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二氯化锶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二氯化锶(89SrCl2)和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多发性骨转移癌的疗效,将80例多发性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独使用放射性核素89SrCl2治疗)和B组(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各40例,观察治疗后骨痛缓解和生活质量的情况,比较转移病灶骨代谢的变化和血液毒性反应.结果显示,A组治疗后总有效率72.5%(29/40),B组总有效率77.5%(31/40),χ2=4.24,P<0.05.A组生活质量改善率65.0%(26/40),B组改善率82.5%(33/40),χ2=7.49,P<0.01.两组转移病灶骨代谢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45.0%和67.5%,P<0.05;血液毒性反应分别为22.5%和27.5%,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89SrCl2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多发骨转移癌,可以增加止痛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而不增加毒副反应,是一种较好的联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LKB1在胃癌组织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胃腺癌组织(胃癌组)、16例正常胃黏膜组织(正常组)和21例癌旁胃黏膜组织(癌旁组)标本LKB1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LKB1正常组100.0%强阳性表达,癌旁组61.9%强阳性、38.1%弱阳性表达,胃癌组46.7%弱阳性表达,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60.412,P〈0.001)。胃癌组LKB1阳性表达与pT分期及分化程度有关(χ2=9.386、4.275,P〈0.05),与病人年龄、性别、大体分型、解剖位置及淋巴结有无转移无关(P〉0.05)。结论 LKB1基因表达与胃癌存在密切关联,检测其在胃癌组织或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可为胃癌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作为现代影像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超声医学在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结合的今天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也是每个医学生诊断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宋婷婷  卢琳  鞠芳 《中国临床研究》2014,(10):1222-1223
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49例不能或不愿手术的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替吉奥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25例,对照组(单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24例。两组均采用三维调强适形放疗,每周5次,每次2.0 Gy,总剂量为60~66 Gy。联合组在放疗第1天开始口服替吉奥胶囊40 mg/m^2,2次/d,14 d为1个疗程,休息1周后继续口服第2个疗程。结果联合组和对照组放疗结束时获得有效率分别为88.0%和54.2%,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作用主要为放射性食管炎、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伤等,联合组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替吉奥联合三维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提高了老年局部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毒副作用轻,可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对胃癌细胞粘附、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MT)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利用小干扰RNA技术,在SGC-7901胃癌细胞中沉默HER-2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及Western blotting法验证HER-2的沉默效果,并将实验分为空白组、空载体组和HER-2沉默组;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粘附能力,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Snail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GSK-3β、β-catenin、c-Myc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HER-2沉默组中HER-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空白组和空载体组(P<0.001),而空白组和空载体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和空载体组比较,HER-2沉默组胃癌细胞的粘附能力、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均显著下降(P<0.001)。HER-2沉默组胃癌细胞Vi...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叙事医学方法强化护士对癌痛患者的健康教育,并分析其效果。方法选取入住青岛中心医院肿瘤科的NRS≥4分癌痛患者544例,2012年7—12月收治的26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3—8月收治的28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给予癌痛规范化治疗和基本的疼痛健康教育,试验组在给予癌痛规范化治疗的同时利用叙事医学方法强化护士的健康教育水平,发现存在于患者自身的具体问题并针对性地解决,减轻患者疼痛。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 NRS)和自制的疼痛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和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为81.1%,对照组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士满意度为98.6%,对照组9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P<0.05)。结论叙事医学方法在临床治疗中能够辅助提高患者疼痛缓解率及其对疼痛治疗的满意度,在对患者疼痛的健康教育中有效,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治疗胰腺癌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居十大常见肿瘤的第10位。其早期症状不典型,待明确诊断时往往已是肿瘤晚期,剧烈腹痛是晚期胰腺癌的突出症状之,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睡眠质量。腹腔神经丛阻滞术是治疗胰腺癌顽固性疼痛的有效方法。我院自2006年1月以来对48例晚期胰腺癌顽固性癌痛病人进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糖尿病大鼠颈动脉窦隔离灌注异丙酚对血浆内皮素(ET)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健康清洁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 ~ 220 g,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的方法制备糖尿病模型.取糖尿病模型制备成功的大鼠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2):对照组(DC组)、低浓度异丙酚组(DP1组)和高浓度异丙酚组(DP2组).另取非糖尿病大鼠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2):对照组(NC组)、低浓度异丙酚组(NP组)和高浓度异丙酚组(NP2组).颈动脉窦隔离灌流K-H液(对照组)、含50 μmol/L异丙酚的K-H液(低浓度异丙酚组)和含100 μmol/L异丙酚的K-H液(高浓度异丙酚组),30 min后取股动脉血样,测定血浆ET和NO浓度.结果 与DC组比较,DP1组和DP2组血浆ET浓度降低,NO浓度升高(P<0.05);与DP1组比较,DP2组血浆ET浓度降低,NO浓度升高,NP1组血浆ET浓度升高,NO浓度降低(P<0.05);与DP2组比较,NP2组血浆ET浓度升高,NO浓度降低(P<0.05).结论 异丙酚可通过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局部作用降低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大鼠血浆ET水平,升高NO水平,且对糖尿病大鼠的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19.
彭宗玉  杜国威  王志海  李海鹰 《癌症进展》2016,14(11):1162-1164
目的 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磷脂酰肌蛋白聚糖3(GPC3)的浓度变化及对肝癌预后的作用.方法 收集肝癌患者50例为肝癌组,均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同期纳入5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比较健康组与肝癌组的血清SCCA和GPC3浓度,及治疗后肝癌患者不同疗效组及不同转移复发程度组的血清SCCA和GPC3浓度.结果 治疗前,健康组的血清SCCA、GPC3浓度低于肝癌组(P<0.05);治疗后,肝癌患者血清SCCA和GPC3浓度比较,有效组<稳定组<进展组(P<0.05),低复发转移倾向组血清SCCA、GPC3浓度低于高复发转移倾向组(P<0.05).结论 通过检测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血清SCCA、GPC3的浓度变化,将有利于判断疗效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并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下骨水泥填充加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转移癌伴病理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7年1月,对本院收治的32例骨转移癌伴长骨病理性骨折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术下锁定接骨板联合骨水泥填充治疗,记录术中出血量,分别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Enneking评分、Kanofsky评分评定术前、术后疼痛、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2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6个月,平均(32.54±9.76)个月。术后即刻92.86%(26/28)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减轻,VAS评分较术前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5,P0.05)。术后3个月Enneking评分(t=2.981,P0.05)和Kanof sky评分(t=3.147,P0.05)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Enneking肢体功能评分优良率85.71%(24/28),改善率为68.73%;Kanofsky评分改善率65.23%。末次随访生存率60.71%(17/28),死亡原因均为原发肿瘤。末次随访时,17例生存患者X线未出现骨水泥、内固定断裂和松动,骨端位置维持良好。[结论]动脉介入栓塞术下采用锁定钢板+骨水泥填充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伴四肢病理性骨折可明显减轻患处疼痛、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