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建立(足母)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足的有限元模型,探索足第1跖楔关节在矢状位的角度变化对前足跖骨头下的应力影响.[方法] 对(足母)外翻术后转移性跖骨痛患足进行CT扫描,利用VTK、Geomagic Studio 8.0、AN-SYS 13.0软件在计算机内构建右足三维有限元模型,静态直立加载人体重力,矢状位模拟第1跖楔关节角度分别在9°、12°、15°时,综合观察前足第1~5跖骨头下应力数值变化特点.[结果] 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应力分析,第2、3、5跖骨头下Von Mises应力呈增大趋势,内侧籽骨应力逐渐减小,外侧籽骨应力先减小后增大,第4跖骨头下应力先增大后减小.[结论]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第1跖楔关节对前足的应力影响,随着第1跖楔关节角度增加,前足外侧应力负荷有增大趋势.第1跖楔关节失稳可能是引起转移性跖骨痛发生的一个相关因素.临床医生对第1跖楔关节失稳应予以充分的重视,对于术前检查存在第1跖楔关节失稳,X线片有阳性表现的患者应向其交待术后出现转移性跖痛症的风险,并建议患者行跖楔关节融合术,以减少术后出现跖痛症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老年关节滑膜软骨瘤病(SC)的临床特征和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报导1例老年膝关节SC合并重度骨关节炎患者,实施游离体摘除+关节置换术。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和总结老年型关节SC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经验。结果术后随访5个月显示关节轻度肿胀,关节疼痛、弹响及绞锁等症状均消失,关节活动度、功能恢复正常;关节内未见明显高密度影,人工关节位置良好。结论老年型关节SC非常罕见,通常合并骨关节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易被漏诊或误诊。其临床诊断基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等综合分析。治疗原则为游离体摘除和滑膜切除术,根据SC的病理分级、骨关节炎程度和患者个体情况而决定手术方式:是否实施滑膜切除、关节镜探查术或关节置换术等。  相似文献   
53.
54.
55.
目的 探讨两种方法治疗65岁以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治疗的4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门诊病历号进行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关节腔注射组两组,各22例患者,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并进行>6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近期、远期疗效,并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近期、远期疗效比较,观察组为93.33%、91.67%,关节腔注射组为81.67%、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67,χ2=4.98,P<0.05),生活质量评价观察组各项指标也明显高于关节腔注射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六步按摩法联合老中医方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理想,患者生活质量评价质量高,且在社区推广起来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56.
(足,母)外翻合并第二跖骨头下疼痛的生物力学定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跖骨头下压力变化与蹰外翻合并跖骨头下疼痛的关系,并对引起第二跖骨头下疼痛的跖骨头下压力进行定量分析。方法采用由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生物力学实验室研制的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58名正常人(116足),32例(45足)拇外翻单纯合并第二跖骨头下疼痛患者,56例(102足)拇外翻无足底疼痛患者进行足底压力测试,将三组跖骨头下压力进行比较。采用病例一对照设计,研究压力与疼痛的关系,并对引起第二跖骨头下疼痛的压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蹲外翻单纯合并第二跖骨头下疼痛组分别与拇外翻无足底疼痛组及正常组比较,第二跖骨头下压力均明显增高(均P〈0.05);(2)第二跖骨头下压力高于正常组与第二跖骨头下压力不高于正常组比较,疼痛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OR〉3,OR95%CI〉1);(3)拇外翻合并第二跖骨头下疼痛组第二跖骨头下压力占体重的5.20%-7.29%。结论跖骨头下压力异常增高是跖骨头下疼痛的危险因素,第二跖骨头下压力超过体重的5.20%,极易出现跖骨头下疼痛。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通过采用多中心、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验证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治疗拇趾外翻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其在基层推广应用的一致性。方法自2006年1月~2007年6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北京电力总医院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以下简称望京医院、电力医院、广安门医院)三家分中心采用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共治疗拇趾外翻94足(望京医院31足;广安门医院31足;电力总医院32足)。患者年龄:31~75岁,平均57岁;女性92足,男性2足。术后随访周期平均12.5个月。均摄负重正位X线片,测量拇外翻角和第1、2跖骨角、胫侧籽骨位置,并行AOFAS及第一跖趾关节内侧VAS评分。根据分型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轻、中、重三组;比较三组术前、术后评价指标,验证该微创技术的有效性、科学性;并比较三家分中心拇外翻足的手术前后观察指标变化情况。验证该微创技术在三家分中心应用过程中的一致性。结果①三家分中心各项观察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均P0.01,有显著性差异;②三家分中心手术前后各项观察指标差值比较,均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在三家分中心推广应用,经临床验证,疗效肯定、可靠,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半月板损伤与滑膜皱襞综合征的鉴别诊断,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对67例经体检及MRI检查诊断为半月板损伤而关节镜检部分为滑膜皱襞综合征的患者,结合术前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用关节镜进行治疗。结果67例术前诊断为半月板损伤患者中,13例为滑膜皱襞综合征,51例为半月板损伤,3例为髌骨软化症。手术前后HSS评分为(53.20±7.42)和(61.70±7.48)分。结论半月板损伤与滑膜皱襞综合征在病史、症状、体征方面存在许多相似之处,术前通过临床仔细鉴别诊断,可以提高对两种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0.
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治疗小趾囊炎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治疗小趾囊炎的疗效。方法:2003年7月至2008年6月,小趾囊炎患者90例(160足),男3例(5足),女87例(155足);年龄17~76岁,平均49.2岁;病史1-32年,平均10.1年。采用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治疗和改良Coughlin疗效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术后均获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5.7个月。根据改良Coughlin疗效标准,优80例,良8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7.8%。2例出现延迟愈合,延长固定时间后截骨端愈合。结论: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治疗小趾囊炎方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