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量化评价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诊断性核特征(核沟、核重叠、毛玻璃样核及核内假包涵体)的可行性,并分析诊断PTC所需核特征的可能阈值。方法通过对80例PTC的再观察,根据其核特征的分布与分级状况,半定量评价为3组,即核特征高、中、低水平表达组。结果 (1)88%(70/80)的病例同时表达4项核特征,12%(10/80)的病例呈3项核特征,无病例仅出现2项或以下核特征。(2)80例PTC中,核特征高水平表达组16例(20%,16/80);中水平表达组59例(74%,59/80);低水平表达组5例(6%,5/80)。分布趋势为正偏态分布。(3)组织学亚型上,高水平表达组包括经典型与微小癌两类;中水平组涵盖经典型、微小癌、滤泡型、高细胞型、嗜酸细胞型、透明细胞型、实体型及筛状癌8种亚型;低水平表达组由经典型、实体型及弥漫硬化型构成。(4)80例PTC中,非浸润性PTC 8例(10%,8/80),形态学均表现为包裹性经典型PTC。非浸润性PTC在高、中、低表达组内的构成比依次为:19%(3/16)、8%(5/59)、0(0/5)。结论 (1)诊断PTC,应要求病变内至少具备3项诊断性核特征。(2)多数PTC的核特征,为中水平表达,滤泡亚型也归于此组;核特征高水平表达的病例,多为经典型PTC;实体型与弥漫硬化型的核特征表达水平偏低。(3)从核特征"量化"角度分析,当其呈中水平表达时,已满足非浸润性经典型PTC的诊断阈值。(4)中等水平表达的核特征,达到滤泡型PTC(理论上包括包裹性滤泡型PTC)的诊断条件,即WHO定义所描述的"特征性核需占肿瘤相当大的部分"。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观察胸苷激酶1(TK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因素及ER、PR、p53、c-erbB-2、Ki-67等乳腺癌相关因子的关系.方法 对10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进行常规HE染色检查,明确其组织学类型、病理特点及临床分期,应用免疫组化MaxVison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p53、c-erbB-2、Ki-67及TK1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TK1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质,部分细胞核有表达.在100例乳腺癌中,TKl的阳性率为85%(85/100),TKl表达在组织学分级、TNM分期中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TKl表达与Ki-67表达(r=0.871)有正相关性,与ER表达(r=-0.374)及PR表达(r=-0.384)有负相关性.结论 TKl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在不同组织学分级、TNM分期中存在差异,组织学分级及TNM分期越高,TK1的表达也就越高,TK1是一个灵敏的反应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指标.TK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Ki-67、ER、PR的表达有相关性,TKl表达水平越高,Ki-67的阳性率也越高,而ER、PR表达水平则降低.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分析甲状舌管囊肿的超声影像特征,与病理组织学比较,探讨其超声成像的病理基础,提高诊断甲状舌管囊肿的准确率.方法 应用高频探头彩超对颈部包块进行检查,分析105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甲状舌管囊肿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囊壁厚薄、内部回声特点、后方回声有无增强,与甲状舌骨的关系、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及病理资料.结果 肿块位于甲状舌骨水平及其上下,随吞咽运动而移动,囊壁厚薄不一,部分可有分隔,囊内回声呈现多样性,大致可分为4种:(1)单纯液性无回声区33例(31.4%),后方回声增强;(2)囊内为细密点状回声49例(占46.7%),囊内见稠密不一的细密点状回声,轻压探头可滚动,后方回声增强;(3)囊内除细密点状回声外尚有强回声斑后方伴彗星尾征12例(占11.4%);(4)囊内为类实性11例(占10.5%),探头加压后囊内点状回声可见轻微移动,后方回声增强不明显;所有包块彩色多普勒显示均无血流信号.结论 依据包块的部位、与甲状舌骨的关系、超声影像特征、内无血流信号,超声诊断甲状舌管囊肿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浅表血管脂肪瘤的超声影像特征,与病理组织学对照,分析其成像基础.方法 分析276例手术后经病理证实的血管脂肪瘤部位、数量、大小、形态、边界、有无包膜、内部回声、毗邻关系、有无可压缩性等,CDFI观察包块内部及周边的血流分布情况,并分析肿块的超声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276例浅表血管脂肪瘤中74.3%为多发,以上肢发生率最高,位于皮下脂肪层内,呈圆形或椭圆形结节,质地较硬,超声表现为高回声肿块,边界清楚,多数包膜不明显,少部分可见薄的包膜回声,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后方回声无明显变化,探头加压肿块不能变形,彩色多普勒显示内部多无血流信号.组织学上,肿瘤除含有成熟的脂肪细胞、纤维组织外,还含有毛细血管网及纤维素性血栓.结论 由于病理组成成分的不同,浅表血管脂肪瘤表现出与普通脂肪瘤不同的声像图特征,超声检查可以提示血管脂肪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75.
76.
基底细胞样型浸润性乳腺癌中PTEN、p53、Ki-67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底细胞样型浸润性乳腺癌中PTEN、p53、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基底细胞样型浸润性乳腺癌中PTEN、p53、Ki-67的表达水平。结果基底细胞样型浸润性乳腺癌中PTEN、p53、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8.6%(22/57)、56.1%(32/57)、82.5%(47/57),与对照组非特殊类型浸润性导管癌中PTEN、p53、Ki-67的表达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N阳性标本中Ki-67的阳性率(68.2%,15/22)与PTEN阴性标本中Ki-67的阳性率(91.4%,32/35)相比差异显著,统计学分析显示PTEN表达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抑癌基因PTEN、p53的异常表达与基底细胞样型浸润性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PTEN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乳腺癌空心针穿刺标本与手术标本免疫组织化学(ER、PR、HER-2、Ki67)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间就诊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甲乳外科的305例术前未行新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配对计数资料的Kappa检验比较本组乳腺癌患者术前穿刺标本与术后切除标本中ER、PR、HER-2、Ki67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结果乳腺癌患者空心针穿刺标本与手术标本中ER、PR表达的一致率均为93.1%(284/305)(Kappa=0.837、0.858,P均<0.001),ER阳性染色强度判读的一致率为50.0%(101/202)(Kappa=0.244,P<0.001),PR阳性染色强度判读的一致率为68.8%(117/170)(Kappa=0.433,P<0.001),HER-2和Ki67表达判读的吻合度均为中度一致(Kappa=0.543、0.535,P均<0.001)。2种方式获取标本的ER、PR及Ki67阳性细胞百分比完全一致率分别为60.7%(185/305)、53.1%(162/305)和36.1%(110/305)。 结论空芯针穿刺标本与手术标本的ER、PR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一致性很高,但其阳性染色强度及HER-2、Ki67表达的一致性均为中度一致。2种方式获取的标本,其ER、PR及Ki67阳性细胞百分比一致率均不高。  相似文献   
78.
79.
目的:探讨下视丘胶质瘤的临床及MRI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下视丘胶质瘤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MRI平扫,病变多位于鞍上,呈分叶状肿块,T1WI上多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低混杂信号,T2WI上大多表现为高或等高混杂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可见明显或轻度不均匀强化.结论:下视丘胶质瘤的影像及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点,MR检查对诊断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乳腺癌特异基因(BCSG1)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CEF方案)前后乳腺癌组织BCSG1的表达,比较化疗前后肿瘤体积的变化情况,分析新辅助化疗前后BCSG1蛋白表达与肿瘤形态学变化的关系。结果23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肿瘤体积均有明显缩小,病灶缓解率(CR+PR)为84.4%;新辅助化疗后BCSG1mRNA表达水平亦明显低于化疗前(P〈O.05),BCSG1蛋白高表达率低于新辅助化疗前(P〈0.01)。结论BCSG1分子和蛋白水平在“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均明显降低,与新辅助化疗后疗效呈负相关(r=-0.584,P〈0.01),提示BCSG1可作为“三阴”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