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2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胃黏膜活检标本规范化处理对病理诊断病变检出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2月1日至6月30日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并取活检的患者3000例,对内镜下考虑炎症、萎缩及肠化、癌、淋巴瘤及神经内分泌瘤(NEN)的病变进行活检,每个病变活检2块组织,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活检标本处理方式,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的活检标本处理方式,比较两组活检标本的大体情况及病理诊断情况。结果共收到3857组标本,对照组标本大小为(2.50±0.32)mm,观察组标本大小约(4.90±0.38)mm,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在标本形态方面,对照组标本有64.38%呈团块状,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10%(P<0.05);对照组有33.52%的标本呈弧形,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44%(P<0.05);对照组有2.10%的标本呈平坦状,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46%(P<0.05)。对照组在炎症、萎缩、肠化、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阳性率分别为30.09%、25.59%、19.13%、1.58%、0.13%,干预后的阳性率分别为(56.99%、46.23%、37.28%、5.68%、0.8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癌、淋巴瘤及NEN方面,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0.10%、0.05%、0.05%,观察组阳性率分别为0.13%、0.05%、0.05%,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黏膜活检标本离体后采用规范化处理能够提供理想的标本形态,有助于规范化包埋,明显提高活检组织病理类型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02.
乳腺化生性癌是一组以肿瘤性上皮向鳞状细胞和(或)间叶成分分化为特征的癌,间叶成分包括梭形细胞、软骨细胞、骨细胞和横纹肌细胞。化生性癌可完全由化生成分构成,也可由非特殊类型乳腺癌和化生成分混合构成。化生性癌占全部浸润性乳腺癌的0.2%~5%[1],其差异性是由不同研究对化生性癌的定义不同造成的。若仅考虑有间叶成分,化生性癌约占浸润性乳腺癌的1%。乳腺化生性癌的诊断主要需与具有相似形态学特征的乳腺叶状肿瘤、间叶源性肿瘤、皮肤原发的肿瘤和乳腺转移性肿瘤鉴别,尤其是在组织较少的穿刺标本诊断中。大部分乳腺化生性癌为三阴性( ER、PR和HER-2均阴性)乳腺癌,与其他非特殊类型的三阴性乳腺癌相比,其对化疗的反应差,除少数组织学亚型外,大多预后差。乳腺化生性癌的遗传学特征复杂,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本文根据WHO(2012)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对乳腺化生性癌的组织学亚型、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进行概述,并对其发病机制、遗传学特征和分子分型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组间协变量进行均衡处理后,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的美容效果和皮肤副反应。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7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进行放射治疗的319例保乳术后的乳腺癌患者,其中大分割放疗组215例,常规分割放疗组104例,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获得协变量均衡的两组新样本,并对这两组样本进行分析。  结果  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的常规分割放疗组99例,大分割放疗组100例。两组患者I级早期皮肤副反应分别为67.6%和78%,分别有14.1%和10%的患者出现湿性脱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1)。在第6月、1年、2年的I级皮肤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6.9%,90.0%;96.0%,92.0%;99.0%,96.0%,(P=0.471),两组均未出现III级及以上的晚期皮肤毒副作用。2年后常规分割组与大分割组美容评价良好率分别为78.8%、84.0%(P=0.361)。  结论  对于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辅助放疗,大分割放疗与常规放疗的皮肤毒副反应和美容效果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粗针头针刺抽吸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老年急性钙化性肩袖肌腱炎的疗效。方法对28例应用粗针头针抽吸结合冲击波治疗钙化性肩袖肌腱炎的患者进行随访。治疗时采用18或16号粗针头对钙化灶进行反复穿刺,冲击波治疗后每2 w随访患者,记录症状缓解情况并进行相同体位的X线片投照,应用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加州大学商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以及对比治疗前后的治疗结果。结果 28例中25例在粗针头针刺抽吸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后钙化灶消失,平均消失时间为10.6 w(422 w)。治疗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101)。结论粗针头针抽吸结合冲击波治疗是治疗急性钙化性肩袖肌腱炎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5.
胃癌患者术中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术中行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55例胃癌患者(治疗组)与未行此方法治疗的101例患者(对照组)的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及预后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温热灌注液游离癌细胞检出率为7.3%,对照组冲洗液的癌细胞检出率为30.7%(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两年内腹腔复发率分别为14.5%和38.6%(P<0.01)。治疗组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0.0%和61.8%,对照组则为96.0%、52.5%和35.6%,两组2、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一次性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简便、高效、安全,具有杀灭腹腔游离癌细胞的作用,可降低患者术后腹腔复发率和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6.
《中华病理学杂志》2022,(6):542-544
目的探讨垂体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9年6月至2021年7月病理诊断的垂体细胞瘤5例, 总结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及预后分析。结果 5例垂体细胞瘤中男性1例, 女性4例;患者年龄32~61岁, 平均年龄46岁;患者主要表现包括头痛、视物模糊、眩晕、恶心伴睡眠差;部分患者伴尿毒症、泌乳素升高及性功能减退。影像头颅CT和磁共振成像(MRI)显示肿瘤位于鞍区或鞍上区, 肿物表现为性质均一、界限清楚的实性占位性病变。送检碎组织一堆, 最大径0.5~2.0 cm。镜下观察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或梭形, 边界清楚, 胞质丰富, 嗜酸性, 呈纤维束状或席纹状排列, 细胞异型性小, 核分裂象罕见。免疫表型:5例波形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甲状腺转录因子1均阳性, 1例SSTR2和上皮细胞膜抗原弱阳性, 广谱细胞角蛋白及垂体6项5例均阴性。5例均行单纯性手术切除, 1例术后辅以放疗, 随访时间0.6~24个月, 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垂体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位于鞍区和鞍上区的良性肿瘤, 生长缓慢, 属于WHO 1级, 好发于年轻患者,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7.
108.
经大量临床病例证实,消化系统的胃黏膜病变、溃疡、胃淋巴增生性病变、慢性胃炎甚至胃癌均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有一定的关系。我国目前处于HP感染高发区,通常HP感染缺乏典型的临床特征,故早期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病理诊断HP感染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但在常规病理HE切片中不易观察到HP,难以明确病理诊断,因此只能用特殊染色法才能使HP更清晰的示出来。  相似文献   
109.
背景: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是一种人体软组织填充剂,主要用于注射隆乳,大量文献报道它会引起乳房硬结、感染、凝胶移位、乳房变形、乳腺增生甚至乳腺癌等并发症。 目的:观察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乳腺的病理学改变。 方法:收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病例35例,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AS和AB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35例注射隆乳后的病例,26例发生了异物肉芽肿,发生率为74%(26/35);3例发生了乳腺癌,发生率为9%(3/35)。病灶内见大小不等的囊腔,部分囊腔完全由组织细胞、异物巨细胞和纤维组织填充。病变处和周围乳腺组织、脂肪及横纹肌组织均可见变性坏死,部分呈凝固性坏死。部分病例病变周围乳腺导管部分呈增生性改变,表现为普通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或浸润癌,提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对人体组织有毒性作用,会导致组织的变性坏死和引起异物肉芽肿反应,其和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索在精子优化分离过程中,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F)和水溶性维生素E(water-soluble vitamin E,WsVitE)对改善精子质量的价值。方法:分别以密度梯度法、上泳法常用精子分离液作为对照组,在同批号对照组分离液中添加PF和/或WsVitE后作为试验组;将32份新鲜精液标本每份分为4份,分别以密度梯度法、上泳法2种方式优化分离,每种分离方式均设对照组和试验组;比较分离后精子的质量差异。结果:2种分离方法处理后的新鲜精子,其前向运动率、获能后酪氨酸磷酸化水平、Ca2+载体诱发精子顶体反应率,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25℃孵育24 h后,试验组较对照组的精子前向运动率、活动指数、正常形态率更高,而DNA碎片、脂质过氧化水平更低(P<0.01);上泳法试验组分离率精子各项指标总体优于密度梯度法试验组(P<0.05)。结论:在精子分离液中加入抗氧化剂VitE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F可明显改善分离后精子的质量;上泳法分离后的精子质量更高、损伤更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