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63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7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176篇
预防医学   5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62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3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21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RSG)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血清脂肪细胞因子和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及其在T2D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8例新诊断T2DM患者(DM组),以RSG每日4mg口服治疗12周;24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糖耐量正常者为正常对照(NC)组。检测NC组及DM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身高、体重、血压、FPG、2hPG、免疫反应胰岛素(IRI)、真胰岛素(TI)、胰岛素原(PI)、血清脂肪细胞因子瘦素(LEP)、抵抗素(RST)、脂联素(APN)、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尿白蛋白(UAlb)和血脂谱。计算BMI、胰岛素敏感性指数(QUICK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FPI/FTI。结果DM组RSG治疗前PG、IRI、FPI、LEP、RST、RBP-4、HOMA-IR和FPI/FTI均较NC组升高,而APN和QUICK下降(P〈0.05);DM组RSG治疗后,BMI、UAlb、血脂谱和RBP-4无显著变化,其余指标均向正常转化,APN则升高达2倍多(P〈0.01)。LEP与性别、BMI、FIRI、FTI、FPI、HOMA-IR和QUICKI相关;RST与FPI/FTI和TI相关;APN与年龄、BMI、RBP-4、FPI、2hPI、FTI、HOMA-IR和QuICKI相关;RBP-4与BMI、APN、HOMA-IR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LEP和APN与IR独立相关。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存在IR和血清LEP、RST、RBP-4升高;APN下降;RSG可能通过改善血清脂肪细胞因子谱而发挥降血糖、改善IR和口细胞功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2.
目的:通过观察经历不同时长实验性渐进性咬合紊乱后大鼠咬肌的超微结构及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变化的不同,以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咬肌的影响程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取8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2、4、6、8周4组,每个实验组各有一个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处理,实验组通过二次分牙操作,建立渐进性咬合紊乱模型,并分别于放入最后一个皮圈后2、4、6、8周处死,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咬肌超微结构,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大鼠咬肌中乳酸脱氢酶(LDH)及肌酸激酶(CK)的含量,以探讨咬合紊乱对咬肌能量代谢活动的影响,进一步增加对渐进性咬合紊乱与口颌系统活动关系的认识。结果:2、4、6、8周的渐进性咬合紊乱后,大鼠咬肌线粒体均出现损伤,且随时间的延长,损伤加重,CK及LDH的活性也逐渐增加(P<0.05)。结论: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咬肌损伤与作用时间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53.
夏天无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干细胞及突触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夏天无对大鼠腩梗死模型大脑可塑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栓线法制作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通过常规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及皮质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荧光法测突触素(SYN)及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的神经干细胞(NSCs)表达情况,观察夏天无对各组实验大鼠干预结果并以维脑路通为对照.结果 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破坏明显,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大鼠BrdU阳性细胞及SYN表达无明显差异;模型组BrdU阳性细胞及SYN表达较其它组有显著差异;夏天无低剂量组和维脑路通组及夏天无低、高剂量组之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夏天无可促进大鼠脑梗死模型脑组织NSCs增殖和SYN的表达,增强脑梗死大鼠大脑可塑性.  相似文献   
54.
妊娠和哺乳相关的骨质疏松症(pregnancy and lactation-associated osteoporosis, PLO)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特殊骨质疏松症,大多数病例出现在初产妇的妊娠晚期或产后早期,但是也会发生于经产妇中。PLO患者主要表现为在妊娠晚期以及产后初期严重的下背部疼痛、身高下降和脆性骨折,尤其是椎骨骨折。迄今为止,全球报道的PLO患者患病率仅有120余例。目前尚缺乏PLO治疗的指南与共识,各报告病例中指出双膦酸盐、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是治疗PLO的一线疗法,此外特立帕肽、雷奈酸锶、地舒单抗也被证明有助于增加骨密度(bone density, BMD)。本文通过回顾分析两例PLO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提高对PLO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5.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以蛋氨酸为原料合成的,通过B族维生素,可以再循环生成蛋氨酸,或者通过转硫途径转化为半胱氨酸。通常同型半胱氨酸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的独立危险因素,现研究证实同型半胱氨酸也是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目前Hcy引起骨质疏松甚至骨折的确切机制已研究出一小部分,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在机理上,同型半胱氨酸主要通过影响骨胶原的交联,刺激破骨细胞的形成和活性增加,及通过氧化应激产生活性氧促进成骨细胞的凋亡起作用。笔者将从同型半胱氨酸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骨折的关系进行综述,通过提前干预Hcy的水平,预防骨折的发生,为骨质疏松症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6.
王博  魏芳 《现代肿瘤医学》2020,(16):2901-2904
E-钙黏蛋白(E-cadherin)是一种主要存在于人和动物上皮的黏附分子,主要功能是维持正常上皮细胞形态和结构完整性。现已在多种肿瘤研究中发现,E-cadherin表达的下调,极易造成肿瘤细胞向外周组织发生浸润和远端转移,但与E-cadherin相关研究在妇科恶性肿瘤中进展缓慢,E-cadherin在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和宫颈癌病变过程的调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而且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因素作用的过程,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该文章就 E-cadherin在妇科三大妇科恶性肿瘤中表达的意义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7.
CXCR4、VEGF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食管鳞癌各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染色法检测85例食管癌标本中CXCR4、VEGF的表达,并对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CXCR4、VEGF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9%、50.5%,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组CXCR4、VEGF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而且,CXCR4阳性表达与VEGF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CXCR4和VEGF的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两者在食管癌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中可能起着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58.
同型半胱氨酸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体内各种脂蛋白的代谢紊乱、平滑肌细胞的增生钙化、血栓形成、炎症过程,与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现就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分析血清性激素水平与血尿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的男性11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性激素水平,观察组不同血尿酸水平患者一般指标、糖代谢指标及性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总睾酮水平低于对照组,而雌二醇、SHB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尿酸水平159~251μmoL/L组比较,血尿酸水平385~688μmoL/L组FINS、PINS水平升高,总睾酮、SHBG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BMI、其他糖代谢及性激素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间年龄、BMI、各糖代谢及性激素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常存在睾酮、E2、SHBG等性激素分泌紊乱,且低血浆SHBG水平与高血尿酸水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0.
宫颈癌是妇产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2018年全球女性恶性肿瘤数据统计中,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处于第4位,有关宫颈癌的研究一直是妇产科学者关注的热点。近年随着微生物组学的展开,阴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变动与人乳头瘤病毒(HPV)的侵袭、持续感染及宫颈癌的相关性探讨逐步增多。乳酸杆菌在正常宫颈阴道菌群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可以维持阴道微生态的平衡、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以及增强阴道的局部抗感染和抗肿瘤能力,有望成为未来治疗宫颈癌的新策略。目前研究表明,阴道微生物群的异常变化与宫颈癌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联,有些阴道细菌通过不同的机制直接或间接发挥作用。就阴道微生物群的抗癌作用机制及其应用于宫颈癌的潜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