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目的观察胸腺肽αl(Ted)联合结肠癌细胞裂解物致敏树突状细胞(LyDCs)对人源化免疫重建裸鼠结肠癌的免疫治疗效应。方法常规DCs负载结肠癌细胞裂解物制备LyDCs疫苗,流式细胞仪(FCM)检测Tαl体外刺激前、后的LyDCs表型。HT-29结肠癌裸鼠模型成瘤后,经尾静脉注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6×10^6个/只,2d后,FCM检测裸鼠外周血人源性CD4^+、CD8^+T细胞;将人源化免疫重建裸鼠分为3组,分别用LyDCs+Tctl、LyDCs和生理盐水皮下免疫注射治疗;治疗后7d,体外观察各组裸鼠脾脏淋巴细胞的肿瘤杀伤作用及IFN-γ、IL4分泌水平,实验结束时,观察LyDCs联合Tctl对荷瘤裸鼠的体内抑瘤作用。结果LyDCs的表型HLA.DR、CD80、CD86、CD83较刺激前明显上调;免疫重建裸鼠均检测到人源性CD4^+、CD8^+T细胞;LyDCs+Tctl组裸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肿瘤杀伤作用与LyDC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yDCs+Ted组T细胞的IFN-γ分泌水平与LyDC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种HT-29细胞58d后,LyDCs+Tαl组、LyDCs组抑瘤率分别为60.41%、37.20%,两组之间抑瘤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抑瘤效应与对照组比较分别(P〈0.01)。结论Tαl能增强LyDCs诱导的CD4^+,Th1细胞反应和CTLs杀伤效应,对DCs疫苗的抗癌免疫治疗功效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  相似文献   
92.
胰胃吻合治疗胰头部横断性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头部横断伤临床诊断及治疗困难,又因多为腹部合并性损伤,故手术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达80%以上。其死亡原因多与严重的胰瘘发生有关。现将我科近年收治的3例胰头横断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3.
目的总结腹部单中心型Castleman病患者的临床特点, 提高外科医师对该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行手术治疗的腹部单中心型Castleman病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病理类型及预后。结果本组8例患者中男2例, 女6例, 平均就诊年龄为(33.0±13.7)岁, 平均BMI(23.2±4.5)kg/m2, 肿物中位最大直径为4.5(3.0~4.9)cm, 术后中位住院时间为6.5(3.3~12.0)d。除1例患者失访外, 其余7例患者在术后随访中无复发及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腹部单中心型Castleman病较为罕见。完整切除肿物是腹部单中心型Castleman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4.
李秀轻  孔晔宏  乔秋阁 《河北医药》2012,34(12):1916-1917
急性胰腺炎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称为胰腺脑病.它主要是在急性胰腺炎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神经精神症状,主要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记忆力和认知力减退,以后转入嗜睡,部分患者可出现动作行为障碍,而后出现明显的意识障碍.急性胰腺炎临床病例较多,但并发胰腺脑病者相对较少且预后很差,死亡率很高[1].我科收治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后46 h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烦躁不安,神志恍惚等,因救治及时患者转危为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5.
肛周术后引起尿潴留的原因很多,麻醉、手术操作、术前用药(如阿托品、山莨菪碱)都可引起急性尿潴留,患者自控硬膜外腔镇痛(PCEA)中的芬太尼、曲马多也有引起尿潴留的可能。本文主要观察肛周术后患者PCEA镇痛是否增加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6.
肝门部胆管癌发病呈上升趋势。由于特殊的解剖位置及早期侵犯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邻近肝组织的特性.故手术难度大、预后差而一直成为外科难题。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检测胆管癌和癌旁0.5cm胆管组织及手术切缘的正常胆管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及mRNA的表达,探讨其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霉卵白素法(SP)检测42例胆管癌组织及20例正常组织中PCNA蛋白的表达,同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2例术中所取的新鲜的胆管癌、17例同个体癌旁胆管黏膜和20例正常胆管组织中的PCNA mRNA表达,并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正常胆管组织、癌旁组织、胆管癌组织中PCNA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0.5605±0.0331,0.5692±0.0408,0.6303±0.0773,PCNA mRNA在3组之间表达呈上升趋势(P<0.05),PCNA蛋白表达趋势同其相对应的基因表达趋势一致,即PCNA mRNA在胆管癌组织中高表达(P<0.05).结论 PC-NA基因转录和蛋白可能参与了胆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比较经典套入式胰肠吻合、套入捆绑式胰肠吻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257例,其中采用经典套入式胰肠吻合方式142例,套入捆绑式胰肠吻合方式115例.分析患者胰肠吻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套入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式较经典套入式胰肠吻合术式胰肠吻合操作时间短,胰漏发生率低(P<0.0...  相似文献   
99.
腹腔镜巨脾切除术中脾蒂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脾切除术目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对于巨脾患者则多进行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较少见。我们自2003年7月至2004年11月对7例巨脾患者进行了腹腔镜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0.
2003年7月至2005年6月,作者对1例原发性脾功能亢进、6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脾及胆囊联合切除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