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7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2月~2018年2月48例腹腔镜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资料。46例保守治疗止血成功后择期手术(Child-Pugh A级30例,Child-Pugh B级16例),内镜及药物止血失败行急诊手术2例(Child-Pugh C级)。结果48例均顺利实施完全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104.7±4.2)min,术中出血量(106.0±16.4)ml。术中输血1例(2.1%)。无死亡,无术后输红细胞。术后住院时间(5.6±0.2)d。术后随访15~63个月,中位数42个月。1例(2.1%)术后34、47个月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黑便2次,保守治疗。其他患者均无呕血、黑便。结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的基础上,腹腔镜脾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分析胆囊癌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的相关指标,提高早期诊断率,最终达到改善预后.方法 收集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治疗的胆囊癌患者80例,以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患者90例作为对照,对2组进行组间比较及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组间在患病年龄、腹胀纳差、胆囊占位、胆囊壁厚、肝门区肿大淋巴结、肝内外胆管扩张间存在差异;在实验室检查方面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tigen 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tigen 125,CA125)、糖类抗原50(carbohydrate atigen 50,CA50)、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GT)、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存在差异.结论 原发性胆囊癌的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综合超声、CT、实验室检查可提高胆囊癌术前诊断率.控制胆囊癌的高危因素能有效预防胆囊癌的发生,从而改善预后.对于胆囊癌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是胆囊癌临床治疗的关键.胆囊癌的临床分期对胆囊癌的预后影响大.提高胆囊癌早诊率是提高胆囊癌治疗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凝血功能与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该院收治T2DM患者78例,根据患者疾病进展情况将其分为伴有血管病变患者45例为观察组,血糖控制较好、无血管病变患者33例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血糖(Glu)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分析各凝血指标与血糖控制水平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发生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Glu、Hb A1c、F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PTT、P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与Glu和Hb A1c水平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Hb A1c(OR=1.23,P0.05)、Fg(OR=1.45,P0.05)是T2DM患者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高水平APTT(OR=0.87,P0.05)是T2DM患者血管病变的保护因素。结论 T2DM发生血管病变患者出现凝血功能紊乱,其引起患者血管病变发生的重要因素,高水平Hb A1c、Fg及低水平APTT是T2DM患者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5.
跟踪干预对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跟踪干预对门脉高压症患者上消化道再出血的影响。方法将有门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病史的 107例患者按出院顺序,奇数分为对照组,偶数分为观察组。对照组54例按常规行出院宣教;观察组53例在对照 组基础上增加跟踪护理干预,连续12个月后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焦虑值、再出血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均P<0.05),健康行为依从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跟踪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健康行为依 从性,降低再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6.
收集我院近11年内收治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avernous transformation of portalvein,CTPV)患者共17例,其中手术治疗15例,保守治疗2例。  相似文献   
107.
[摘要] 目的观察强化健康教育和院外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焦虑状态及临床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将胃癌术后化疗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形式的健康宣教和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强化健康教育和院外护理干预,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为胃癌防治相关知识,充分利用现代通讯工具作好院外随访护理,分别于住院时、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调查评估患者的焦虑状态和临床依从性。 结果2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均呈降低趋势,观察组SAS评分、HAMA评分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其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临床依从性好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胃癌治疗过程中,强化对患者的胃癌防治知识宣教和院外护理干预,能有效帮助患者克服焦虑情绪,并提高其临床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观察洛铂对人胆管癌RBE细胞微丝F-肌动蛋白(F-actin)和α-微管蛋白(α-tubulin)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胆管癌RBE细胞,分别用不同剂量洛铂处理,鬼笔环肽-异硫氰酸荧光素(Phalloidin-FITC)和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双染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微丝蛋白F-actin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α-tubulin结构变化,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α-tubulin mRNA转录水平变化.结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到洛铂作用下,胆管癌RBE细胞微丝蛋白F-actin与微管蛋白α-tubulin均发生解聚和重排,而α-tubulin染色加深(P<0.05),α-tubulin mRNA/β-actin结果:5.0 mg/L组:2.08 ±0.13;25.0 mg/L组:1.91±0.46(P <0.05),证实洛铂使胆管癌RBE细胞α-tubulin转录水平增加.结论 微丝、微管的解聚和重排在洛铂对胆管癌RBE细胞诱导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LDPPHR)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20年1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25例行LDPPHR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7例,女18例;中位年龄为29岁,年龄范围为14~66岁。25例病人均施行LDPPHR。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恢复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3月。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25例病人均完成LDPPHR,其中23例行全胰头切除术,2例行胰头次全切除术。25例病人手术时间为310 min(207~540 min),术中出血量为200 mL(50~800 mL)。25例病人中,1例输注红细胞4 U、血浆400 mL,1例输注血浆500 mL,1例输注血浆600 mL,22例未输注红细胞和血浆。25例病人中,3例发生B级胰瘘,充分引流后出院;4例发生胆瘘,2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总管支架植入术后症状消失,1例充分引流后恢复良好,1例术后肝周积液行穿刺引流+胆总管支架植入术后症状消失,18例无并发症发生。25例病人术后住院时间为17 d(9~27 d)。(2)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25例病人肿瘤体积为6.0 cm×5.0 cm×2.0 cm(1.0 cm×2.0 cm×1.5 cm~10.0 cm×9.0 cm×8.0 cm);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12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4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3例,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2例,胰头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真性囊肿、胰腺肿瘤结节中央胆固醇结晶及钙化、胰头海绵状血管瘤各1例。(3)随访情况:25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4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随访期间,25例病人中1例发生术后糖尿病,规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1例发生脂肪泻,口服补充胰酶制剂,症状改善;1例术前以间断头晕伴双下肢无力,低血糖为主要表现,术后未行特殊治疗血糖恢复正常;其余病人无代谢性并发症发生。25例病人无肿瘤癌变、复发和死亡,无胃排空障碍、胆管结石或狭窄等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LDPPHR治疗胰头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安全、可行,具有保留消化道完整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