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乳腺癌特异基因(BCSG1)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CEF方案)前后乳腺癌组织BCSG1的表达,比较化疗前后肿瘤体积的变化情况,分析新辅助化疗前后BCSG1蛋白表达与肿瘤形态学变化的关系。结果23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肿瘤体积均有明显缩小,病灶缓解率(CR+PR)为84.4%;新辅助化疗后BCSG1mRNA表达水平亦明显低于化疗前(P〈O.05),BCSG1蛋白高表达率低于新辅助化疗前(P〈0.01)。结论BCSG1分子和蛋白水平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均明显降低,与新辅助化疗后疗效呈负相关(r=-0.584,P〈0.01),提示BCSG1可作为“三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2.
IL-10区域动脉灌注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浆IL-6和TNF-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L-10区域动脉灌注(LAI)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血浆IL-6和TNF-α的影响。方法以5%牛磺胆酸钠胰胆管注射(1 ml/kg)制成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IL-10(40 000 UI/kg)LAI,以生理盐水为对照,检测大鼠血浆IL-10I、L-6、TNF-α和淀粉酶。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血浆IL-10测不出,IL-6、TNF-α和淀粉酶分别为(17.5±1.3)pg/ml、(71.25±5.75)pg/ml和(885.4±136.3)U/L,AP大鼠血浆IL-6、TNF-α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IL-10 LAI则使AP大鼠血浆3 h和6h的IL-6、TNF-α明显降低,与生理盐水组及AP组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但12 h时二者明显升高,与生理盐水组及AP组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IL-10LAI使大鼠淀粉酶明显下降。结论IL-10 LAI能降低AP大鼠3 h和6 h时的IL-6、TNF-α,但后期(12 h)则使二者升高,同时能降低AP大鼠淀粉酶,IL-10有望成为AP综合治疗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83.
目的:检测NANOG蛋白在乳腺癌组织及良性乳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乳腺癌雌激素受体( ER)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乳腺癌标本160例及50例良性病变乳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ANOG和ER在乳腺癌及良性乳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意义。结果 NANOG在乳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是45.6%,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和良性乳腺病变组织不表达NANOG蛋白。 NANOG阳性表达与患者年龄、月经状态、肿块大小无相关性(P>0.05),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TNM分期有显著相关性(P<0.05)。淋巴结转移和复发病例的乳腺癌组织NANOG呈强阳性表达。 NANOG阳性组ER的表达率是47.9%,NANOG阴性组ER的表达率是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NANOG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说明其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且预示患者不良预后。 NANOG阳性乳腺癌组织雌激素受体ER表达率低。  相似文献   
84.
胃错构瘤性内翻性息肉属于罕见胃息肉,目前国际报道例数少,国内目前报道3例[1]。由于其内镜下表现不典型,初诊困难,常常会误诊为囊肿、血管瘤、异位胰腺等其他黏膜下肿物病变,需要术后病理协助诊断。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近期确诊 1 例胃错构瘤性内翻性息肉并行内镜黏膜 下 剥 离 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现将其内镜特点、  相似文献   
85.
颅内孤立性浆细胞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颅内孤立性浆细胞瘤1例报告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内科李剑,范嘉琏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张志宏女性,21岁。因持续性头痛半月,伴发烧10天,昏迷半天入院。入院后给予降颅压、脱水、抗炎等对症治疗无效死亡。患者死后因诊断不清,行尸解。结果见脑膜明…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结肠组织内TNF-α、IL-1β、IL-6水平变化及中药结肠康泰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结肠康泰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制实验性结肠炎模型,检测各组肉眼和组织病理学记分、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TNF-α、IL-1β、IL-6含量。结果:模型+结肠康泰组大鼠结肠肉眼及组织学损伤记分、MPO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结肠组织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结肠康泰组TNF-α及IL-6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而IL-1β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结肠康泰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可能涉及到结肠组织细胞因子TNF-α、IL-6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7.
一种直接评价HPV16L1抗体活性的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以pcDNAL1质粒免疫啮齿类动物 (C5 7BL/ 6 )为模型 ,观察HPV16L1VLP细胞结合抑制实验是否可以用于检测免疫抗体的中和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组包括Ⅰ组pcDNAL1、Ⅱ组HPV16L1VLP ;Ⅲ组pcDNA3.1。每组动物均为 6只C5 7BL/ 6鼠。每组动物均肌肉注射免疫 3次 ,间隔 3w。末次免疫后 14d眼球后取血并拉颈处死动物 ,进行HPV16L1VLP结合抑制试验 :免疫血清中和HPV16L1VLP ;制备Hela ,EJ和RLC310细胞爬片 ,CS12 13细胞涂片 ;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实验组血清中和后Hela细胞呈染色阴性 ,而对照组、不共育组则细胞呈棕黄色。结论 :这说明实验组血清具有抑制VLP与Hela细胞粘附的活性效应。这一方法可能比HAI更能直接反映中和抗体的活性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结肠组织内TNF-α、IL-1β、IL-6水平变化及中药结肠康泰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模型+结肠康泰组.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制实验性结肠炎模型,检测各组肉眼和组织病理学记分、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TNF-α、IL-1β、IL-6含量.结果:模型+结肠康泰组大鼠结肠肉眼及组织学损伤记分、MPO活性明显低于模型组;模型组结肠组织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模型+结肠康泰组TNF-α及IL-6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而IL-1β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结肠康泰对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可能涉及到结肠组织细胞因子TNF-α、IL-6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9.
何文杰  雷益  焦娟  张瀚文 《放射学实践》2019,34(12):1299-1303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血管外皮瘤(SFT/HPC)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3例颅内SFT/HPC患者的CT、MRI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8例行MRS检查,6例行DTI检查;10例行CT平扫,其中2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男女患者例数比为12:11,中位年龄44岁。病灶位于幕上17例,幕下5例,幕上延伸至幕下1例;边缘呈不规则、分叶状18例,类圆形5例。10例行CT平扫,病灶均呈稍高密度,密度不均7例,邻近颅骨骨质受压吸收或破坏5例。2例行CT增强扫描,病灶均表现为不均匀明显强化。MR T1WI上病灶呈不均匀等、低混杂信号17例,均匀低信号6例;T2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20例,均匀稍高信号3例,4例囊变。14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瘤周水肿,9例肿瘤内可见迂曲的流空血管影。增强扫描21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2例呈均匀强化,可见“脑膜尾征”8例。23例中Ⅰ~Ⅲ级SFT/HPC分别为8、6和9例。主要病理表现为病灶内可见束状、编织状分布的梭形细胞,胶原纤维丰富;Ⅱ~Ⅲ级病灶内可见更多的肿瘤细胞和较少的胶原组织,部分伴有肥大细胞和“鹿角”样血管。免疫组化检查显示23例病灶内CD34、CD99、Bcl-2和STAT6均为阳性表达。结论:颅内SFT/HPC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是磁共振成像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0.
目的获得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的肿瘤干细胞(CSC),培养并鉴定其干细胞特性。方法通过原代培养手术切除 结直肠癌组织获得结直肠癌细胞,再通过有限稀释法和无血清培养法筛选结直肠癌CSC,软琼脂集落实验检测CSC和对照组人 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 的增殖能力;用低数量级细胞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结直肠癌CSC和SW480 的成瘤能力;并运用 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方法,检测CSC和SW480的免疫表型。结果临床结直肠癌标本原代培养的CSC,加入血清培养可使 CSC分化。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原代培养的CSC克隆形成率为56.64%和54.45%,对照组人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 的克隆形成率为4.41%,CSC与SW480集落形成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裸鼠皮下成瘤实验中,原代培养的CSC 皮下注射500 个细胞可形成皮下瘤,而SW480 皮下注射500 个细胞不形成皮下瘤。CSC 表达CD133、CD44,不表达CK7; SW480细胞不表达CD133、CD44,表达CK7。结论原代培养的手术切除结直肠癌组织标本获得的肿瘤细胞,再行无血清培养 可形成CSC,鉴定具有CSC的自我更新及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