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93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2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目的分析3种手术方式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上海市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1例。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DHS组;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PFNA组;采用股骨近段锁定加压接骨板(PFLCP)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PFLCP组。观察3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PFLCP组和DHS组,术中出血量少于PFLCP组和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LCP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DHS组,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P0.05)。治疗后PFNA组髋关节功能各项评分高于PFLCP组,PFLCP组上述评分高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FNA组精力、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评分高于PFLCP组,PFLCP组上述评分高于D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PFLCP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DHS组(P0.05)。结论 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效果优于PFLCP和DHS,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更优,适宜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 建立骨质疏松性改良Evans分型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限元模型,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在不同表观骨密度和载荷下的生物力学特性. 方法 选择1例改良Evans分型为Ⅲ型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性,年龄为75岁,身高172 cm,体质量为70 kg.对患者股骨中上2/3段进行CT扫描,建立骨折模型并予虚拟复位,分别在此模型上搭载DHS(模型Ⅰ组)和PFNA(模型Ⅱ组)两种内固定物.每组分别考虑7种表观骨密度(70%、80%、90%、100%、110%、120%、130%的表观骨密度)及3种载荷(0.5、1.0、3.0倍体质量)下的受力情况,共有42种工况.比较各种条件下两组固定模型的股骨Von Mises应力峰值、内固定物Von Mises应力峰值及股骨单元失效率. 结果 在同一载荷下,模型Ⅰ组股骨及内固定物所承受应力、股骨单元失效率均大于模型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模型随着载荷的增加,股骨及内固定物所承受的应力、股骨单元失效率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3.0倍体质量载荷、70%表观骨密度下,模型Ⅰ组和模型Ⅱ组的股骨最大应力值分别为84.702、38.986 MPa,内固定物最大应力值分别为952.557、580.134 MPa,股骨单元失效率分别为3.25%、7.99×10-3%. 结论 对于骨质疏松性改良Evans分型Ⅲ型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固定较DHS固定具有明显的生物力学优势,固定强度更好,且不易导致内固定失效.  相似文献   
63.
目的 针对组配式固定平台型膝关节假体在临床使用中为适应骨骼解剖形态,经常出现股骨和胫骨侧假体不同型号配对情况,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不同配对假体接触表面的应力变化,了解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膝关节假体不同型号配对是否具有潜在风险.方法 选择美国DePuy公司PFC Sigma固定平台型膝关节假体为研究对象,选用股骨侧3号钴铬合金假体,胫骨侧2.5号、3号、4号钛合金金属托及对应尺寸的10mm厚度聚乙烯垫片.实验组:股骨侧3号假体选配胫骨侧2.5号假体(3/2.5配对)或4号假体(3/4配对);对照组:3号股骨假体对应3号胫骨侧假体(3/3配对).两组分别构建计算机有限元模型后,模拟双腿站立、平地行走、上楼梯情况下,对膝关节活动处于0°、10°、20°、30°、45°、60°、75°夹角时最大等效应力进行有限元分析,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最大等效应力差异.结果 实验组(3/2.5配对或3/4配对)最大等效应力高于对照组(3/3配对).其中模拟双腿站立时,3/3配对与3/2.5配对最大等效应力无显著差异(P>0.05),3/3配对与3/4配对最大等效应力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拟平地行走时,3/3配对与3/2.5配对、3/4配对应力值在0°~75°范围内各角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上楼梯时,3/3配对与3/2.5配对、3/4配对应力值在0°~30°范围内各角度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5°~75°范围内各角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验组(3/2.5配对或3/4配对)假体型号不完全匹配,假体接触面最大等效应力在不同膝关节活动角度和不同运动状态时增高,可能增加聚乙烯垫片磨损风险.  相似文献   
64.
骨质疏松性骨折由低骨量和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引起骨力学强度下降所致,股骨粗隆是其常发部位.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难度远大于非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难点在于如何采用合适的手术方法及内固定器械.该文就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手术治疗方法、手术方法个体化改进等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5.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成骨细胞(OB)在体外传代培养过程中DNA甲基化的差异,并分析BMSCs与OB成骨表型基因甲基化状态与其mR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方法检测BMSCs、OB基因组DNA中骨钙素(0C),Osterix(OSX)、Runx2等成骨表型和转录基因与抑癌基因p16的甲基化状态,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上述成骨表型基因的mRNA表达.同时以茜紊红染色法鉴定OB.结果 OC、OSX、Runx2基因在体外培养的各代BMSCs中呈高甲基化.状态,未检出这些基因的mRNA表达;在OB中,OC、OSX、Runx2基因均呈低甲基化状态,且相应基因mRNA均呈阳性表达.p16在BMSCs和OB中均呈低甲基化状态.BMSCs与OB分别在体外稳定培养5代,各代的成骨表型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和mRNA表达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DNA甲基化模式在BMSCs和OB中呈现出细胞特异性差异,且基因甲基化状态可能控制着相应基因的表型表达.在体外稳定培养、传代的条件下,BMSCs和OB均能呈现基因组稳定的特征,未发生明显的DNA甲基化模式的改变,为临床安全应用BMSCs莫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前瞻性对照研究先进韧带加强系统(LARS)人工韧带与自体骨-髌腱-骨(B-PT-B)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手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5年5月-2007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收治的ACL损伤患者41例.根据LARS韧带的使用指征和患者自愿的原则,分别选择LARS人工韧带(LARS组,18例)或自体B-PT-B(BPTB组,23例)作为重建ACL的移植物,并在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进行Lysholm、HSS(改良)、Tegner膝关节评分.结果 LARS组驻拐下地时间、弃拐行走时间以及恢复运动的时间分别为(3.0±0.3)d、(20.1±0.8)d和(3.0±0.2)个月,均显著短于BPTB组的(6.9±0.3)d、(35.1±2.1)d和(6.1±0.4)个月(P值均<0.05).LARS组术后3个月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HSS评分即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值均<0.05),而BPTB组术后6个月才较术前显著改善(P值均<0.05),两组术后12个月恢复均较理想.LARS组术后3、6个月时的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和HSS评分均显著高于BPTB组(P值均<0.05);术后12个月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LARS人工韧带较自体B-PT-B的手术创伤小,韧带强度高,更适合于关节镜下操作,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67.
Irreparable rotator cuff tears ( IRCTs ), due to fatty inifltration and tendon retraction of the rotator cuff, is a challenge for orthropaedic surgeons, especially surgeons of sports medicine. It also ...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手术矫治高弓马蹄内翻足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总结93例(110足)高弓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手术矫治的围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支持、一般护理、专科护理(指导术前功能锻炼、助步器使用、支具佩戴)、术后体位及观察、手术切口及石膏护理、术后疼痛评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系统康复训练、出院指导等。结果 93例(110足)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参照Garceau评价标准,优良率达到100%,均未发生VTE及术后内翻复发。结论围术期给予高弓马蹄内翻足患者全面、系统、有效的护理,对恢复正常步态、预防术后并发症及内翻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创伤性下颈椎不稳定的外科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1998年1月~2006年5月对77例创伤性下颈椎不稳定患者采用Allen—Fergurson下颈椎损伤分类方法,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及伴随损伤状况、神经学状态、致压物部位、有无伴随的创伤性椎间盘突出或损坏、有无伴随的小关节交锁脱位、损伤累及的节段及数目、患者的经济状况和自我要求来决定相应的治疗方案。采用前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进行下颈椎减压和重建,其中前路手术41例,后路手术28例,前后联合入路手术8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3年8个月(3个月~6年1个月)随访。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为屈曲.牵张型和屈曲-压缩型。术前平均JOA和VAS评分分别为10.5分和8.6分,术后分别为15.1分和2.8分。ASIA评分从术前的平均51.5分提高到术后最终随访时的65.2分。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ASIA神经功能评级平均提高1~2级,完全性脊髓损伤者无恢复。术前平均Cobb角、椎体前滑移距离、椎间隙高度分别为后凸23.0°、6.2mm和67%,术后最终随访时分别为前凸2.6°、0.4mm和94%。所有手术节段均完全融合。12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或合并症。结论应根据下颈椎损伤的类型并具体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和损伤节段的局部病理解剖及神经学状况来综合考虑最佳的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回顾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治疗,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 74例患者,其中男43例,女31例;年龄15~63岁,平均39岁.患者至少有半年以上的病史,有两次以上的反复扭伤史.所有患者均行6周以上的保守治疗.41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改良的Brostrom术12例,Myerson法8例,Chrisman-Snook法21例.对其他并发的病理问题需同时处:其中腓骨肌腱滑脱加固术6例,跟腱挛缩延长术9例,跟内翻截骨外移术8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清理打孔13例.结果 本组74例患者,通过术前的保守治疗,21例功能性不稳定的患者症状缓解,53例合并功能性不稳定和机械性不稳定的患者中,10例症状缓解,2例不愿意手术治疗,41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的随访中,有随访资料的39例;33例未手术的患者中,有随访资料的28例.共随访6~91个月,采用Roos功能结果评分法进行结果评判.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平均值为86.24,保守治疗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平均值为97.34.结论 本组74例患者,通过术前的保守治疗,21例功能性不稳定的患者症状缓解,53例合并功能性不稳定和机械性不稳定的患者中,10例症状缓解,2例不愿意手术治疗,41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的随访中,有随访资料的39例;33例未手术的患者中,有随访资料的28例.共随访6~91个月,采用Roos功能结果评分法进行结果评判.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平均值为86.24,保守治疗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平均值为97.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