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52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检测鼻NK/T细胞淋巴瘤(NK/TCL)的免疫表型、EBV感染及TCRγ基因重排,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诊断鼻NK/TCL48例患者石蜡包埋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标记LCA、CD79α、CD20、CD56、CD3、CD45RO及EBV抗体研究其免疫表型;EBER探针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V编码的小分子RNA(EBER);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方法检测TCRγ基因重排。结果 48例鼻NK/TCL均表达LCA,CD3、CD45RO、CD56和EBV阳性率分别为44%、52%、73%和19%,CD79α和CD20均阴性;EBER阳性率为81%;TCRγ基因重排阳性率为19%。结论 鼻NK/TCL免疫表型不一致,并非所有病例CD56阳性,石蜡切片中CD3阳性定位于细胞质;EBER在肿瘤细胞中高表达,提示它们可能为NK细胞来源;部分TCRγ基因重排阳性病例应为鼻NK样T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52.
胃肠道间质瘤中p27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ang XD  Zuo M  Pan K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9):1352-1354
目的研究p27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48例手术切除的胃肠道间质瘤标本,同时取距瘤灶>5cm的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中p27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的表达。结果48例胃肠道间质瘤中p27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16%和58.33%。p27蛋白的低表达与间质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1),与间质瘤复发呈负相关(P<0.01)。p27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表达呈正相关(r=0.573,P<0.01)。结论p27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与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p27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可作为评估恶性程度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3.
瘤型麻风误诊为蕈样肉芽肿一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者男,56岁,广东汕头人,来深圳工作10年。1990年在右上臂伸侧面出现片状红斑,稍痒,用皮质类固醇软膏、冷冻等治疗无好转,1993年在院外皮肤病理检查为慢性皮炎。1996年躯干部出现圆形红斑,偶有瘙痒,疑为体癣,在外院2次做真菌直接镜检均为阴性,并按体癣治疗无好转,皮损反而扩大且增多,因对身体无影响未做进一步检查。1998年1月躯干部红斑继续扩大增多,并高出皮面,疑为过敏性皮炎,用特非那丁、钙剂、泼尼松等治疗,症状稍缓解,但停药后复发,反复治疗1年余。否认与麻风患者接触史。皮肤科检查:头面部…  相似文献   
54.
围生儿死亡病理原因与临床防治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院对350例围生儿进行尸检,发现占新生儿死亡第一位原因为呼吸系统疾病,其次为先天畸形。呼吸系统疾病中又以吸入性肺炎及肺透明膜病变最多见。1 资料与方法我院产科于1985~1998年共分娩围生儿37896例,死亡739例,病死率为195‰,尸检350例(包括围生期死胎、死产及新生儿1周内死亡者),尸检率为4736%。其中男胎185例,女胎165例。尸检方法:按常规系统地进行大体肉眼检查及对各脏器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围生期计算方法:凡妊娠满28周至出生后7d之内,围生儿体重达1000g或身长≥35cm[1]。死胎指在正式临产前胎儿已死宫内。死产指正式临产后胎儿…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 总结H3K27M突变型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M-DMG)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手术治疗的11例HM-DMG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至2020年9月30日。结果 11例中,肿瘤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病理确诊为HM-DMG,WHO分级Ⅳ级10例,Ⅱ级1例。1例术后6个月复发,二次手术;4例术后行规律放、化疗,5例只化疗,1例未行放化疗。术后1个月内死亡1例,6~12个月死亡7例,12~18个月死亡1例。术后存活28 d~13个月,生存曲线分析显示,累积中位生存时间10.1个月。结论 HM-DMG属于高级别胶质瘤,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即使采用手术和辅助术后放化疗等综合治疗,病人预后仍较差。  相似文献   
57.
 目的:评估婆罗双树样基因4(SALL4)在人前列腺癌细胞系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明确其表达水平和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荧光技术、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ALL4在LNCaP、DU145、PC-3细胞系和RWPE-1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系中的表达。同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ALL4在前列腺增生及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Gleason评分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SALL4蛋白在细胞中主要表达于胞浆,在3种前列腺癌细胞株中SALL4蛋白表达水平要明显高于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P<005),而SALL4 mRNA表达水平在4种细胞系中无明显差异(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ALL4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增生和正常前列腺组织(P<0.01)。SALL4蛋白表达水平与Gleason评分、前列腺癌临床分期、预后及组织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表达密切相关,而与患者年龄、治疗前血清总PSA水平、前列腺体积及组织雄激素受体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SALL4蛋白在前列腺癌中高表达,提示其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诊断前列腺癌新的肿瘤标志物及评估其恶性程度、进展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癌旁非典型性滤泡的形态学特征、分布状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EliVision法观察50例PTC癌旁Galectin-3阳性标记的非典型性滤泡的分布特征与组织形态.同时采用半定量评价不典型滤泡的分布密度,分析其与癌旁淋巴细胞浸润、肿瘤多中心性生长、腺外浸润及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结果 50例PTC的癌旁组织中94%(47/50)检测到Galectin-3阳性标记的非典型性滤泡.滤泡常失去圆润轮廓,呈滤泡拉长或边缘成角现象.滤泡腔内胶质缺失,偶见胶质深红染,部分滤泡腔内见多核巨细胞.滤泡上皮胞质增多、淡染,胞核体积略增大,染色质细腻,核仁易见(1~2个).核重叠常见,而核沟与核分裂象少见,未见核内假包涵体.非典型性滤泡呈多灶性、非连续分布,其分布密度为4.63灶/10 HPF,少数病例非典型性滤泡与癌组织间有组织学移行.非典型性滤泡的分布密度与癌旁淋巴细胞浸润(P=0.000)及PTC多中心性生长(P=0.002)明显相关.当其分布密度达7.5灶/10 HPF时,对PTC多中心性生长的诊断特异性达91%.结论 (1)多数PTC癌旁组织中存在Galectin-3阳性标记的非典型性滤泡,呈不完全性PTC样的形态学特征.(2)伴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癌旁组织中非典型性滤泡分布密度明显升高,支持甲状腺炎对PTC发生的潜在诱导作用.(3)多灶性分布的非典型性滤泡可能是多中心性PTC组织发生的基础,评价癌旁非典型滤泡的分布密度,有助于提示临床PTC多中心性生长的风险.(4)非典型性滤泡的分布密度较好地阐释了免疫性甲状腺炎与PTC多中心性生长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检测FOXA2在肝细胞癌(HCC)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E-cadherin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78例原发性HCC及对应癌旁组织中FOXA2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FOXA2蛋白表达与HCC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其与E-cadherin蛋白表达相关性。结果 FOXA2和E-cadherin蛋白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4.9%(35/78)和52.6%(41/78),而对应癌旁组织中两者表达率为71.8%(56/78)和74.4%(58/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1,P=0.001;χ2=7.989,P=0.005)。HCC组织中FOXA2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15,P=0.015)。FOXA2蛋白表达与肿瘤数目(χ2=5.552,P=0.018)、血管侵犯(χ2=9.329,P=0.002)和TNM分期(χ2=6.479,P=0.011)有关。结论 HCC组织中FOXA2蛋白表达缺失并与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另外FOXA2与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正相关,提示FOXA2缺失可能促进EMT从而导致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P53蛋白PCNA在乳腺癌中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66例乳腺癌中的P53、PCNA进行检测。结果:P53阳性表达率为31.8%,PCNA高表达率为57.6%。P53表达和PCNA高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分级呈正相关;P53表达与ER表达无相关性,PCNA高表达与ER表达呈负相关;P53表达与PCNA高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者较无淋巴结转移者其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53表达与PCNA的高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53、PCNA表达可能是评估乳腺癌预后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