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89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33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164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观察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抑制白介素1β(IL-1β)和干扰素γ(IFN-γ)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对胰岛素分泌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胰岛素瘤细胞(NIT-1)至指数增长期,根据干预方案进行分组:正常细胞组、IL-1β/IFN-γ组、罗格列酮(RSG)或吡格列酮(PIG)+IL-1β/IFN-γ组、RSG或PIG+IL-1β/IFN-γ+GW9662组.采用Hoechst33342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变化、膜联蛋白V-FITC/PI检测凋亡率、ELISA检测胰岛素分泌,观察RSG和PIG对IL-1β和IFN-γ损伤β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 RSG或PIG+IL-1β/IFN-γ组凋亡率明显降低(14.0%、16.7%),与IL-1β/IFN-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3%,P<0.01);RSG或PIG+IL-1 β和IFN-γ+GW9662组凋亡率明显升高(41.4%、44.7%),与RSG或PIG+IL-1β/IFN-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样,RSG或PIG+IL-1β/IFN-γ组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能力(GSIS)明显恢复[(6.8±0.7)ng/ml、(5.9±0.9)ng/ml],与IL-1β/IFN-γ组(3.6±0.5 ng/mJ)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SG或PIG+IL-1β和IFN-γ+GW9662组GSIS明显降低[(3.9±0.4)ng/ml、(3.6±0.3)ng/ml],与RSG或PIG+IL-1β/IFN-γ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ZD可以抑制细胞因子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和恢复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半胱氨酸水解酶-3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2.
背景:在骨组织中,护骨素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和活性,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素配体的主要作用为刺激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活性,抑制破骨细胞的凋亡。护骨素/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素配体在破骨功能调控中起重要作用。近来研究发现脂联素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脂联素与骨代谢相互偶联。但脂联素对破骨细胞的作用不明。 目的:观察脂联素对成骨细胞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素配体和护骨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其对破骨细胞生成的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6/2008-12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研究所实验室完成。 材料:外科手术取正常成人髂前上棘松质骨用于细胞培养,临床标本由湘雅医院提供。 方法:分别用0,3,10和30 mg/L脂联素干预人成骨细胞48 h,检测护骨素和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素配体 mRNA与蛋白表达。并用脂联素干预成骨细胞与外周血单核细胞共同培养系统,观察其对破骨细胞生成的影响。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人成骨细胞护骨素和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素配体mRNA与蛋白表达,抗酒石酸磷酸酶染色确定为破骨细胞。 结果:脂联素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人成骨细胞护骨素 mRNA与蛋白质的表达(P < 0.05)。脂联素呈剂量依赖性促进人成骨细胞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素配体mRNA与蛋白的表达(P < 0.05)。脂联素干预成骨细胞与外周血单核细胞共同培养系统可诱导破骨细胞生成。 结论:脂联素可通过诱导成骨细胞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素配体表达、抑制护骨素表达,诱导破骨细胞生成。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人群血清睾酮与瘦体质量、体脂和骨密度的关系。方法:长沙地区各工作岗位的45~81岁绝经1年以上健康女性志愿者185例,每例受试者空腹抽血,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睾酮浓度。采用美国Hologic QDR-4500A型扇形束DXA仪,测量每例受试者腰椎前后位腰1至腰4及髋部总体面积骨密度(BMD), 单位g/cm2。用美国Hologic QDR-4500A型扇形束DXA仪作全身扫描测出头部、躯干、肋骨、骨盆、脊椎、上肢、下肢及全身的骨矿物含量、BMD、体脂含量和肌肉组织质量,结合测得的指标,计算出体质量、瘦体质量和体脂百分比。所有资料均输入电脑,应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睾酮含量与瘦体质量、总体脂及体脂百分比均不相关;血清睾酮含量与腰椎、髋部BMD正相关,校正年龄、绝经年限、体脂和瘦体质量后,相关性消失。瘦体质量与各个部位BMD呈显著正相关;总体脂含量与髋部BMD呈正相关,体脂百分比与全身BMD呈负相关。结论:保持一定量的瘦体质量有利于绝经后女性保持骨量,而补充雄激素尚需谨慎。  相似文献   
64.
去卵巢SD大鼠骨丢失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SD大鼠骨密度的随时间的改变情况及与体重变化的关系,方法151只SD大鼠,分为三组去卵巢组、假手术组及连续观察组。每隔一个月观察一次骨密度、体重、瘦重,比较骨密度、体重和瘦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和去卵巢对其的影响。结果连续观察发现14月龄时,SD大鼠密度达到最高值,到21月龄,无明显下降,体重与骨密度相关(n=126,r=0.418,P<0.01),但偏相关分析显示,体重与骨密度的相关系数r=-0.0557(n=126,P>0.05)。结论10~14月龄的SD大鼠是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的最佳月龄、SD大鼠的体重与骨密度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5.
观察人成骨肉瘤MG 6 3细胞分化特性及分化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在细胞培养的不同时间 ,用α 磷酸奈酚法测定碱性磷酸酶 (ALP)活性 ;放射免疫法测定骨钙素 (BGP)含量 ;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I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TIMP) 1基因mRNA表达 ;VanGieSon氏苦味酸酸性复红染色法染色细胞I型胶原。结果表明MG 6 3细胞接种培养第 7d后I型胶原基因表达较高。MMP 1表达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加 ,至第 2 4d达到高峰。第 1~ 9dTIMP 1表达量逐渐增加 ,其后基本恒定。ALP活性第 0~ 12d逐渐增高 ,至第 12d达最高 ,其后逐渐下降。第 18d后 ,细胞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结节形成 ,I型胶原结节染色较无结节处深。MG 6 3细胞具有成骨细胞表型特征。MG 6 3细胞生长分为细胞增殖、骨基质成熟、骨基质矿化阶段 ,且I型胶原 ,MMP 1,TIMP 1基因表达及ALP活性呈时间特异性。  相似文献   
66.
前言     
中国胰岛素分泌研究组第六次会议于2008年4月12日在长沙市举行,会议由中国胰岛素分泌研究组(CGIS)主办,施维雅(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独家赞助,主题为"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与2型糖尿病:机制与干预".  相似文献   
67.
首届湘雅国际糖尿病免疫学论坛会议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南大学糖尿病中心和《中国糖尿病杂志》社共同主办的首届湘雅国际糖尿病免疫学论坛于2006年4月28~29日在长沙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70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邀请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及国内在糖尿病与免疫学研究领域著名专家进行专题报告。现将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8.
复方尼尔雌醇片抗大鼠骨质疏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尼尔雌醇片(CNT)对大鼠骨质疏松的作用,并与其组分进行比较。方法:144只7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12组,每组12只;另外120只4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12组,每组10只。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比较CNT(每日0.039, 0.117, 0.39 mg/kg体重)及其组分(尼尔雌醇0.30, 0.09, 0.03 mg/kg体重或左炔诺孕酮0.09, 0.027, 0.009 mg/kg体重)3种剂量水平对维甲酸和去卵巢所致骨质疏松SD大鼠的作用。测定大鼠血钙、磷、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碱性磷酸酶(AL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全身骨密度(BMD)、离体左股骨BMD及股骨灰化后的钙、磷含量。结果:①用每日70 mg/kg体重的维甲酸灌胃或去卵巢均可成功制备大鼠骨质疏松模型。②CNT及其组分有抗两种大鼠模型的骨丢失作用;③CNT的作用强于同剂量的尼尔雌醇和左炔诺孕酮,且呈剂量依赖性。④在多数观察指标中,CNT大、中剂量水平的作用类似,故以中等剂量水平(0.117 mg/kg)为优选。结论:CNT可阻止维甲酸和去卵巢所致SD大鼠的骨丢失,其疗效优于其组分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 研究内生性血浆类固醇激素水平与男性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测定 80例男性冠心病患者的血浆睾酮 (TTT)、雌二醇 (E2 )及血脂 (含Tch、TG、HDL -c、LDL -c)水平 ,并与 60例健康男性对照。结果 ⑴男性冠心病患者的血浆TT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两组间E2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男性冠心病患者的TG、Tch、LDL -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1) ,HDL -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⑵TTT与LDL -c(r =-0 495 ,P <0 0 0 0 1)、TG(r =-0 3 69,P <0 0 0 1)、Tch(r =-0 2 83 ,P <0 0 0 1)呈负相关 ,与HDL -c(r =3 2 5 ,P <0 0 0 1)呈正相关。结论 低的血浆TTT水平可能是男性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这可能与内源性TTT减少引起的血浆脂质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0.
循证医学在糖尿病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循证医学虽然在临床的应用时间不长,但它已经广泛用于指导临床的实践。糖尿病是近代发病率迅速增长的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循证医学实践的不断发展,在糖尿病的诊断及降压、降糖、调脂治疗方面均提出了全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对于全面提高临床实践中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对于改善糖尿病人大小血管并发症的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