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7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肺癌诊断基因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筛选肺癌细胞恶性转化不同时期差异表达的基因,以期用于肺癌的诊断。方法 应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SSH)、测序、cDNA芯片(cDNA Miemarray)、northern blot。结果 利用SSH建立了永生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P2D)恶性转化不同时期差异表达基因的cDNA文库,其中,A消减文库(BEP2D细胞的cDNA为tester,α粒子照射BEP2D细胞后35代恶性转化细胞R15Hp35的cDNA为driver)有416个克隆,B消减文库(α粒子照射BEP2D细胞后20代转化细胞R15Hp20的cDNA为tester,BEP2D和R15Hp35细胞的cDNA混合后为driver)有301个克隆,C消减文库(R15Hp35细胞的cDNA为tester,BEP2D细胞的eDNA为driver)有586个克隆。对文库中107个克隆单向测序发现:19个克隆在GenBank中没有查到对应的同源序列,其它88个克隆共代表了76个不同的已知基因。然后,将3个文库中全部克隆的cDNA制作成cDNA芯片,用该芯片筛选了15例肺癌组织、5例肺癌旁组织和其他8种癌组织(肝癌、胃癌、食管癌、乳腺癌、白血病、子宫内膜癌、脑神经角质瘤和结肠癌)中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获得肺癌组织高于肺癌旁组织表达的eDNA26个,肺癌旁组织高于肺癌组织表达的31个,2者高于其他8种癌组织的分别为:肺癌旁组织中63个,肺癌组织中87个。将这208个具较大差异表达的基因重新制作成cDNA芯片,再选用临床上同一鳞癌病人鳞癌和鳞癌癌旁组织各1例与该芯片杂交,发现这些筛选出的基因的确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这些初步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有望成为肺癌诊断的侯选基因。  相似文献   
62.
患者女,43岁,右耳反复流脓伴听力减退5年,2004年11月1日入院。查体:右外耳道几乎完全被一肿物堵塞,其质地柔韧,四周光滑,与外耳道各壁无粘连。表面呈乳头状生长,颈淋巴结无肿大。纯音测听呈重度传导性聋。颞骨CT示右外耳道软组织影,鼓室呈含气腔,听骨链周围见有软组织影,但听骨链及鼓室骨质无破坏,乳突气化好,无炎症表现(图1)。肿物活组织检查为慢性炎症。  相似文献   
63.
目的:评估HPV检测、液基细胞学及阴道镜下组织活检在宫颈病变普查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对在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病人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细胞学阳性者进行HPV检测,并对其中HPV阳性的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分析我院门诊HPV感染患者宫颈病变的发病情况。结果:我院门诊就诊患者HPV的感染率为8.03%(846/10542),HPV阳性患者细胞学LSIL以上阳性率为66.1%(559/846),组织学CINⅠ以上阳性率为72.6%(614/846),两者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颈病变的发生集中在生育及性活跃期,即年龄31~40岁为发病高峰。宫颈病变的发生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HPV高危型以HPV16、18型为最常见类型。液基细胞学检查辅以HPV检测及阴道镜下活检可以大大提高宫颈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4.
对53例经手术切除的肺神经内分泌癌进行了病理形态学及临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根据分化程度,神经内分泌癌可以分为三型:高分化型(类癌)、中分化型(不典型类癌)、低分化型(小细胞肺癌)。在临床生物学方面,手术时肿瘤体积,高分化型为6.91cm~3,中分化型为23.82cm~3,低分化型为31.32cm~3,差别显著(P<0.05);中位生存时间,高分化型为78~ 个月,中分化型为30个月,低分化型为14个月,差异极其显著(P<0.001)。在病理形态学和超微结构上三型间亦明显不同,有加以区分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45例胃肠道间质瘤行临床病理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查CD117、CD34、SMA和S-100。结果:45例GIST中良性10例,交界性15例,恶性20例。细胞梭形或上皮样形或者两者混合存在,免疫组化CD117和CD34阳性率分别是91.1%和80%。结论:GIST是胃肠道常见的间叶组织肿瘤,有较为独特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CD117和CD34联合应用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66.
人Kringle1-5蛋白滴眼液抑制兔角膜新生血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人Kringle1-5(K1-5)蛋白滴眼液来观察其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效果。方法:随机将缝线法诱导单侧角膜新生血管的28只新西兰白兔分为两组。K1-5组给予人K1-5蛋白滴眼液点眼,PBS组给予PBS液点眼。观察两组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时间、最长新生血管、新生血管面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随机选择处死实验兔,取下角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K1-5组最早于3d,平均3.50±0.52d可见新生血管芽进入角膜缘,9~15d新生血管生长最为旺盛;20d时最长新生血管为4.38±0.27mm,新生血管面积27.51±4.19mm2。而对照组最早于2d,平均2.28±0.47d可见新生血管芽进入角膜缘,4~10d时新生血管生长最为旺盛;至20d时新生血管最长为7.33±0.46mm,新生血管面积为38.96±4.11mm2。两组角膜新生血管出现时间、最长新生血管、新生血管面积方面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不同时段里K1-5组角膜基质层缝线周围新生血管较少,局部有少量浆细胞及成纤维细胞;PBS组新生血管较多,局部有较多浆细胞、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K1-5组在不同时段里角膜组织中VEGF121阳性表达少于PBS组。结论:人K1-5蛋白点眼能够抑制缝线法诱导的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和生长。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索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PLEVA)的病因,寻求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2年中11例PLEVA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本组临床表现为全身泛发出血性丘疹为主的多形性皮疹;②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以淋巴细胞性血管炎,淋巴细胞、红细胞游入表皮为特征;③目前治疗以皮质类固醇激素、非甾体抗炎剂、环孢素较为有效。结论:环孢素可能是治疗重症PLEVA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8.
[目的]体内、外的许多感染模型证实,ANXⅠ介导糖皮质激素的抗炎症效应,被认为是糖皮质激素抗炎症效应中的第二信使。然而,ANXⅠ与原发性肺癌之间的相关性尚未知晓。本文对此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原发性肺癌标本中ANXⅠ的表达分布;蛋白组学方法描绘ANXⅠ在永生化、转化与恶性转化中的表达状况。[结果]ANXⅠ的表达分布与原发性肺癌的组织学分型相关(P<0.05);在永生化细胞中表达丰度低,转化细胞较高,恶性转化细胞中最高。[结论]ANXⅠ可能参与原发性肺鳞癌形成的启动或促进阶段,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乳腺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发病率很低 ,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与乳腺癌伴部分神经内分泌分化及无神经内分泌分化肿瘤的关系 ,包括生物学特性、形态特点和诊断与鉴别诊断 ,对乳腺癌的诊治有一定的理论和实用价值。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 :4例均为我院手术切除标本 ,经光镜、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证实为神经内分泌肿瘤 (NET) ,并除外转移癌的可能。 4例临床情况 :例 1,5 4岁。右乳腺外上限肿块 3个月 ,质中 ,活动 ,3cm× 2cm大小 ,肿瘤单纯切除。例 2 ,40岁。右乳腺包块 10年 ,渐增大 ,挤压乳头血性溢液 3个月 ,4cm× 4cm大小 ,乳腺单纯切除…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构建MARCH1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鉴定和纯化,为研究MARCH1在小鼠树突细胞(DCs)中的生物学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从小鼠尾部提取cDNA作为模板,采用特异的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MARCH1cDNA片段,经EcoR Ⅰ和BamH Ⅰ双酶切,连接于载体pMB-HA质粒上,构建重组载体,经双酶切和DNA测序分析检测重组载体构建结果,转化大肠埃希菌DH5α感受态菌、筛选阳性克隆、抽提质粒并进行纯化.结果 PCR获得与预期大小一致(约3900bp)的cDNA片段,成功构建重组载体pMB-HA-MARCH1,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MARCH1 cDNA片段正确插入该真核表达载体中.结论 成功构建含有MARCH1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