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36γ(IL-36γ)是否能够增强体外培养的人CD8+T淋巴细胞分泌γ干扰素。方法: 经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健康人外周血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磁珠阳性选择富集纯化CD8+T淋巴细胞,分别用CD3单克隆抗体(mAb)+CD28 mAb,CD3 mAb+CD28 mAb+IL-12,CD3 mAb+CD28 mAb+IL-36γ以及CD3 mAb+CD28 mAb+IL-12+IL-36γ 4种因子组合刺激培养24 h和72 h。收集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分选富集的CD8+T淋巴细胞纯度以及γ干扰素的表达;采用实时PCR检测各组细胞IL-36受体(IL-36R)、γ干扰素和颗粒酶B mRNA的表达。结果: 人CD8+T淋巴细胞表达IL-36R;各组因子刺激的人CD8+T淋巴细胞形态没有明显差异;人CD8+T淋巴细胞经IL-36γ刺激后,γ干扰素、颗粒酶B mRNA表达上调;同时, IL-36γ和IL-12 具有协同刺激CD8+T淋巴细胞的作用。结论: IL-36γ能促进体外培养的人CD8+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并且与IL-12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2.
稀土对小鼠卵母细胞成熟和孤雌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稀土对小鼠卵母细胞发育、成熟和孤雌活化的影响 ,以评价稀土的生殖毒性。方法 以不同剂量的混合稀土连续 10d腹腔注射 ,超数排卵处理后收集小鼠卵母细胞 ,氯化锶孤雌活化处理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统计。结果  4 0 0mg/ (kg·d)以上的稀土处理对超排卵数、活卵数、成熟卵数和孤雌活化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结论 一定剂量的稀土对小鼠卵母细胞发育、成熟和孤雌活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提示稀土可能对动物和人的生殖细胞发育和受精等产生毒性。  相似文献   
93.
200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工作已于9月结束.我们仅就本年度预防医学基金项目的受理、评审、资助情况作一简要介绍,供今后申报预防医学基金项目的科研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94.
板蓝根中的抗病毒活性成分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寻找板蓝根中的主要抗病毒成分。方法:利用色谱法和结晶法对成分进行分离,鸡胚法为抗病毒活性检验法。结果: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2,4(1H,3H)喹唑二酮(Ⅰ)、表告依春(Ⅱ)、靛玉红(Ⅲ),其中Ⅱ显示出较强抗病毒活性?结论:表告依春为板蓝根抗流感病毒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95.
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的体内外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102)在体内和体外的生物活性。方法运用3T3BALB/c细胞和大鼠CCl4肝纤维化模型对K102在体内体外的生物活性进行测定。结果体外生物活性检测:K102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bFGF对K102有一定拮抗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性;体内生物活性检测:治疗给药组血清ALT,AST和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较CCl4模型组明显改善。病理组织学检查见K102大、小剂量组肝细胞脂肪变性和水样变性比较轻,汇管区纤维组织仅有轻微增生。结论K102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肝细胞增生、合成代谢,以及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减少纤维组织增生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96.
目的 通过调查山东省放射工作人员血常规中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的平均值,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掌握山东省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现状,探讨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法,对2013年-2017年期间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1 2496名放射工作人员血常规中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的平均值、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2017年期间,山东省放射工作人员血常规中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的平均值及外周血染色体畸变率的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未观察到规律性变化,而微核率有呈逐年降低趋势(χ2=28.000,P < 0.05)。不同工种间比较,影像诊断组和X射线工业应用组血常规中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的平均值差异较大,其中白细胞平均值以探伤组最高,影像组次之,放疗组最低;血红蛋白平均值以工业辐照组最高,牙科组最低;血小板平均值以工业测井组最高,工业探伤最低。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分别以工业探伤组和工业辐照组最高,且都以牙科组最低。随工龄的延长,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平均值略有升高趋势,血小板均值略有下降趋势。微核率除岗前组相对较低外,在岗工作人员微核率随工龄变化趋势不明显。不同工龄水平,染色体畸变率未有统计学意义(χ2=0.209,P>0.05)。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可使机体受到一定的辐射损伤,其中放疗、介入和工业应用领域的放射工作人员是放射防护宣传和监督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97.
干细胞在脂肪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脂肪组织再生的关键因素在于种子细胞,深入认识脂肪组织工程的现状,分析和展望干细胞在脂肪组织工程中的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6—01,2006—06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slem cells,adipose tissueengineeing”,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干细胞在脂肪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09相关文献,98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11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98篇文献中,分别涉及脂肪组织中的细胞组成、脂肪组织工程的现状、干细胞的来源以及在脂肪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等内容。资料综合:软组织挫伤、肿瘤及先天畸形等都可能造成大量脂肪组织的缺失从而导致软组织缺损,种子细胞的选择、支架材料、细胞生存环境、将细胞重新植入损伤部位的方法是重建缺损软组织的重要环节。迄今为止,依然没有一种理想的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填充材料,而利用自体脂肪组织移植来治疗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尚不成熟。脂肪组织再生的关键因素就是种子细胞,干细胞因其自我复制、自我更新、多能分化的特点成为目前较理想的种子细胞。结论:前脂细胞和脂细胞移植是软组织重建的可行方法,而干细胞诱导生成脂肪组织应用于软组织重建虽然面临伦理和科技上的障碍,但由于它蕴含着巨大的潜力,有望成为推动脂肪组织工程发展的革命性力量。  相似文献   
98.
为了研制鼠抗人BTLA功能性单克隆抗体,以高表达人BTLA分子的基因转染细胞L929/BTLA为免疫原,常规免疫BALB/c小鼠,采用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进行细胞融合,并以基因转染细胞293T/BTLA和293T/mock作为抗原,筛选阳性杂交瘤克隆,经间接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反复鉴定和多次克隆化培养,筛选获得分泌特异性鼠抗人BTLA分子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Ig亚型快速定性试纸法、细胞核染色体计数、竞争结合抑制试验和T增殖抑制试验等对单抗进行生物学特性的鉴定。结果表明,成功获得一株持续、稳定分泌鼠抗人BTLA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8H9,该单抗可特异性识别基因转染细胞以及静止与活化T淋巴细胞上表达的BTLA分子,单抗8H9和BTLA交联后能显著抑制鼠抗人CD3单抗对T细胞激发的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Alzheimer病(AD)与血脂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2 5例AD患者和对照组30例健康老人的的血清ApoE、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AD组ApoE为(39±5 )mg/L、TG为(1.35±0 .31)mmol/L、TC为(4.4±0 .5 )mmol/L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3±8)mg/L、(1.5 5±0 .2 2 )mmol/L、(4.8±0 .6 )mmo1/L],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结论 AD患者体内存在血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研究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KIR2DS4等位基因分布及2DS4基因对无关供者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的影响.方法 采用基因测序(Sequenee-based testing,SBT)和TOPO-TA 克隆相结合的方法 ,对接受HSCT的75对HLA-A、-B、-Cw、-DRB1、-DQB1高分辨全相合的供、受者进行KIR2DS4等位基因分型,150名供、受者均为中国南方汉族人群,75例受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9例,其他恶性血液病3例.结果 150名供、受者中139例(92.7%)存在KIR2DS4基因,对2DS4基因全长测序后发现4个2DS4等位基因:KIR2DS4*00101、*003、*004和*007;109例(78.4%)存在2DS4*00101;2DS4缺失型(具有1个或缺失2DS4*00101基因)与完整型(具有两个2DS4*00101基因)的存在比率为1:2;发现3个KIR2DS4新基因.当供者KIR分型为B/x(40例)时,移植后总体生存率明显高于供者为A/A组(35例)[RR=3.1(95%CI 1.1~8.6),P=0.007];当供者为完整型(36例)时,移植后总体生存率低于供者为缺失型(39例)(P=0.031);在A/A组中,当供者为完整型(14例)时,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供者为缺失型(21例)[RR=9.0(95%CI 1.2~66.9),P=0.010],并以Ⅲ~Ⅳ度aGVHD尤为明显(P=0.006).结论 SBT与TOPO-TA基因克隆的高分辨分型方法可用于研究KIR基因家族多态性,并且移植前在HLA分型的基础上对供受者进行KIR2DS4基因分型,可能对临床选择合适的供者提供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