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3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张敏  张安会  刘莉  魏永刚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4):138-139,142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术后并发症情况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50例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患者(观察组),分析其中发生术后并发症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护理对策。同时选取150例行传统直肠癌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时间及随访1年期间患者复发情况。结果 150例观察组患者中30例(20.00%)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21例发生与人工气腹相关的并发症,4例发生肺部感染,2例发生吻合口漏,2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1例发生腹腔出血。对照组患者24例(16.00%)发生并发症,低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观察组患者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通知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和护理,30例患者中仅1例(3.33%)再次手术。观察组术中出血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期间,观察组患者5例(3.33%)复发,对照组2例(1.33%)复发,观察组复发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术相比传统的直肠癌术而言,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但可因建立人工气腹、患者年老体弱及用力咳嗽等因素发生各种并发症,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判断有无并发症的发生,并遵医嘱进行相应的处理及护理,可促进患者疾病康复,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2.
高蓉  李文娟  曾德琼 《华西医学》2011,(10):1525-1527
目的调查分析有家庭成员在汶川地震中伤亡的再生育夫妇自然流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问卷调查方式,2008年9月一2011年3月收集整理44对震后有自然流产的再生育夫妇基本资料和自然流产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该类人群震后自然流产危险因素特点。结果自然流产发生率占总妊娠比例的22.9%,11.1%的女性出现了震后月经改变,有人流史妇女与无人流史妇女震后月经改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8,P〉0.05)。结论震后女性易发生月经改变,地震后再生育夫妇的自然流产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中的自然流产发生率,环境、高龄等因素可能是该人群自然流产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荧光素钠术中实时显像在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术中应用荧光素钠实时显像的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肿瘤位于不利手术区域78例,位于有利手术区域50例.根据术中使用荧光素钠后肿瘤是否显色分为染色组和未染色组.结果 在有利手术区域,染色组全切除40例(95%),次全切除2例;未染色组全切除2例(25%),次全切除6例,两组全切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在不利手术区域,两组全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但染色组术后KP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 0.002),未染色组手术前后KPS评分无显著差异(P= 0.335).染色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较未染色组缩短(P= 0.002和P = 0.001),结论术中荧光素钠实时荧光显像对胶质瘤治疗和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94.
目的:对多普勒雷达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方法:利用K-邻域频数法分析不同参数的选取对于结果的影响,并结合雷达原始资料的实际情况,在参数的选取方法上进行了优化,并用不同的窗口大小去适应不同的区域。结果:在速度退模糊起始点的选择上做了补充,使得去噪补缺的效果更好,速度退模糊的效果大大改善。结论:提出了寻找退模糊起始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
目的:观察、比较非手术外固定与手术内固定在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随机分为两组,非手术外固定组和手术内固定组,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后疼痛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康复时间、治疗满意度等比较。结果:两组治疗疗效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统计项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结论:非手术外固定组与手术内固定组比较有明显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分析普外科术后镇痛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的措施和干预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接受的不同护理方案,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3例,采用一般临床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43例,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疼痛变化情况并评估其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阵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院方满意度测评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普外科患者加强术后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7.
目的对珍珠末加强高频电凝治疗宫颈炎后创面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80例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珍珠末加强高频电凝护理;对照组40例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通过两种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进而对珍珠末加强高频电凝治疗宫颈炎后创面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总有效率100%;对照组40例患者,总有效率87.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种护理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种护理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珍珠末加强高频电凝对宫颈炎创面的又很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缩短创面的出血时间,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医学高职《药用植物学》实践性教学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职学校《药用植物学》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在过去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寓实践教学于理论课堂,强化实验操作,适度增加野外实习。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学生乐于学习,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9.
背景 在非正常工作时间入院就诊的患者,其救治质量和预后可能会较正常工作时间入院就诊患者差。而目前中国缺少关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救治效率在不同就诊时间和就诊日期的差异性的研究。目的 比较夜间就诊和日间就诊、工作日就诊和非工作日就诊的AMI患者的救治效率和院内死亡率。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9年6月就诊于成都地区的11家已建立胸痛中心的三级综合医院的2 109例AMI患者。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分为日间组 (1 235例)和夜间组(874例);根据就诊日期分为工作日组(1 442例)和非工作日组(667例)。比较两组AMI患者的临床特征、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救治效率〔症状发作至球囊开通的时间(S-to-B),症状发作至到达医院大门的时间(S-to-D),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开通时间(FMC-to-B),到达医院大门至球囊开通的时间(D-to-B),D-to-B达标率,FMC-to-B达标率〕和AMI患者院内死亡率,并分析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夜间组行PCI的STEMI患者S-to-B、FMC-to-B、D-to-B长于日间组,D-to-B达标率、FMC-to-B达标率低于日间组(P<0.05)。工作日组和非工作日组S-to-B、S-to-D、FMC-to-B、D-to-B、D-to-B达标率、FMC-to-B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组AMI患者院内死亡率、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高于日间组(P<0.05)。工作日组和非工作日组AMI患者院内死亡率、N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未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院内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51,95%CI(1.023,1.080)〕、诊断疾病〔OR=2.820,95%CI(1.163,6.841)〕、心源性休克〔OR=7.463,95%CI(4.066,13.697)〕、院内心搏骤停〔OR=5.729,95%CI(1.616,20.314)〕、多支血管病变〔OR=1.889,95%CI(1.080,3.303)〕、夜间就诊〔OR=1.788,95%CI(1.036,3.087)〕是AMI患者院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成都地区AMI的救治不存在工作日和非工作日就诊之间的差异,但存在昼夜差异。相对于日间来院就诊的AMI患者,夜间来院就诊的AMI患者院内救治延误更严重,心肌总缺血时间更长,且院内死亡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0.
周晏林  杜蓉  肖光荣 《华西医学》2010,(12):2185-2188
目的探讨比较全肠内营养支持和全肠外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acute pamcreattis,SAP)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54例SAP患者于人院后第1周内随机分为两组:全肠内营养(A)组27例;全肠外营养(B)组27例。两组患者均静脉给予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入院时CT扫描及C反应蛋白水平显示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结果B组22例患者发生器官衰竭,明显高于A组(5例)。B组22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A组手术患者6例(P〈0.05)。A组患者胰腺坏死后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B组患者死亡率高于A组(P〈O.05)。结论全肠内营养支持,不仅可以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和营养状况的维持,还可减少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对减少SAP的感染性并发症和病死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