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38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61篇
预防医学   176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71.
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其中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最为常见。以CAR-T 细胞治疗、免疫检查点阻断为代表的肿瘤免疫治疗,成为肺癌免疫治疗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但由于肿瘤免疫抑制性微环境、 肿瘤特异性抗原的缺乏以及耐药性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其临床治疗效果仍不理想,亟需探究肺癌相关新的分子靶点和分子机制。单细胞RNA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技术是在单细胞水平对转录组进行高通量测序的一项新技术, 可以研究单个细胞内的基因表达情况,从而了解细胞的功能和状态。利用该技术有望深入了解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发现新的肺癌治疗靶点,揭示肺癌耐药性产生的分子机制,进一步完善对患者的预后和风险评估,促进肺癌精准医学的发展。本文对 scRNA-seq在NSCLC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72.
目的:基于基因组学研究医院内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分布,毒力情况及同源性分析,深入阐明院内感染的分子机制,为多重耐药菌株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收集1株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耐药的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经培养鉴定,测定对常用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 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进行基因分型并行全基因组测序。根据基因测序结果,选择相关耐药基因在临床收集的另外50 株碳青霉烯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中进行扩增检测,验证其携带情况,对测序结果进行进一步的阐述。结果: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除粘菌素和替加环素外的抗生素全部耐药,测序结果显示该菌染色体基因序列全长5 468 925 bp,含有4个质粒(179 972 bp、141 377 bp、85 181 bp和20 247 bp),共有5 984个蛋白质编码基因,85个tRNA基因和25 个rRNA 操纵子。此外,该菌携带有大量参与编码多种抗生素的耐药基因。MLST结果显示,该菌基因型为ST11型,该菌大部分序列与之前在四川和杭州报道的菌株类似,最接近的是一株编号SCKP020029(NCBI Accession number:CP029384)的肺炎克雷伯菌。收集的另外50株碳青霉烯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确认均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ted-spectrum beta-bactamases,ESBLs),其中97%为ST11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结果显示分属3个克隆。在这些菌株中,耐药基因检出率分别为KPC-2(98%), SHV -11(98%),TEM -1(76%),CTX -M(76%),Oqxb1(66%),qnrS(70%),Int1(42%),sul1(82%),sul2(96%),iutA(88%), iucABCD(10%)和rmpA2(100%)。结论:实验结果揭示了院内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组学具有高度相似性,流行病学具有聚集性和散发性交叉的特点。抗生素耐药结果提示了细菌耐药中选择性抗生素耐药压力的作用效应,同时质粒耐药基因在细菌中的传播提示这些耐药菌在院内的传播以质粒传播为主,有效的院内感染监测、隔离和控制这类质粒的传播是减少这种细菌耐药感染必不可少的措施。  相似文献   
773.
脑卒中是成人因病致残的主要诱因,促进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至关重要。脑卒中后运动相关神经网络重塑介导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功能磁共振成像可以解析运动相关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重构。实验动物环境丰富化作为公认的促进卒中后功能修复的范式,可以用来揭示运动相关神经网络重塑的分子机制。本文主要对脑梗死后神经网络重塑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774.
血管重构促进心血管病病程进展,是导致心血管事件和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阻止病理性血管重构是防治心血管病并发症和改善预后的重要策略。传统观点认为血管外膜对血管起支持保护作用,而现在认为血管外膜是血管的信号分析处理中心,直接调控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在心血管病的血管重构特别是病程进展和转归中起关键作用。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是血管外膜的主要细胞成分,在血管重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主要论述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在血管重构中的作用与机制,特别是其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血管重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75.
目的:比较非靶向与靶向代谢组学在发现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生物标志物中的异同。方法:采集20例GDM患者及20例正常孕妇的血清样本,同时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和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比较两种技术的质控结果、代谢物检测情况及差异代谢物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种技术的质量控制均较好,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的系统稳定性更强。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显示,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的样本分布趋势能更好地区分GDM患者。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到的代谢物种类,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检测到639种,主要为脂质,而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仅检测到268种,主要为氨基酸及多肽类似物。靶向代谢组学分析检测到的柠檬酸的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983。结论:两种技术都可以筛选出具有一定诊断效能的生物标志物,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可覆盖更广泛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出的生物标志物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二者在生物标志物的筛选方面可以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776.
王迪  李现文 《护理学报》2023,30(8):23-28
目的 基于SEIPS模型解析养老机构护士对认知症激越行为的照护体验,为提升认知症激越行为照护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目的抽样法,对上海市5所养老机构14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及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感知认知症激越行为发病的复杂性、照护工作获益感与挫折感并存的悖论、激越行为发生现场的主动化多元应对、促进照护微系统伴随阻碍照护宏系统等4个主题。结论 养老机构护士需要充分认识激越行为诱发多因素性,管理者则亟需多措并举提升护士主动应对激越行为的能力,并持续优化机构微系统和宏系统建设,提升认知症激越行为照护品质。  相似文献   
777.
β?arrestin参与调节大量生理和病理进程,例如心血管和胃肠道系统疾病、肾脏和肺功能异常、炎症和代谢紊乱、骨矿物质稳态维持、生殖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随着对β?arrestin介导的信号通路不断深入地了解,G蛋白耦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偏爱性信号转导为研发更加高效、安全的高选择性药物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近年来G蛋白偏向型或β?arrestin偏向型配体不断涌现,尤其β?arrestin偏向型配体在治疗神经精神疾病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78.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lidocaine,Lido)对阿霉素(doxorubicin,Dox)引起小鼠心脏损伤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32只SPF小鼠随机分为Saline组、Dox组、Dox+Lido组、Lido组4组(n=8),观察并检测各组小鼠体重、生存率、多普勒血流成像、心电图、心脏超声,以及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肌钙蛋白(I cardiac troponin I,cTnI),心肌组织中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 9,MMP-9)、磷酸化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AMPK)、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Cx43)、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 3(recombinant 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ng 3,SOCS3)的含量。结果:与Saline组比较,Dox组小鼠体重、生存率明显降低,心率降低、QRS 波时限及 QT 间期延长,血浆 CK-MB、cTnI 值明显上升,心脏挛缩,心腔变小,TF、MMP-9 升高,心脏组织中 p- AMPK、SOCS3、Cx43表达减低;与Dox组相比,Dox+Lido组小鼠体重、生存率增加,心率上升,QRS波时限及QT间期正常,血浆 CK-MB、cTnI值处于正常区间,心脏大小未见明显改变,TF、MMP-9降低,心脏组织中p-AMPK、SOCS3、Cx43表达增加。结论:利多卡因能通过激活p-AMPK/SOCS3/Cx43信号通路和抑制TF/MMP-9高表达改善阿霉素诱导的急性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779.
多环芳烃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化石燃料的使用增加,多环芳烃在大气中的含量也随之升高。已有报道证明多环芳烃是儿童哮喘发病的潜在危险因素,但其具体致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代谢组学的发展为揭示环境污染物的毒理机制和疾病病因学提供了有力的研究手段。文章从代谢角度,特别是一碳代谢和色氨酸代谢两个方面综述多环芳烃通过改变表观遗传模式和激活芳烃受体,介导炎症并诱发儿童哮喘的机制。  相似文献   
780.
目的:通过 CRISPR/Cas9 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构建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lecithin-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 LCAT)基因敲入C57BL/6小鼠并与肝脏特异性表达Cre的转基因小鼠配繁得到肝脏特异性敲入Lcat基因C57BL/6小鼠模型。 为Lcat基因在肝脏相关代谢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提供动物模型。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Lcat基因敲入小鼠;利用肝脏特异性表达Cre的转基因小鼠与Lcat基因敲入小鼠交配得到肝脏特异性敲入Lcat基因小鼠;通过PCR法鉴定小鼠的基因型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和 Western blot 技术验证 Lcat 基因的 mRNA 水平和蛋白水平。 结果:PCR结果显示肝脏特异性敲入Lcat基因的小鼠模型构建成功;qPCR结果显示Lcat基因在肝脏中特异性高表达;WB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小鼠相比,LCAT蛋白在肝脏特异性敲入Lcat的小鼠肝脏中有明显更高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肝脏特异性敲入Lcat基因小鼠,为在动物水平探索Lcat基因在肝脏相关代谢疾病中的功能及相关发病机制提供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