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小干扰RNA(siRNA)对胰腺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利用siRNA技术抑制VEGF及bFGF表达,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胰腺癌细胞株VEGF表达变化.结果 Panc-1及PCT-3细胞VEGF mRNA表达受到显著抑制,Panc-1为0.20 ±0.05,PCT-3为0.23±0.02.sw1990及PCT-3分泌VEGF受到显著抑制,sw1990为(1940.67 ±93.84) ng/L,对照组为(2560.67±181.79) ng/L;PCT-3为(174.00±98.73) ng/L,对照组为(779.33 ±317.52) ng/L.结论 bFGFsiRNA能够抑制胰腺癌细胞VEGF核酸及蛋白水平表达.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低糖血症与急性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病死率增加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的120例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低糖血症组(血糖<5.0 mmol/L,21例)、正常血糖组(血糖5.1~10.0 mmol/L,84例)、高糖血症组(血糖>10.1 mmol/L,15例),比较3组患者肝癌、代偿失调症状、已知糖代谢紊乱发生率及住院情况、肝功能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的差异,对患者的年龄、肝癌、腹水、肝肾综合征、脑病、出血、黄疸、糖代谢紊乱等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差异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患者病死率增加的危险因素.结果 低糖血症组患者肝肾综合征发生率〔42.9%(9/21)比22.6%(19/84)、33.3%(5/15)〕、黄疸发生率〔38.1%(8/21)比20.2%(17/84)、13.3%(2/15)〕、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入住率〔14.3%(3/21)比10.7%(9/84)、13.3%(2/15)〕、住院病死率〔23.8%(5/21)比10.7%(9/84)、20.0%(3/15)〕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和高糖血症组(P<0.05或P<0.01);低糖血症组患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U/L):628.412±78.625比170.167±87.035、156.716±98.047〕、总胆红素〔TBil(μmol/L):154.122±34.201比86.712±48.905、74.313±39.883〕、血肌酐〔SCr (μmol/L):160.243±56.341比107.211±59.692、121.342±84.059〕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951±0.987比1.439±0.919、1.423±0.653)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和高血糖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碳酸氢根〔HCO3-(mmol/L):18.154±10.937比23.135±11.119、19.081±12.022〕和剩余碱〔BE (mmol/L):-7.578±2.042比-1.648±0.887、-5.402±2.005〕均低于正常血糖组和高糖血症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组pH值水平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7.352±2.878比7.461±2.036、7.219±2.017, P<0.01),3组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氨、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乳酸(La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肝癌、肝肾综合征、出血、黄疸、糖代谢紊乱低糖血症是急性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优势比(OR)值=2.101,95%可信区间(95%CI)=1.297~3.403,P=0.000〕、肝肾综合征(OR值=3.032,95%CI=1.462~6.286,P=0.000)、低糖血症(OR值=3.267,95%CI=2.135~4.999,P=0.031)是导致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低糖血症与急性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病死率增加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液压冲击脑损伤大鼠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CAM-1的表达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应用Dixon法制作颅脑损伤模型,术后1、6、12、24 h、3、7 d用干湿重法、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水肿脑组织含水量及其IL-1β、IL-6、TNF-α、ICAM-1表达。结果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6 h时稍升高(79.11±1.28)%,12 h显著升高(80.26±1.47)%,24 h至3 d达到高峰(82.74±1.10)%,(82.04±1.70)%,7 d时降低(80.72±1.87)%。组织学观察印证了脑组织的水肿趋势。免疫组化显示水肿脑组织IL-6、IL-1β、TNF-α、ICAM-1的表达均6 h开始增高,24 h至3 d达到高峰,7 d后降低。线性相关性分析发现四者表达与脑含水量呈正相关(r=0.805,r=0.763,r=0.927,r=0.866,P<0.05)。结论颅脑液压冲击伤大鼠IL-1β、IL-6、IL-10、TNF-α均出现高表达,抑制其表达可能有助于减轻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64.
CD44v、p53在胆管癌组织中表达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胆管癌及慢性胆管炎组织中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探讨胆管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将基于"洪氏胰肠吻合一针法"理念的改良胰胃吻合应用于胰腺手术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2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44例采用改良胰胃吻合手术的胰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23例, 女性21例, 中位年龄54岁, 年龄范围18~70岁。总结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一般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4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其中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29例, 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11例, 腹腔镜胰腺中段切除术1例, 行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腹腔镜手术胰胃吻合时间(15.4±1.0)min, 开腹手术胰胃吻合时间(9.1±0.5)min。44例患者中术后发生A级胰瘘2例(4.55%)、胃排空障碍7例(15.91%), 无B、C级胰瘘、胆瘘、胃肠吻合口瘘、腹腔感染、术后出血及围手术期死亡发生。结论将改良胰胃吻合用于胰腺手术消化道重建安全可靠, 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胰瘘发生率, 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6.
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在大鼠原位肝移植后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在大鼠同种原位肝移植后的表达。方法:采用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将供肝用乳酸林格氏液保存4h,随机分为两组,即移植后1h组和移植后4h组,同时用假手术组作对照,对肝组织中的MIP-2mRNA的表达,血清MIP-2的表达,肝组织中的中性粒细胞浸润、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做了测定。结果移植组MIP-2mRNA的表达和血清蛋白表达较假手术对照组显著升高,4h 组高于1h组(P<0.01),并且它的mRNA表达和血清蛋白表达与肝中中性粒细胞浸润。血清ALT变化呈正相关。结论MIP-2在大鼠肝移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的上调作用,成为肝移植植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7.
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脉高压症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存在较高的再出血率 ,国内报道为 15 %左右[1 ] ,个别地区报告达 2 5 %以上。分析再出血原因既有手术因素 ,亦有手术后因素。随着断流术日益推广 ,保护肝脏药物疗效不断提高改进 ,断流术病例数增加 ,生存期延长 ,且断流术后再出血患者肝功能进一步减退及腹腔内术后改变 ,使其治疗更加困难 ,因而重视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再出血的防范措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 断流术的规范化及断流术加以辅助性手术预防再出血1 1 完全彻底的门奇断流术是预防再出血的关键 断流不彻底是断流手术再出血的首要原因。有学者…  相似文献   
68.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无创伤治疗肿瘤的新技术,通过瞬态高温、空化和机械效应杀死肿瘤细胞。我们应用HIFU治疗机治疗兔移植性VX2肿瘤,观察治疗对VX2肿瘤靶区组织的破坏及非靶区肿瘤组织致瘤活性,探讨其治疗VX2肿瘤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去甲斑蝥素对人胆管癌RBE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对微管蛋白(α-Tubulin)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胆管癌RBE细胞,分别用不同剂量去甲斑蝥素处理,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周期的影响,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α-Tubulin结构变化,Real.timePCR检测α-TubulinmRNA转录水平变化。结果流式细胞学检测显示胆管癌RBE细胞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G2/M期阻滞作用增强,10、20、40μg/ml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到去甲斑蝥素作用下,胆管癌RBE细胞α-Tubulin骨架结构被破坏,Real—timePCR证实去甲斑蝥素使胆管癌RBE细胞α-Tubulin转录水平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2,P=0.000,P〈0.01)。结论去甲斑蝥素可以通过破坏胆管癌RBE细胞Tubulin骨架、抑制a.TubulinmRNA的表达,阻止纺锤体的形成,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导致生长抑制,是其抗肿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胆囊癌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的相关指标,提高早期诊断率,最终达到改善预后。方法收集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治疗的胆囊癌患者80例,以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患者90例作为对照,对2组进行组间比较及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组间在患病年龄、腹胀纳差、胆囊占位、胆囊壁厚、肝门区肿大淋巴结、肝内外胆管扩张间存在差异;在实验室检查方面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tigen19—9,CAl9-9)、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tigen125,CAl25)、糖类抗原50(carbohydrate atigen50,CAS0)、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mbin,IBIL)、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GT)、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存在差异。结论原发性胆囊癌的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综合超声、CT、实验室检查可提高胆囊癌术前诊断率。控制胆囊癌的高危因素能有效预防胆囊癌的发生,从而改善预后。对于胆囊癌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是胆囊癌临床治疗的关键。胆囊癌的临床分期对胆囊癌的预后影响大。提高胆囊癌早诊率是提高胆囊癌治疗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