术后定期随访,指导功能锻炼,并评定其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50.1±11.3)min,出血(76.3±18.7)ml,手术切口(4.5±0.8)cm.36例均获随访12~17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1.2)周.按Neer评分标准,总优良率为86%.结论 利用MIPPO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安全有效、创伤小、骨愈合时间短,能得到较好的影像学复位,术后疼痛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