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0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38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71篇
预防医学   62篇
药学   176篇
中国医学   6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首发精神分裂症兴奋攻击行为与血清胆固醇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兴奋攻击行为与血清胆固醇(CHO)水平的关系。方法 以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裹(PANSS)中有关兴奋攻击行为条目评分,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有兴奋攻击行为组,30例)和对照组(无兴奋攻击组,30例),于入组时及治疗第2、4和6周末分别进行评估,同时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样,测定血清胆固醇水平。结果 入组时研究组较对照组CHO水平显著低。治疗4用后,两组PANSS有关兴奋行为条目评分及CHO水平置异无显著性。结论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兴奋攻击行为,CHO水平有可能成为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2.
卒中临床路径实施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和总结了国外目前卒中临床路径实施的概况,包括临床路径的简介、卒中临床路径的模式、实施效果(优点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卒中临床路径的制订。  相似文献   
33.
精神分裂症(SZ)为慢性精神疾病,常伴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MRI可用于观察SZ患者脑结构及功能异常,为识别精神障碍生物标记物提供重要支持。多项研究基于多模态MRI构建脑结构及功能网络,采用人脑连接组学分析方法,发现SZ脑复杂网络异常,如最短路径长度增大、聚类系数及网络效率下降、核心节点受损等,进一步支持SZ失连接假说。本文针对SZ脑结构及功能网络、多模态网络等最新研究进行综述,探讨SZ脑复杂网络拓扑结构及属性特异性的特点,讨论现有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结合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系统性探索芹菜素抗前列腺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ETCM、HERB、HIT 2.0及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芹菜素靶点。计算TCGA和GEO数据集差异基因作为前列腺癌预测的疾病靶点,并检索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作为补充。应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筛选核心靶点。采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富集分析,使用PyMOL、AutoDock Tools、AutoDock Vina软件以及PDB数据库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共预测到236个芹菜素抗前列腺癌作用靶点,主要与激素反应、细胞死亡调控及激酶调节有关,且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通路与前列腺癌密切相关。筛选得到70个核心靶点,分子对接发现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V-Jun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JUN)、低氧诱导因子-1A(HIF-1A)、肿瘤坏死因子(TNF)、ERG、雌激素相关受体α(ESRRA)与芹菜素有良好结合力。结论 芹菜素通过多靶点和多通路实现抗前列腺癌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患者的健康一级亲属的认知功能缺陷的异同点。方法纳入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两类患者的健康一级亲属各50名、正常对照组50名。采用数字符号、连线测验(trailmarking test,TMT)A和B、数字广度、图形视觉再生、言语流畅性、威斯康星卡片、汉诺塔(Hanoi tower,HOT)评估被试者的注意、记忆和执行功能,比较3组间的差异。结果 3组间数字符号总分、TMT-A时间、数字广度(总分及倒背)、视觉图形再生总分、言语流畅性总分、WSCT持续错误数、HOT总分及完成任务数等成绩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精神分裂症亲属组上述所有指标的成绩均差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双相障碍亲属组仅数字符号、TMT-A时间、数字广度总分及倒背、言语流畅性总分均差于正常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亲属组的图形视觉再生、HOT总分及完成任务数均比双相障碍亲属组差(均P<0.05)。结论两类患者的健康一级亲属均存在注意、记忆和执行功能等认知缺陷,精神分裂症亲属的认知缺陷更显著,提示认知缺陷既是两类精神疾病共同的遗传易感因素,但又在两类疾病的家系中的遗传负荷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方法:以10 d为间隔将23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7~20 d、30 d、40 d、50 d、60 d及60 d组,在住院第1周和最后1周分别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评估病情及自知力;分析住院时间与疗效的关系。结果:235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64.3 d;住院时间与出院时ITAQ总分(r=0.294)、PANSS总分(r=-0.407)、阳性症状分(r=-0.369)及PANSS总分减分率(r=0.377)、阳性症状分减分率(r=-0.369)的相关系数在7~30 d组最大;住院≥31 d后其疗效与30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30 d后,疗效可能不会随着住院时间延长而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认知功能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检测抑郁症患者(患者组)和健康志愿者(对照组)COMT基因多态性分布。患者组评定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中国韦氏成人记忆量表(WMS—RC)、连线A、B测验。结果COMT等位基因与基因型频率在患者组和对照组内均有显著性差异(Χ^2检验,P均〈0.01),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检验,P均〉0.05);患者组COMT等位基因、基因型之间在WCST、WMS—RC和连线A、B测验无显著性差异(F检验,P均〉0.05),但在HAMD-24认识障碍因子分上均有显著性差异(F检验,P均〈0.05);患者组基因型A/A与认识障碍(r=-0.210,P=0.036)、绝望感(r=-0.331,P=0.001)均呈负相关;等位基因A与绝望感呈负相关(r=-0.220,P=0.028);等位基因G与认识障碍(r=0.210,P=0.036)、绝望感(r=0.331,P=0.001)均呈正相关。在WCST测验中,等位基因G与持续错误数呈正相关(r=0.341,P=0.000);在WMS—RC测验中,等住基因G与数字广度(倒背)呈负相关(r=-0.327,P=0.001)。结论提示COMT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及认知功能的改变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8.
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三大原发症状之一,在疾病早期发现和高危人群风险预警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为了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认知负载状态下的脑电图特异性,本试验收集1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9例健康受试者的脑电信号作为对照,基于小波变换提取各频段信号,计算非线性动力学及脑功能网络属性等特征,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将两类人群进行自动分类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两组受试者在认知负载状态下,Fp1和Fp2导联在α、β、θ、γ这4个频带的关联维数和样本熵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大脑额叶功能损伤是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进一步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分类分析结果表明,将非线性动力学与脑功能网络属性相结合作为分类器的输入特征,所得分类效果最优,其结果显示准确率为76.77%、敏感度为72.09%、特异性为80.36%。本研究结果表明,脑电信号的非线性动力学和脑功能网络属性等特征,或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早期筛查和辅助诊断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乙醇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血细胞参数的变化,从而为乙醇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一个实验室参考指标。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011年2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13例乙醇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患者组)和12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细胞参数指标,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乙醇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血液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容积(MPV)、淋巴细胞计数(LYMPH#)明显降低,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和白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红细胞的MCV、MCH 的检测可以作为乙醇所致精神障碍的一个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0.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阿立哌唑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串联质谱电喷雾检测法(LC-ESI-MS/MS)。方法以迪马C18反相柱(4.6mm×150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5mmol·L-1甲酸铵(90∶10),流速为1mL·min-1,柱温:25℃,以醋酸乙酯-二氯甲烷(4∶1)为提取剂。样品经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化后,通过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采用选择反应监测(SRM)对阿立哌唑(m/z 448.3→285.0)和内标替米沙坦(m/z 515.3→497.3)进行测定。并用此法测定30例患者稳态血药浓度。结果阿立哌唑的高(400μg·L-1)、中(125μg·L-1)、低(10μg·L-1)3个质量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4.27%、102.58%和97.97%,日内(n=5)、日间(n=3)RSD均小于15%;分析方法的最低定量限为1μg·L-1。线性范围为:5~500μg·L-1,回归方程为F=0.5469ρ+0.0714,r=0.999(n=7)。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可用于临床血浓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