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联合CK-MB检测对早期心肌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检测438例早期手足口病患儿治疗前后血清hs CRP与CK-MB水平,并与45例健康儿童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HFMD患儿血清hs-CRP与CK-MB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经治疗后hs-CRP与CK-MB水平明显下降。同时,心电图检测异常者hs-CRP和CK-MB改变亦较心电图正常者明显。结论 hs-CRP为HFMD心肌损伤病变早期的敏感指标,CK-MB对判断HFMD所致的心肌损害有高度特异性,联合检测CK-MB与hs-CRP可以为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中国红树植物角果木中Dolabrane型二萜Tagalsins A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初步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H22肝癌实体瘤及H22肝癌腹水瘤模型,随机分为Tagalsins A高、中、低剂量组(20、10、5 mg.kg-1)、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环磷酰胺组(CTX 10 mg.kg-1),每组小鼠各10只。建模24 h后开始给药,Tagalsins A各剂量组给予Tagalsins A连续灌胃7 d,对照组灌胃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CTX组连续腹腔给予CTX7 d。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动物,计算抑瘤率、生命延长率、脏器指数;流式细胞术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TagalsinsA各剂量组小鼠H22实体瘤生长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慢(F=8.90,q=3.31~6.52,P〈0.01)。Tagalsins A低、中、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4.49%、35.37%、48.30%,其中Tagalsins A中、高剂量组抑瘤作用与CTX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q=2.85、1.01,P〉0.05)。Tagalsins A明显延长H22腹水瘤小鼠生存时间(F=17.06,q=5.45~11.26,P〈0.01);降低小鼠的胸腺指数(F=21.82,P〈0.01),而升高肝脏指数(F=121.84,P〈0.01)。Tagalsins A各组肿瘤细胞的凋亡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F=127 7.68,q=51.11~82.02,P〈0.01)。结论 Dolabrane型二萜Tagalsins A对小鼠H22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肿瘤的方法以及相关研究进展。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84例肿瘤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而且观察组对病情的有效控制率达到88.10%,也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中西医结合疗法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改善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帕歌斯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的70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帕歌斯)与对照组(双氯氛酸钠),治疗组36例接受帕歌斯+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对照组34例接受戴芬+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显效12例(33%),有效18例(50%),改善4例(11%);对照组:显效10例(29.4%),有效15例(44%),改善5例(14.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帕歌斯联合柳氮磺胺吡啶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以脊髓压迫为首发症状脊柱髓系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7年12月长征医院骨肿瘤科收治的经骨髓穿刺及病理证实的脊柱髓系肉瘤患者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15~54岁;肿瘤位于胸椎3例、腰椎2例。4例采取开放性外科手术治疗,出院后根据骨髓穿刺及病理结果,予以化疗及血液系统肿瘤规范化治疗;另1例行内科保守治疗(消炎镇痛、营养支持、化疗等)。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观察项目。结果 5例患者均有腰背部疼痛,伴下肢无力3例、双下肢不全瘫1例;X线检查均未见异常,CT和MRI表现为椎体骨质破坏或占位性病变。骨髓穿刺及术后肿瘤病理结果显示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5例患者均经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5例患者均获随访:1例术后行去甲氧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化疗5个疗程,并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目前已随访至术后28个月,患者一般状态良好、无肿瘤复发;另外4例经化疗后出现复发,均死于感染,生存期5~26.5个月。结论 以脊髓压迫为首发症状的髓系肉瘤病例临床罕见,其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出现误诊,骨髓穿刺及病理检查可确诊;当出现脊髓压迫表现时,建议早期行肿瘤切除神经减压术,术后辅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比较单弧弧形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与5野动态调强放射治疗(dIMRT)在具有球形或类球形肿瘤病灶的早期周围型肺腺癌中的剂量学特点,并探索单弧VMAT在该类患者中的适宜弧度。方法 收集具有球形或类球形肿瘤病灶的早期周围型肺腺癌患者32例,对所选病例行单弧180°和单弧360°VMAT以及5野dIMRT三种放疗计划设计,比较各参数值。结果 三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靶区剂量学要求。三组计划PTV的最大剂量(Dmax)、最小剂量(Dmin)、平均剂量(Dmean)、剂量均匀性指数(HI)及靶区适形度指数(C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双肺及患侧肺的平均剂量(MLD)、V5、V10、V20上,5野dIMRT组均低于其他两组单弧VMAT,单弧360°VMAT计划稍高于单弧180°VMAT组(均P<0.05)。三组计划之间比较脊髓D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野dIMRT组的脊髓Dmean最小,单弧360°VMAT组最大(P<0.05)。三组放疗计划在心脏V30、D1/3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野dIMRT组食管Dmean低于单弧VMAT组(P<0.05),单弧180°VMAT 组与单弧360°VMAT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野dIMRT组MU最小,单弧360°VMAT组最大(P<0.05)。结论 对于具有球形或类球形肿瘤病灶的早期周围型肺腺癌患者,首选5野dIMRT;就单弧VMAT计划而言,首先考虑弧度为180°。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高能X线照射对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 建立Lewis肺癌模型,将荷Lewis肺癌的C57BL/6 雄性小鼠35只随机分为照射组(n=18)和对照组(n=17),照射组接受30 Gy的X线肿瘤局部照射,对照组不接受照射,2周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中E-钙黏素(E-Cad)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照射组MMP-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E-Cad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t=9.53、20.68,P<0.01).结论 X线照射可能通过抑制肿瘤组织内MMP-9蛋白表达和促进E-Cad蛋白表达阻止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凋亡素2配体(Apo-2L)对射线诱导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耐药的肺腺癌H1975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肺腺癌H1975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药物组(凋亡素2配体组)、单纯照射组和药物联合照射组(凋亡素2配体+照射组),4组。同时,不同浓度的凋亡素2配体(200和228 ng/ml)作用于H1975细胞24 h后,均接受不同剂量的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1、1.5、2、2.5、3、3.5和4 Gy)。24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H1975细胞的抑制率。结果 MTT结果显示腺癌H1975抑制率随凋亡素2配体浓度增加而升高(χ2=136.17,P<0.05),凋亡率随凋亡素2配体浓度及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不同浓度t=5.12、6.38、7.89、9.27、11.77、14.12,P<0.05;不同剂量F=5.89、6.97,P<0.05)。放射增敏作用与放射剂量和药物浓度呈正比(不同浓度t=1.37、1.45、1.67、1.90、2.34、3.72,P<0.05;不同剂量F=26.74,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的凋亡率,结果显示药物联合照射组凋亡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02,P<0.05)。结论 凋亡素2配体对体外培养的腺癌H1975细胞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作用,且联合射线能明显提高腺癌H1975细胞的凋亡率。  相似文献   
49.
我们应用LFP方案即CF、5-FU、DDP对24例未手术或术后复发的晚期食管癌患者进行化疗,1~2个周期后配合放射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0.
我科收治的1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行第一周期化疗,使用紫杉醇后出现即刻过敏反应,经及时对症处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