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6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79篇
预防医学   1618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4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国慢性病控制中膳食关键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膳食结构对健康的影响,探讨预防人群慢性病和促进健康的膳食关键因素。方法以“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为基础,首先根据粮谷类食物供能比、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脂肪供能比等膳食结构指标的人群分布及已有的推荐标准,将人群分为若干水平组,然后采用协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组别在调整年龄、性别、地区等因素后常见慢性病指标的差异,并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控制混杂因素(年龄、性别、地区、能量摄入、非睡眠静态牛活时间等)后,人群慢性病患病率随膳食结构变化的趋势及不同膳食结构下人群患各种慢性病的相对危险度(OR),进行趋势检验。结果随着粮谷类食物供能比的增加,人群体重指数(BMI)、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月日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下降,患超重、肥胖、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风险显著降低,人群低体重患病率则上升;随着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的增加,人群BMI、TC、LDL—C水平下降,相应人群超重及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患病风险越低,但在粮谷类食物供能比〉75%时,人群低体重患病率则明显卜升;而脂肪供能比越高,人群BMI、TC、LDL—C水平均显著上升,相应人群超重及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患病风险也增加,人群低体重率则降低。结论保持粮谷类食物占适宜比例的膳食结构,坚持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对于维护健康和预防慢性病具有重要意义;现有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如能加以适当调整,是一种较好的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62.
营养素参考值在食品营养标示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食品种类、规格等的日益增多和消费者经济收入与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反映食品营养特性的营养标签成为促进销售和指导膳食的重要工具。1985年,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AC)提出将营养素参考值(nutrient reference values,NRV)专门用作食品营养标签标示营养素日需要量的参考值,开启了食品标签营养标示规范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3.
北京市城区小学生体形认知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北京市城区小学生体形认知现状,为制定儿童肥胖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2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428名北京市城区小学生,其中男生2316名,女生2112名,年龄8~14岁。利用Ma体形图对儿童的体形现状进行研究,同时测量身高、体重等指标。结果调查对象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3.1%和14.4%。男、女生的理想体形评分均数分别为3.5和4.4,男生高于女生。男、女生的体形不满意度评分均数分别为1.0和1.3,女生对自己的体形更为不满。学生对体形的不满意度为肥胖组>超重组>非超重组,男生对标准身材男生和标准身材女生的评分高于女生。分别有6.6%和1.0%的儿童选择特别胖的体形作为自我体形认知和理想体形认知。结论北京市儿童的体形认知与西方的研究相似,但北京市儿童对肥胖更为宽容,需从儿童体形认知方面采取干预措施以防止儿童肥胖的流行。  相似文献   
64.
四川省阿坝州藏汉羌族学生膳食营养评价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四川省阿坝州少数民族中小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为改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膳食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7~18岁藏、汉、羌族男女学生1 651名进行24 h膳食回顾调查,对其膳食质量及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藏、汉、羌族学生能量摄入普遍不足,各个年龄组未达到RNI的比例均在60%以上。能量主要来源为碳水化物,蛋白质和脂肪供能比偏低;3个民族学生钙摄入量普遍明显不足,低于AI值者超过97%,低于1/2 AI值者占63.2%~93.6%;维生素A、硫胺素和核黄素、维生素C、维生素E均摄入不足,并随年龄增大而加重。3个民族学生能量摄入无明显差异,碳水化物摄入量藏族明显高于汉、羌族;其余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藏、羌族均低于当地汉族,藏族最低。膳食平衡指数评价膳食质量表明,膳食质量距不为0,负端分均在27~32分之间,属中等偏下水平,各族学生蔬菜、水果、奶类和豆类、动物性食物均摄入不足,谷类摄入偏高;食物种类汉族优于藏、羌族,女生优于男生,但总体单调。结论四川省阿坝地区藏、汉、羌族学生营养摄入普遍不足、膳食质量差,藏、羌族学生更需营养改善。  相似文献   
65.
目的了解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藏、汉、羌族儿童少年骨骼生长发育状况,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测量四川省阿坝州7~18岁藏、汉、羌族1 822名男女儿童少年的身高、坐高、前臂长和膝高4项指标,并对其骨骼生长发育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藏族男女儿童少年各项指标均大于当地羌、汉族,其中7~9岁和17~18岁2个年龄段尤为明显;与全国学生平均身高相比,藏族低于全国城市水平,高于乡村水平,羌、汉族与全国乡村水平相当;除藏男9岁组和藏女7岁组外,3个民族儿童少年身高均低于四川省同年龄组平均水平。结论四川省阿坝州藏、羌、汉族男女儿童少年骨骼生长发育较差,建议加强体育锻炼,改善生活环境和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6.
我国中小学生学习日平均活动时间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分析在校中小学生学习日的日常活动模式,发现存在问题,为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使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对我国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中专生11 438人(男生6 067名,女生5 371名)1周的上课、做作业、上下学交通、户外活动、锻炼、做家务、久坐少动以及睡眠等8项活动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国小学生、初中生、高中/中专生平均每个学习日学习时间分别为5.97 h,7.22 h,7.63 h,进行户外活动、锻炼以及做家务等体力活动总时间分别为2.07 h,1.93 h,1.78 h,久坐少动的时间分别为2.08 h,2.09 h,2.54 h,睡眠时间分别为9.08 h,8.53 h,8.15 h。结论性别、年龄和地区影响中小学生的日常活动模式,应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7.
在目前的免疫技术中,抗独特型抗体的研制是一种可行的免疫原替代技术。抗体的独特型是指存在于抗体分子上的独特型抗原决定簇的总称,它反映抗体分子的多样性。独特型抗体(Ab1)是指具有独特型抗原决定簇的抗体,而抗独特型抗体(Ab2)是指针对抗体的独特位产生的抗体。该技术首次出现于1974年,Jeme在Bumet的细胞克隆选择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名的免疫网络学说,在Jeme提出免疫网络学说的基础上,Nisonoff和Lamoyl明确指出,抗独特型抗体实质上能替代抗原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是近年来生物技术研究的一个热点,尤其作为人、畜疾病防治的一种新制剂,已展示出十分诱人的前景。  相似文献   
68.
我国居民看电视时间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了解我国居民看电视的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使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对我国6岁及以上居民66601人(男性32254人,女性34347人)的看电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92.1%的居民看电视,城市居民(94.3%)看电视的比例高于农村(91.2%),男性(93.0%)高于女性(91.2%),18~59.9岁居民高于其他年龄组居民。居民平均每星期看电视的时间是2.1小时,其中城市(2.3小时)高于农村(2.0小时),18岁及以上居民高于18岁以下居民,男女间差别不大。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小于1小时、1~2小时、2~3小时、3小时及以上的居民所占比例依次为13.9%、25.5%、34.6%和26.0%。结论我国6岁以上居民绝大多数看电视,看电视时间2小时及以上的居民所占比例比较高,不同年龄、性别、城乡居民看电视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9.
目的应用平衡膳食指导手册在样本人群中进行营养干预和宣传教育,并对其应用情况进行评估。方法应用膳食质量快速评价表进行膳食质量快速评价,应用平衡膳食指导手册进行结果反馈、营养宣传教育和干预指导,分别应用自填问卷法和专题小组讨论法对平衡膳食指导手册进行研究对象和调查员评估。结果对414名研究对象所提的18条建议中,第1位的为“增加谷类食物品种”,建议率为95.9%;参加研究对象评估的380人中,96.6%表示可以接受这种膳食指导形式,82.4%表示在今后生活中能按照平衡膳食指导手册来调整膳食;调查员评估认为,使用平衡膳食指导手册对评价结果进行及时反馈,“既能够让研究对象了解自身膳食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又能对研究对象的食物摄入中存在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膳食指导”。结论平衡膳食指导手册是进行营养干预和宣传教育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70.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微生物实验室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微生物实验室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相关资料和总结微生物实验室实际工作经验提出应对方案。结果:通过研究,提出了建立预案、进行人员培训、对仪器设备不断进行更新配备与核查、适量储备消耗性材料、选择合适的方法、充分利用当地医疗机构的资源、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设施及与流行病学医生等合作与沟通的一整套方案。结论:微生物实验室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采取上述方案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变被动为主动,从而认为该方案是安全有效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