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5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3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96篇
综合类   159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化脓性关节炎是骨科的常见病,其治疗难度大,复发率和病残率较高[1-2],以往常用的方法是切开引流,此方法创伤大,伤口不易愈合,同时影响关节功能.我院自2007年1月~2012年1月开始,探索应该关节镜微创下清创,治疗此类疾病,我们通过关节镜下清理,置管灌注加引流术,早期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目前已应用此方法治愈32例化脓性关节炎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青少年四肢长骨恶性肿瘤切除后长节段骨缺损修复重建的方法及其疗效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10月共10例进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四肢长骨超长病灶骨恶性肿瘤患儿病例资料,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10.2岁(范围6~16岁)。骨肉瘤7例,尤文肉瘤3例;肱骨肿瘤2例,股骨肿瘤7例,胫骨肿瘤1例。肿瘤切除后骨缺损占病变骨全长的比例为80.9%(范围71.4%~89.3%)。考虑青少年涉及骨骺生长问题,手术在保证肿瘤扩大切除的前提下,采用自体腓骨移植、传统假体结合钢板、3D打印设计保留关节骨骺的超长假体,并在假体与骨结合端做3D打印骨小梁的骨长入处理,两端保留骨骺的短力臂设计辅助钢板及交锁螺钉增强稳定性。主要观察X线片及CT检查评估假体重建稳定性及骨连接端3D打印处理处骨长入情况,同时评估患者术后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1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5~58个月,平均随访22.9个月。1例术后2年复查X线片示移植腓骨有骨吸收迹象,内固定位置良好无明显异常;2例术后1年半至2年内出现辅助钢板断裂,给予更换断裂钢板目前内固定良好。按照国际保肢学会的...  相似文献   
73.
早期运动对家兔跟腱断裂术后愈合的组织学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动物实验的角度分析跟腱断裂术后早期运动与制动状态下组织学差异,为术后早期运动提供组织学证据.方法 将新西兰家兔随机分成正常组,早期运动组,石膏固定组.造模后对家兔跟腱进行组织学检查,寻找组织学差异.结果 家兔跟腱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早期运动组胶原纤维更粗[(8.417±1.649)μm vs(6.818±1.025)μm,t=2.76,P<0.05],排列更整齐,成纤维细胞更成熟;电镜下观察,早期运动组胶原原纤维的直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915±2.123)nm vs(21.725±3.768)nm,t=4.12,P<0.01].结论 术后早期运动能够促进跟腱的组织学愈合.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以羟基磷灰石与/β-磷酸三钙(hydroxyapatite and/β-tricalcium phosphate,HA/β-TCP)复合体材料及同种异体骨为支架材料构建的抗结核性骨组织工程复合体,评价两种不同抗结核骨组织复合体治疗兔脊柱结核的效果。方法取3月龄经造模成功后的新西兰大白兔36只,行病灶清除术,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A组于骨缺损处植入利福喷丁微球-rADSCs/HA/β-TCP抗结核骨组织工程复合体,B组于骨缺损处植入利福喷丁微球-rADSCs/同种异体骨抗结核骨组织工程复合体,C组清创后未做任何处理。术后4、8、12周行影像学(DR)检查,术后第12周将实验动物处死,取标本,行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大体观察发现A组骨缺损区被新生骨组织取代;B组骨缺损基本修复,周边可见大量骨组织形成;C组骨缺损处有少量骨组织形成,可见大量纤维组织覆盖。X线观察发现:4周时,A组骨缺损区可见少量骨痂形成,材料与周围骨组织紧密接触。B组骨缺损区可见骨痂形成,C组骨缺损区界限清晰,可见片状低密度影。8周时,A组骨缺损区明显缩小,材料吸收,边界稍模糊。B组骨缺损区可见片絮状高密度影,C组骨缺损区可见点状钙化影。12周时,A组骨缺损区材料基本吸收,B组骨缺损材料部分吸收,椎间隙部分融合,C组骨缺损区界线尚清,椎间隙破坏缺损。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术后12周,A组材料吸收明显,可见大量纤维骨痂组织生成骨组织。B组可见部分同种异体骨残留,周边可见大量纤维骨痂组织生成骨组织。C组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形成。结论利福喷丁微球-rADSCs/HA/β-TCP构建的抗结核骨组织工程复合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有效填充兔腰椎结核病灶清除术后的骨缺损。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臂丛神经损伤膈神经移位术对青壮年患者早期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6例接受膈神经移位治疗的患者,在术前、术后(10 d)进行肺功能指标的比较,同时定期进行门诊随访,观察呼吸系统自觉症状程度.结果13例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供氧不足症状,16例全部出现一侧膈肌抬高,术后第10天肺活量(VC)、肺活量预计值百分数(VC%)分别比术前减少37.98%和26.8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vc=11.532、tvc%=0,P<0.01).其它项目如残气量(RV)较术前轻度下降,肺总量(TLC)下降值达到术前肺总量的36.49%,残气量/肺总量比值(RV/TLC%)较术前上升了4.75%,上述各指标的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1 s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和术前比基本无改变,但其差值有统计学意义.膈神经移位右侧(10例)与左侧(6例)术前、术后肺活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8个月~2年,所有患者均无明显呼吸困难和胸闷等症状.结论膈神经移位术后对青壮年患者肺容量有较大的丧失,肺通气功能减弱和小气道阻力增加,但其丧失程度在机体自身代偿耐受范围内,不会导致急剧发生的严重呼吸功能障碍.建议对右侧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患者,术前进行严格的肺、心功能检查,避免发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6.
我院自1998年来对3例患者采用自体游离胫骨骨膜移植重建小关节,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病例1:女性,18岁。左第二跖骨头无菌性坏死,病史2年。第二趾根部肿痛,行走时加重。查体:屈伸第二耻疼痛加剧,局部活动受限。病例2:女性,29岁。右第一跖趾关节结核。病史  相似文献   
77.
2007年9月-2010年8月,我们采用聚左旋乳酸可吸收固定棒结合抗米微侨可吸收线环扎加"8"字钢丝内固定治疗43例髌骨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骶骨包虫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7月-2010年8月收治的14例骶骨包虫病患者临床资料。男6例,女8例;年龄16~58岁,平均28.7岁。病程6个月~11年,中位病程5.7年。其中12例来自畜牧区或有明显犬、羊密切接触史;12例有肺包虫或肝包虫病病史。主要临床症状为腰骶部及双下肢疼痛,一侧或双侧下肢及会阴部感觉减退,逐渐出现双下肢活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排尿无力等神经损害表现。影像学检查示多囊性骨质破坏。10例行包虫囊液皮内Casoni试验,其中8例呈阳性,2例呈阴性;4例行包虫病8项免疫血清学检查均为阳性。所有患者彻底清除病灶后,采用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人工骨或骨水泥修复缺损。术后常规使用阿苯达唑,持续3个月预防复发。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1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1年,中位时间5.7年,患者术前临床症状均缓解。8例于术后6个月~3年复发,其中5例行3次清创手术,1例行5次清创手术,2例行病灶边缘切除联合高速磨钻清理;术后未见复发,症状均不同程度缓解。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包虫病局部种植或远处播散。结论骶骨包虫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漏诊,结合MRI检查有助于骶骨包虫病的诊断,血清学检查是诊断骶骨包虫病的主要方法,手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利福平(rifampicin,RFP)对兔脂肪干细胞(rabbitadipose-derivedstemcells,rADSCs)增殖、成骨及黏附支架的影响,为后期RFP缓释系统与rADSCs的复合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分离培养rADSCs,检测细胞周期及表面抗原CD44,成骨、成脂诱导后分别行茜素红及油红O染色。用利福平生长液干预rADSCs,按浓度分为0、10、20及30μg/ml4组,分别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含量。制备同种异体脱钙骨支架,并复合各组rADSCs,计算细胞黏附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情况。结果rADSCs呈长梭形生长,G0/G1期占78.3%±4.2%,表面抗原CD44阳性表达。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及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均为阳性。生长曲线示30μg/ml组第4-11天增殖能力较其他3组弱(P〈0.01),细胞凋亡示30μg/ml组凋亡率高于其他3组(P〈0.01),ALP检测示成骨诱导后第14天30μg/ml组ALP含量较其他3组少(P〈0.01),细胞黏附率示30μg/ml组较其他3组低(P〈0.01)。扫描电镜观察30μg/ml组黏附的细胞数量少,形态松散。结论不影响rADSCs增殖、成骨及黏附支架的RFP临界浓度约为20μg/ml。  相似文献   
80.
背景:深筋膜瓣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是一种成熟的技术,但动物种属不同、植入材料不同均会使血管化的结果产生较大的差异。目的:比较复合重组人类骨形态蛋白2的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和单纯的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在比格犬带蒂筋膜瓣内的血管再生能力。方法:分别将复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的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和单纯的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包裹于12只成年比格犬腰背部两侧带蒂深筋膜瓣中,于术后第2,4,8,16周各随机选取3只动物摘取血管化标本,进行大体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及血管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ⅧR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比较新血管的生成情况。结果与结论:在材料植入后4周、8周和16周,两组均发现带蒂筋膜与植入材料接触区出现明显血管化,并随时间延长,向材料内部延伸;实验组相对血管面积百分比和阳性染色的面密度值在2,4,8,16周时均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两种人工骨在筋膜内均有一定的血管化能力,但复合重组人骨形态蛋白2的自固化磷酸钙人工松质骨在体内的血管化较单纯自固化磷酸钙人工松质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