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3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0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5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41.
MRI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和多参数成像的特点,对乳腺病变诊断的准确性高于X线和超声,使得部分形态学呈良性特征而X线和超声检查定性诊断困难的病变(如囊内乳头状癌、黏液腺癌、髓样癌、化生性癌、恶性叶状肿瘤和恶性淋巴瘤等)于术前可得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2.
目的:多排螺旋CT下观察和测量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正常成人胰钩突角的大小,确定钩突角的正常范围,为影像诊断胰头占位性病变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3年腹部无明显病变患者的强化CT图片612例,按年龄分成21~30岁、31~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0岁以上6组及男女两组,将强化CT图像3mm重建后分别测量胰腺钩突角的最大值,然后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各年龄组胰钩突角大小如下:21~30岁组(34.7±5.4)°、31~40岁组(56.3±4.8)°、41~50岁组(64.1±5.1)°、51~60岁组(57.8±3.3)°、61~70岁组(47.4±4.1)°、71岁以上组(33.5±3.9)°;女性(54±2.7)°、男性(61±3.5)°。结论51~60岁组之前随着年龄增加胰头钩突角逐渐增大,51~60岁组以后随着年龄增加胰头钩突角逐渐减小,不同性别之间比较男性钩突角略大于女性。。  相似文献   
143.
患者,女,62岁.上腹部胀满20年,因加重并伴有疼痛3个月于2006年4月入院治疗,无发热及黄疸.体检:剑突下可扪及肿物,质较硬,轻压痛.实验室检查:CA125 66.91U/mL,CA199 90.36 U/mL,CEA 4.16 μg/L,AFP 1.69 μg/L.MR检查:肝左叶不规则形囊实性肿物,囊壁薄厚不均,囊内见多发不完整分隔,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实性部分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相邻左肝管扩张,并与肿物囊腔相通,于扩张胆管腔内可见一不规则形低信号影,边界清楚,约1 cm×1 cm×2 cm.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基于肺癌患者胸部定位CT图像进行筛选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的放射组学特征,构建机器学习模型,探讨放射组学在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根治性调强放疗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6例,通过随访影像学资料及临床信息将其进行放射性肺炎分级,并收集其定位CT图像。将全肺作为感兴趣体积进行放射组学特征的提取,分析与发生放射性肺炎有关的放射组学特征及临床、剂量学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进行模型构建, 通过五折验证方式检测模型预测性能。结果 提取出放射组学特征1029个,通过方差分析及LASSO方法共得到与发生放射性肺炎有关的放射组学特征5个。单纯利用放射组学特征构建模型的测试集曲线下面积(AUC)=0.67,利用放射组学特征结合临床、剂量参数构建模型的测试集AUC=0.71。结论 在通过利用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定位CT图像进行构建的放射组学模型有预测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潜能,加入临床及剂量参数后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45.
既往认为孤立性脑转移非小细胞肺癌(NSCLC )患者属于Ⅳ期,一般不考虑手术治疗,仅给予化疗或放疗等治疗,但很难达到理想的疗效。近年来通过多学科协作体系(MDT )给予规范化、个体化治疗,使患者的获益程度明显增加,甚至可以达到治愈。现介绍2 例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多学科协作治疗孤立性脑转移NSCLC 患者的病例,以期探讨和制定相应诊疗规范,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46.
147.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年龄、乳腺X线密度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992例乳腺癌免疫组化和术前乳腺X线检查资料。分析不同年龄组乳腺X线密度分布情况, 分析患者年龄、乳腺X线密度与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52.92%(525/992)的患者乳腺呈高密度。在 <35岁、35-39岁、40-44岁、45-49岁、50-54岁、55-59岁、60-64岁、65-69岁和 >69岁患者中, 低乳腺密度和高乳腺密度比例分别为10.26%和89.74%、21.92%和78.08%、22.92%和77.08%、26.18%和73.82%、43.04%和56.96%、65.24%和34.76%、83.76%和16.24%、89.80%和10.20%及94.12%和5.88%, <55岁与≥55岁患者间乳腺X线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6.11, P <0.01)。乳腺癌患者年龄与ER呈轻微正相关(r=0.09, P <0.01), 与PR呈轻微负相关(r=-0.14, P <0.01);乳腺X线密度与ER呈轻微负相关(r=-0.07, P=0.02), 与PR无明显相关性(r=0.05, P=0.13)。结论 乳腺癌患者年龄和乳腺X线密度与ER和PR表达水平有关, 其对ER和PR的表达情况具有潜在评估作用。  相似文献   
148.
类癌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其中90%发生于胃肠道,绝大多数位于阑尾和小肠,少数见于胰腺、胆管系统、肝脏,余位于生殖泌尿道、肺及胸腺[1].原发于胰腺的类癌很少见,笔者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胰腺类癌患者资料,总结其MRI表现,并结合病理分析其MRI表现的组织病理基础,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9.
目的 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PACC)的CT及MRI影像表现旨在提高术前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确诊的11例PACC病人的CT(5例)或MRI(6例)影像资料,分析其特征性表现。 结果 实验室检查3例甲胎蛋白(AFP)升高,4例糖类抗原19-9(CA19-9)升高。CT和MRI影像上,11例均为单发,8例为实性,3例为囊实性;6例病灶位于胰头部,5例位于胰体尾;病灶平均最大径为(5.69±3.53) cm。增强扫描后,病灶多呈不均匀渐进式强化(CT 4例,MRI 5例),少数表现为延迟期强化程度略减低(CT和MRI各1例)。10例病灶与正常胰腺组织进行了比较,动脉期强化程度均低于胰腺组织,延迟期强化程度可降低(CT 上3例,MRI 上1例)或升高(CT上 1例,MRI上 5例)。PACC病灶外常见包膜(8/11例);病灶内多见囊变坏死(8/11例),少数可见钙化(1/11例)。病灶可伴有胆管、胰管同时扩张,或仅见胰管扩张,也可伴胰腺实质萎缩;可侵犯肠系膜上动静脉、脾动静脉,少数可累及十二指肠、邻近胃壁及肾上腺。部分病人伴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 结论 PACC的实验室检查及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及MRI对该病的术前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0.
目的 探讨免疫评分及PD-L1在肝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分析肝癌患者的免疫评分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免疫评分与PD-L1在61例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分析PD-L1、免疫评分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 结果 肝癌中免疫评分较高的表达率为26.2%,较低的表达率为73.8%。统计分析发现免疫评分与AFP增高(P<0.05)及肝内复发(P>0.05)具有相关性;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分化程度、脉管癌栓等临床因素无相关性(P>0.05)。生存分析发现免疫评分较高患者的总生存期与无复发生存期显著高于免疫评分较低的患者(χ2=11.39,P<0.01;χ2=14.78,P<0.01)。肝癌组织PD-L1的阳性表达率为44.3%,对应癌旁低表达,具有统计学差异(χ2=7.313,P<0.01)。PD-L1阳性患者的总生存期与无复发生存期低于PD-L1阴性患者(χ2=5.598,P<0.05;χ2=10.90,P<0.01)。肝癌组织中PD-L1与免疫评分间具有负相关性(χ2=12.703,P<0.01)。 结论 免疫评分可作为患者预后的一个标志物,免疫评分高的患者预后较好,反之易早期复发且预后较差;肝癌组织PD-L1与免疫评分之间具有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