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8篇
  免费   586篇
  国内免费   271篇
耳鼻咽喉   104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134篇
基础医学   276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1209篇
内科学   507篇
皮肤病学   98篇
神经病学   220篇
特种医学   282篇
外科学   488篇
综合类   1442篇
预防医学   598篇
眼科学   79篇
药学   940篇
  10篇
中国医学   599篇
肿瘤学   40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35篇
  2021年   235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237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343篇
  2013年   415篇
  2012年   478篇
  2011年   485篇
  2010年   525篇
  2009年   536篇
  2008年   524篇
  2007年   429篇
  2006年   391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283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91.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淀粉样变性诊断标记物131I-SAP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安全性。方法应用Iodogen法对SAP标准品进行131I标记;纸层析法测定131I-SAP的标记率与放射化学纯度。将131I-SAP分别于4℃和37℃新鲜人血清中0h,24h,48h,72h和96h,测定放射化学纯度,评价其体外稳定性。对131I-SAP进行热原、异常毒性等安全性实验。结果131I-SAP的标记率为70.6%,96h后的放射化学纯度仍大于90%。热原、异常毒性实验均为阴性。结论131I-SAP具有较好的体外稳定性,并且无热原及明显毒性反应,适合进一步临床实验及应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2.
目的观察妇产科学双语教学查房中PBL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60名实习本科生,随机分为PBL教学组和对照组各30例。PBL教学组采用PBL教学模式进行双语教学查房,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实习结束时对两组学生妇产科专业英语水平(包括听力、阅读和翻译)和临床实践能力(包括临床思维能力、医疗文书撰写能力)进行考核并评分。结果PBL教学组学生妇产科专业英语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妇产科学双语教学查房中PBL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3.
目的探讨以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为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靶点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ICU住院治疗的脓毒性休克患者。所有患者入住ICU后立即按脓毒症治疗指南要求给予EGDT治疗。根据转入ICU后6 h的ScvO2及Pcv-aCO2水平将患者分为高Pcv-aCO2组(ScvO2≥0.7且Pcv-aCO2≥6 mmHg,1 mmHg=0.133 kPa);低Pcv-aCO2组(ScvO2 ≥0.7且Pcv-aCO2<6 mmHg)。观察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特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差异。 结果共入选74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其中高Pcv-aCO2组28例,低Pcv-aCO2组46例。EGDT后高Pcv-aCO2组较低Pcv-aCO2组心排血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明显降低,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明显升高;转入ICU后6、24、48 h(T6、T24、T48)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血乳酸均显著升高;ICU住院时间明显延长,ICU病死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ScvO2达标后,以Pcv-aCO2<6 mmHg为EGDT靶点可改善患者的组织灌注及病情严重程度,降低ICU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率;增加CI可能有助于降低Pcv-aCO2。  相似文献   
194.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是患病率高、危害较大的肝脏疾病,与代谢综合征、肥胖、糖尿病密切相关。生酮饮食是一种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与适量蛋白质的治疗性饮食方式,可有效降低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水平。生酮饮食中脂肪占比较高,与MAFLD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对生酮饮食预防和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机制如改善胰岛素水平、降低体质量、改变肝线粒体代谢、改变肠道微生物组成、与有氧运动的协同作用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5.
目的:探讨处方前置审核系统在门诊药房中的实践经验,为临床安全、有效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总结北京某三甲医院门诊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6个月门诊处方合格率变化,并对医师的使用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该院依靠合理用药知识库及医嘱审核规则建立合理用药前置审核软件,采用信息系统、人工审核、处方点评、循证药学查询、临床沟通、及时更新规则相结合的方式,对处方实施"三次审查"的闭环式管理模式,门诊处方合格率从实施前的93.34%上升至98.31%(P<0.05)。门诊医师对该系统总体满意度达到了76.2%,对参与药师的满意度达到了81.6%。结论:该院门诊药房通过实施基于循证药学的处方前置审核系统,显著提升了门诊处方合格率,并且得到医师的认可,值得同行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6.
197.
目的 探讨适当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A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36例拟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行前瞻性研究,按所用对比剂浓度不同分为三组,所用对比剂浓度分别为320 mgI/ml、350 mgI/ml、370 mgI/ml,将扫描所得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重组,然后对重组后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并对主动脉起始部及同层面降部的CT值进行测量,对其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785,P=0.675).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的三组患者主动脉起始部CT值的分析结果为:F值=0.992、P值=0.376;主动脉降部CT值的分析结果为:F值=1.527、P值=0.224,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的三组患者主动脉起始部CT值的分析结果为:F值=1.206、P值=0.307;主动脉降部CT值的分析结果为:F值=1.703、P值=0.191,各组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适当低浓度对比剂(320 mgI/ml)能够满足冠状动脉CTA的诊断要求,在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98.
目的 探讨MSCT淋巴管成像在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PI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PIL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于直接淋巴管造影术后行胸腹部MSCT联合扫描,并行内镜检查,将MSCT图像和手术病理及内镜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6例患者MSCT淋巴管成像均能清晰显示病变肠管及肠管以外病变,肠管扩张14例,肠壁增厚13例,胸腔积液5例,腹腔积液7例,心包积液3例,肠系膜水肿12例,肠系膜结节6例,腹腔淋巴管瘤2例;肠淋巴干反流7例,腰淋巴干反流13例,胸膜及肺内淋巴反流3例,心包纵隔淋巴反流3例,纵隔肺淋巴反流4例,T8以下水平胸导管梗阻1例,胸导管出口梗阻14例.结论 MSCT淋巴管成像可以清晰显示PIL肠管本身及肠管以外病变的部位、范围及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9.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肺栓塞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血管外科诊断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资料,其中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0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01例,女性107例,平均年龄(59±16)岁.利用肺动脉CT血管造影、肺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或肺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筛查肺栓塞,并评估其肺栓塞程度.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发生肺栓塞程度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20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70例发生肺栓塞,总体发生率为33.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下肢深静脉血栓范围(x2=17.286,P=0.004)、下肢深静脉血栓部位(x2=15 602,P=0.008)对肺栓塞的严重程度有影响.年龄(x2=7.099,P=0.260)、性别(x2=7.014,P=0.067)、明显血栓危险因素(x2=3.335,P=0.345)对肺栓塞的严重程度无影响.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栓塞的程度随着下肢深静脉血栓范围的扩大和部位的增加而加重,髂股静脉血栓(OR =6.172,95% CI:1.590 ~ 23.975,P=0.009)、双下肢深静脉血栓(OR=7.140,95% CI:2.406 ~ 24.730,P=0.001)是肺栓塞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双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发生严重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这些高危患者应更加注重肺栓塞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