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王丽萍  邓刚 《江苏医药》1998,24(2):134-134
本文报告1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着重分析其MR上的表现,并探讨MR和CT在诊断该病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9例中男7例,女12例,年龄4~50岁,平均33.8岁。病程从1个月~10余年不等,平均3年。起病主要有头痛、行走不稳,5、7、8对颅神经受累症状。19例病例均行MR及CT检查。MR检查使用Reson6xo.38T和TOSHIBAO35T机器,头线圈,S七序列,常规包括矢状面、横断面TlW(TR/TE一500/30毫秒),横断面T。W(TR/TE一2500/40、80毫秒),部分病例加做冠状面T;W(TR/TE—500/30毫秒)。11例行MR增强扫描,造影…  相似文献   
32.
本文报告应用γ-刀治疗48例经手术治疗、术后放疗和(或)化疗后复发的胶质瘤。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平均38岁(7~74)岁。肿瘤最大直径11.3~69.8 mm,平均35mm。最大中心照射剂量22~55Gy,平均32Gy。肿瘤周边剂量11~20Gy,平均15Gy.照射的等中心点数1~15个,平均7个。随访40例,随访率83.3%,随访时间9~22个月,平均14个月。至最后一次随访时,死亡16例,3例症状好转,9例病情无加重。40例的存活时间;2~22个月,平均10.9个月。肿瘤直径小治疗效果好,而肿瘤直径大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33.
目的:为提高脑AVM伽玛刀治疗剂量设计精度,作者对如何正确选择和组合影像学检查进行了研究.材料和方法:收集1993年10月至1994年11月在本院作伽玛刀治疗的40例脑AVM患者。治疗前,33例采用血管造影 CT定位,7例采用血管造影 MRI定位。观察各例畸形血管团的部位、形态、大小、影像学表现以及它与引流静脉之间的关系,比较采用不同影像学检查作剂量设计在覆盖形态、覆盖体积和确定周边剂量方面的差别.结果:单独采用血管造影定位有21个不规则形病灶和9个长轴方向与X轴或Y轴平面倾斜的卵圆形病灶的覆盖体积过大,18个毗邻重要结构和头皮的病灶无法确定合适的周边剂量;而单独采用CT或MRI定位分别有26个和5个病灶因受引流静脉和正常脑组织部分容积效应等因素的影响覆盖体积小于采用血管造影 CT或MRI定位者,但各例均能确定合适的周边剂量.结论:对在血管造影和CT或MRI上显示畸形血管团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致且与引藏静脉相互混杂在一起者应选择血管造影 CT或MRI定位.而对呈圆形、大小基本一致者则应视具体情况选择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方法定位。  相似文献   
34.
本报告应用γ-刀治疗48例经手术治疗、术后放疗和(或)化疗后复发的胶质瘤。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平均38岁(7~74)岁。肿瘤最大直径11.3~69.8mm,平均35mm。最大中心照射剂量22~55Gy,平均32Gy。肿瘤周边剂量11~20Gy,平均15Gy。照射的等中心点数1~15个,平均7个。随访40例,随访率83.3%,随访时间9~22个月,平均14个月。至最后一次随访时,死亡16例。3例症状好转.9例病情无加重。40例的存活时间:2~22个月,平均10.9个月。肿瘤直径小治疗效果好,而肿瘤直径大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与脑卒中危险性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26例临床诊断为TIA的病人行头颅CT平扫,脑CT灌注和颈动脉血管成像。评价脑CT灌注成像的峰值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等脑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及斑块的性质。结果:26例TIA患者中,CTA显示颈动脉狭窄19例,轻度7例(37%),中度8例(42%),重度4例(21%);发现颈动脉斑块44处,其中混合性斑块9处,钙化性斑块22处,纤维性斑块7处,脂质性斑块6处。老年组钙化性斑块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在26例TIA患者中,21例头颅CT平扫正常,5例有腔隙性脑梗塞,其中多发2例。26例脑CTP检查,异常17例,正常9例,17例脑CTP异常患者患侧与对侧的平均TTP分别为(11.25±1.94)s和(8.64±0.96)s, 经配对t检验:t=9.418,P<0.01,两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两侧平均CBF、平均CBV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个月中3例发生脑梗塞。结论:TIA患者颈内动脉狭窄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CT脑灌注成像结合CTA,不仅可以发现颈动脉有无狭窄及斑块的性质,还可以了解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脑组织的损害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MSCT)脑灌注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34例临床拟诊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行头颅CT平扫,脑CT灌注成像.评价脑CT灌注成像的达峰时间(TTP),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全部病例3~7天内复查CT及临床随访.选取20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 常规CT平扫显示: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24h内,15例诊断为急性脑梗死,19例未见异常,后经复查CT及临床随访证实,2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7例为急性脑梗死.脑CTP显示: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24h内,32例脑CTP灌注异常,2例脑CTP灌注正常,脑CTP显示患者感兴趣区内脑血流量(rCBF)、脑血容量(rCBV)、对比剂达峰时间(rTTP)明显改变,病灶侧与对照侧、病灶中心区与周边区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CT平扫的敏感度44.11%,特异度71.42%;CTP的敏感度94.11%,特异度100%.结论 脑CTP能够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定量分析可区分中心梗死区与缺血半暗带区,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中的诊断.方法 对26例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行颈动脉MSCTA检查,将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其中8例进一步行颈动脉DSA检查.结果 26例TIA患者中19例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其中轻度狭窄7例(37%),中度狭窄8例(42%),重度狭窄4例(21%);发现颈动脉斑块44处,其中混合性斑块9处,钙化性斑块22处,纤维性斑块7处,脂质性斑块6处.随访6个月中3例发生脑梗死.结论 MSCTA能很好地显示颈动脉管腔有无狭窄、程度及斑块的性质,对颈内动脉TIA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预后估计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8.
目的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1)探讨维吾尔族维-汉-英多语者接受三种语言刺激任务时,大脑语言功能区激活的异同.资料与方法 20名健康维吾尔族维-汉-英多语者行fMRI检查,受试者均在3~5岁开始学习汉语,汉语通过中国高等汉语水平考试汉八级(HSK).开始学习英语的年龄在10~12岁之间,英语水平全部通过国家大学英语4~6级考试.BOLD-fMRI检查采用组块设计,受试者分别接受维语、汉语及英语认知任务的视觉刺激并进行默读,所得图像数据经SPM5脑功能处理软件处理,生成脑激活图并进行分析,组间数据采用多样本的方差分析.结果 三种语言共同激活了双侧额中回和额下回(BA9、BA 46、47)、左侧颞中回(BA 18)、双侧中央前回(BA 4)、双侧梭状回(BA 37)、左侧顶上下小叶(BA 7/40)、双侧枕中回(BA 19).不同语言任务时右侧颞上回、颞中回(BA 18、BA 38),左侧楔前叶(BA 19),右侧舌回(BA 18)、右侧顶上下小叶(BA 7/40)、双侧的额内侧回、左侧海马旁回、基底节区(豆状核、尾状核)及小脑扁桃体有散在激活.汉语及英语刺激任务时各脑叶激活强度大于维语,三者间有统计学差异.三种语言任务的优势半球均为左侧大脑半球.结论 维吾尔族多语者给予母语、汉语和英语刺激时,三种语言有共同的脐激活区,处理汉语及英语刺激任务时脑激活区激活强度及范围大于母语,三种语言刺激时大脑的偏侧化程度无差异.  相似文献   
39.
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其微浸润的磁共振成像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与X线片、超声检查比较,评价MPd对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其微浸润诊断的正确率和界定病灶范围的准确性。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行乳腺MR检查的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连续病例17例,其中13例同时行X线检查、16例行超声检查。以病理资料作为金标准,作对照分析。结果(1)MR检查14例病灶有强化,11例表现为非块状强化,其中6例呈段样强化,2例呈区域性强化,导管样强化、多灶性局灶性强化、双乳大致对称的弥漫性强化各1例。这11例中有2例伴病变侧增强前的乳头后大导管扩张,其中1例增强后大导管强化,这2例均以乳头滴血为临床症状。2例块样强化表现为信号均匀、形态不规则的肿块。混合有肿块和非块样强化的1例,为信号均匀、边缘光整的卵圆形肿块伴肿块周围线样强化。(2)13例行X线检查,2例阴性;单纯钙化表现6例;钙化伴其他征象2例;非钙化病灶3例。8例含钙化的病灶中,恶性钙化5例,交界性钙化3例;钙化簇状分布5例,区域性分布2例,弥漫分布1例。(3)16例行超声检查,4例阴性,1例诊为良性病变,其余11例作出了正确的术前诊断,表现为不规则的低回声区内伴有点状的强回声改变。(4)以病理检查测量的大小作为金标准,对病灶范围界定方面MRI符合13例(13/17),高估2例;X线诊断符合7例(7/13),高估3例,低估1例;超声符合7例(7/16),高估2例,低估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1)。结论乳腺导管原位癌及原位癌伴微浸润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联合X线和MR检查能提高其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40.
目的:通过分析侧脑室脑膜瘤的磁共振特征,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侧脑室脑膜瘤的磁共振资料,总结其磁共振影像特点。结果25例位于侧脑室后角及三角区(其中19例位于左侧、6例位于右侧)、1例位于侧脑室体部、1例为多发。所有肿瘤M RI均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肿块影。22例肿瘤形态呈圆形(81.5%),5例浅分叶(18.5%),1例深分叶。信号均与脑灰质对比,T1 WI呈等高或稍低信号,T2 W/FLAIR呈等或稍高信号,与脑室外脑膜瘤信号基本一致。T1 WI增强扫描多数为明显强化,并显示肿块边缘与脉络丛相连。肿瘤病理类型:19例为纤维型、8例为上皮型。测ADC平均值分别为纤维型(0.89±0.12)×10-3mm2/s ,上皮型(0.95±0.18)×10-3mm2/s。结论侧脑室脑膜瘤具有一定的M RI征象,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