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陈志明  关键  严超贵  李子平   《放射学实践》2013,28(8):853-856
目的:探讨MSCT多种成像技术对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9例SISMAD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4例经DSA证实,15例由临床随访证实,所有病例均行MSCT检查及薄层重建、VR、MPR和CTA等后处理。DSA术前完成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未行DSA者3~6个月内随访复查CT。按Yun分型进行MSCT诊断,探讨各型SISMAD的影像特征,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本组19例SISMAD按Yun分型法进行MSCT诊断,Ⅰ型7例(真假腔均通畅,可见假腔的入口和出口);Ⅱ型12例(真腔通畅,假腔无血流),其中Ⅱa型4例(假腔无出口),Ⅱb型8例(假腔内血栓形成,伴真腔狭窄);Ⅲ型0例(夹层并肠系膜上动脉闭塞)。MSCT的薄层、MPR、CTA及探针分析清晰地显示了SISMAD的内膜破裂及夹层内血栓情况;同时显示大动脉粥样硬化11例,内脏动脉瘤2例,髂总动脉瘤样扩张3例。SISMAD临床上好发于中老年男性,以不明原因的突发性腹痛为起病特点;动脉硬化及高血压是SISMA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MSCT可准确诊断SISMAD并对其分型、发现内脏动脉或大动脉的相关病变,对其稳定性的评估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2.
姜山  肖格林  陈双 《海南医学》2008,19(7):36-3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1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对全部图像行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及表面阴影显示重建,部分行血管内镜重建,并对图像进行评价,31例中6例行DSA检查,10例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将腹主动脉以下病变分五型,其中腹主动脉型2例,髂动脉型2例,股腘动脉型14例,小腿动脉型4例,广泛型8例,1例未见异常。病变的CTA表现为血管管腔不规则,单发或多发狭窄或闭塞,局部侧支血管形成,部分管壁钙化。行DSA检查和手术治疗的16例中15例与MSCTA结果完全吻合。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充分而准确地显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变情况,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目的 分析盆腔结核的CT及MRI表现,探讨MSCT联合MRI及增强扫描对盆腔结核包块的定性和定位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经腹水病理活检或手术证实的盆腔结核肿块20例,有完整的CT、MRI及增强扫描图像.结果 20例患者当中,CA125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CA19-9升高的有5例,CT及MRI表现为囊性者6例,囊实性者11例,实性者3例,均有不同程度腹水表现,腹膜不同程度的线状、结节状增厚有15例,淋巴结肿大的有10例,术前CT误诊7例,MRI6例.结论 通过MSCT以及MRI征象的综合分析,能提高盆腔结核肿块诊断符合率,尽可能为临床提供更多信息,从而减轻盆腔肿块患者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分析应用益气化瘀方对经腔内治疗后发生血管再狭窄的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至2013年间河北省第四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经腔内治疗后发生血管再狭窄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应用西药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应用益气化瘀方为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据统计,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为15天,对照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为29天,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的踝肱指数(ABI)为(0.25±0.15),对照组患者的踝肱指数(ABI)为(0.27±0.13),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5周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踝肱指数(ABI)为(0.51±0.16),对照组患者的踝肱指数(ABI)为(0.32±0.14),两组患者的踝肱指数(ABI)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其中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益气化瘀方对经腔内治疗后发生血管再狭窄的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对64排螺旋CT肾动脉成像效果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临床患者128例,对其分别进行64排螺旋CT肾动脉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并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64排螺旋CT肾动脉成像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肾动脉成像对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准确性良好。影响肾动脉成像效果的因素包括有延迟时间、对比剂单位剂量和注射速度、旋转时间、患者年龄、屏气合作与否、血管钙化情况等。CTA检查结果轻度24,中度29例,重度22例,闭塞8例,DSA检查结果轻度32例,中度26例,重度23例,闭塞8例。CTA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64排螺旋CT肾动脉成像在对动脉血管狭窄程度进行评估方面存在优势,应对延迟时间、对比剂单位剂量和注射速度、旋转时间等相关影响因素予以注意,提高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多模式重建技术在颈椎骨折、脱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颈椎损伤的病例,采用16排或64排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然后薄层重建,并应用工作站进行VR、MIP、MPR等重建技术进行综合观察。结果 92例中,56例颈椎骨折,24例为颈椎骨折合并脱位;12例为颈椎脱位;2例漏诊。结论 MSCT多模式重建可清晰显示颈椎骨折、脱位的局部及立体直观情况,也能显示游离骨块及椎管的关系,诊断准确率达97.83%,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怀疑急性颈椎损伤的患者应首选多排螺旋CT检查。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R)技术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腰椎MSCT容积扫描,经后处理重建检出的腰椎峡部裂35例,分析其MPR、VR成像的CT表现,并与常规椎弓CT轴位像进行对照,评价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MPR冠状面、经椎弓矢状面重建结合VR成像可清晰显示35例68处峡部裂;常规椎弓CT轴位像仅检出24例48处峡部裂,漏诊11例,漏诊率31%(11/35)。与常规椎弓轴位比较,MPR结合VR图像重建对峡部裂特征以及裂隙骨赘、椎间孔狭窄、椎体滑脱、椎间盘后突的相关继发病变征象显示均有明显优势。结论MPR、VR重建成像对峡部裂及其相关继发病变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是检出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理想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