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1篇
  免费   18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5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30篇
预防医学   74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71篇
  6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71.
牛磺酸拮抗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婧  杨昆  杨永胜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0):4325-4327
目的:为进一步阐明铅对儿童骨髓造血系统的毒作用机制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观察研究牛磺酸(Tau)作为铅的拮抗剂对体外铅作用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法,在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Tau溶液,观察各组骨髓成纤维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F)成集落率的变化;在培养体系中加入上述不同浓度的Tau溶液作用15 min,再分别加入60μmol/L醋酸铅进行培养,观察各组骨髓CFU-F集落率的变化。结果:培养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Tau,各组CFU-F成集落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Tau作用后再用醋酸铅染毒,与未加Tau对照组比较CFU-F成集落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FU-F成集落率随Tau浓度的增加而增大,CFU-F与Tau浓度之间成正相关(rs=0.810,P=0.000)。结论:Tau对正常骨髓CFU-F集落率影响不明显,但能够拮抗铅对骨髓CFU-F集落率的抑制作用,并随浓度的增加,拮抗作用逐渐增强。表明Tau是一种很好的铅的拮抗剂,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2.
叶酸对体外胎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叶酸对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方法分离培养NSCs,光镜下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NSCs形态变化,并采用MTT法、生长曲线法检测叶酸对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培养6天后用含5%胎牛血清的培养基进行分化培养,于分化第7天用免疫荧光技术做Nestin/BrdU双标染色,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每组随机选择8个非重叠视野,计数做统计处理。结果MTT结果显示,两叶酸干预组NSCs增殖较对照组快(P<0.05),分化后免疫荧光双标试验中,两叶酸干预组NSCs增殖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叶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NSCs的增殖能力,促进NSCs的生长与分化。  相似文献   
73.
目的:克隆补硒糖尿病大鼠差异显示的新基因片段并检测其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方法:对前期研究中分离到的补硒糖尿病大鼠与糖尿病对照组之间差异显示的基因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同源性分析,对发现的5条新基因(Se-2、Se-6、Se-10、Se-14、Se-18)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检测,以排除假阳性并观察其在各组大鼠肝脏中的表达水平及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结果:经克隆、测序、同源性分析,发现有5个基因片段(Se-2、Se-6、Se-10、Se-14、Se-18)在GenBank中未找到高同源性的序列,为新的EST片段。其中4个基因片段(Se-2、Se-10、Se-14、Se-18)在糖尿病对照组、糖尿病补硒组肝脏中的表达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补硒组的表达量高于糖尿病对照组(P<0.05);在大鼠多种组织中表达水平也不甚相同。4个新基因片段被GenBank收录,接收号分别为AY952968、DQ351839、DQ351838、DQ351840。结论:分离并克隆的4条与补硒有关的糖尿病大鼠差异显示的新基因片段,可能与硒改善糖尿病糖脂代谢紊乱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4.
目的对糖尿病大鼠补锌后出现的新基因片段进行组织表达与鉴定。方法对前期研究中分离到的补锌糖尿病大鼠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有异差的基因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同源性分析后,对发现的6条新基因(Zn-2、Zn-6、Zn-10、Zn-14、Zn-19、Zn-20)进行RT-PCR鉴定,以排除假阳性并观察其在各组大鼠肝脏中的表达水平。结果20条cDNA片段经克隆、测序、同源性分析,发现了6个基因片段(Zn-2、Zn-6、Zn-10、Zn-14、Zn-19、Zn-20),在Gen Bank中未找到高同源性的序列,为新的表达序列标签(EST)。其中4个基因片段在糖尿病对照组、糖尿病补锌组肝脏中的表达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补锌组的表达量高于糖尿病对照组(P〈0.05)。4个新基因片段被Gen Bank收录,接收号分别为AY952968,AY952970,DQ351838,DQ351839。结论分离并克隆了4条与补锌有关的糖尿病大鼠差异显示的新基因片段,在GenBank上成功登录。  相似文献   
75.
目的: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观察大豆异黄酮(ISO)对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成6组:ISO低、中、高剂量组、VE组、模型组、假手术组。4w后前5组做MCAO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h和6h磁共振检测抗氧化指标,用透射电镜进行神经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ISO组大鼠血清SOD和GSH-PX活性、6h各兴趣区rADC、rDCavg、rFA值较高;血清MDA含量较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ISO剂量与血清SOD和GSH-PX活性、6h各兴趣区rADC、rDCavg、rFA均呈正相关;而与血清MDA含量呈负相关。形态学观察显示,ISO高剂量组神经元细胞结构良好。结论:ISO可通过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对缺血性大脑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ISO低、中剂量组与VE组作用相近。  相似文献   
76.
天津市部分市售食品碘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测定天津市区部分市售食品中碘含量,为天津市区碘营养水平的安全评价以及碘与硒联合作用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从天津市内6区的农贸市场中采集部分市售食品,用砷铈氧化还原法进行碘含量测定.结果 各类食品的碘含量分别为:蔬菜类(4.2±3.16)μg/100g;谷物干豆类(7.6±6.15)μg/100g;动物性食品(20.1±20.54)μg/100g;干海带的碘含量为(4263.6±1895.05)μg/100g.结论 不同种类食物的碘含量不同.不同来源的同类食品样品其碘含量可能有较大的差别.食盐加碘是补充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7.
常红  黄国伟  刘莉  任大琳  王媛 《营养学报》2008,30(2):194-198
目的染料木黄酮(genistein,GEN)与新生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共同孵育,研究GEN对OBI型胶原表达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影响。方法采用第二继代OB进行实验,实验分为对照组,GEN各浓度组(10^-8,10^-7,10^-6,10^-5mol/L),雌激素组(17-β estradiol,E2,10^-10mol/L)。测定指标包括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thiazolyl tetrazolium bromide,MTT)、胞浆内蛋白、碱性磷酸酶活性(activity of alkaline phosphatase,ALP)、以及Ⅰ型胶原与TGFβ1表达。结果体外培养48h及72h,GEN各剂量组和E2组的MTT(OD)值均有显著性增高。与培养48h相比,对照组、10^-8、10^-7、10^-6mol/LGEN剂量组72h后细胞增殖有所增加,差异有显著性。10^-6、10^-5mol/LGEN剂量组和E2组可增高OB内蛋白含量,差别有显著性。GEN各组和E2组均可增高OB内ALP活性,差别有显著性。上述指标与GEN剂量呈显著相关。10^-7、10^-6、10^-5mol/LGEN组和E,组OB内Ⅰ型胶原的表达及TGFβ—1的合成高于对照组。Ⅰ型胶原表达和GEN剂量呈显著相关。结论GEN可刺激OB增殖、分化,增加OB内Ⅰ型胶原的表达及TGFβ—1的分泌,在10^-8M~10^-5M范围内与剂量相关;高浓度GEN与E2相比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78.
2,3,7,8-四氯二苯并二(口恶)英(2,3,7,8-tetrachlorodibenzo- p-dioxin,TCDD)是二(口恶)英类化合物中毒性最强的一种,是WHO列出的12类最严重的持续性环境有机污染物之一。TCDD具有亲脂性,体内半衰期长达5~8年,不易排除;对皮肤、免疫系统、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都有毒害作用,其中,氯痤疮及与之相关的皮肤及附属器的病变是人类暴露于TCDD后出现的最敏感、最广泛的症状之一。TCDD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致氯痤疮原,它的TEQ=1[TEQ:毒性当量,是毒性当量因子(TEF)与某种二(口恶)英类物质质量的乘积;TEF是以TCDD的毒性作为1,其他二(口恶)英类物质与TCDD相比较而折算成的相对的毒性强度值]。就现有的检测及诊断技术而言,人类暴露于TCDD后能够确诊的疾病中只有氯痤疮一种,而且一旦出现氯痤疮即标志血液中二(口恶)英的浓度至少已经达到650 pg/g TEQ。因此,TCDD的皮肤毒性特别是它所引起的氯痤疮一直以来就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20年来有关TCDD皮肤损害的研究进展作一  相似文献   
79.
目的:评价糖尿病并发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危险因素。方法:利用Meta分析对1998—2004年各国符合条件的7个有关糖尿病并发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危险因素的病例一对照研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计算每个因素的综合OR值。根据对研究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用相应的模型: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结果:共有5个因素有显著意义,分别为:糖尿病病程(OR=2.45,95%CI,1.67~3.62)、高血压(OR=I.83,95%CI,1.42~2.36)、神经病变(OR=3.52,95%CI,3.18.3.89)、视网膜病变(OR=2.44,95%CI,1.86—3.21)、吸烟(OR=I.53,95%CI,1.06—2.23)。结论: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吸烟为糖尿病并发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而饮酒的作用尚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SI)对高血脂小鼠记忆的影响及有关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4组,基础饲料对照组;高脂饲料对照组;低剂量SI组:高脂饲料+SI(50mg/kgbw);高剂量SI组:高脂饲料+SI(100mg/kgbw)。连续灌胃SI30d后,测定小鼠记忆能力,并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β-脂蛋白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血液、大脑皮质和海马中胆碱酯酶(AChE)活性以及大脑皮质和海马中氨基酸神经递质(Asp、Glu和Gly)含量。结果:在实验期内造成高脂模型,与对照组比较,高血脂小鼠记忆明显降低,而SI明显改善高血脂小鼠记忆能力,同时使小鼠血清中TC、TG和β-脂蛋白含量以及大脑皮质和海马中AChE活力显著降低,而血清SOD活力及大脑皮质和海马中氨基酸神经递质含量显著提高。结论:SI可改善高血脂小鼠的记忆,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及调节神经递质的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